文/張健 圖/顧朝傑
5月12日是全國第12個防災減災日,多年來,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局黨委工作要求,積極發揮事業職能,堅定初心,攻堅克難,不斷提高地質技術保障能力,持續築牢防災減災安全防線,切實做好青島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工作,為政府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承擔保護好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任。
攻堅克難,不斷提高服務水平。2006年1月,與原青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青島市氣象局聯合開展青島市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相關工作;經過1年多時間的不懈努力,2007年建成「青島市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並正式運行;為加快預警信息的及時傳送,2012年,開通了簡訊平臺,實現了預警信息第一時間發至相關市領導、各區市政府分管領導、市政府應急辦、市指揮部成員單位、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相關領導、專家組及一線監測員;2013年8月,按照要求,系統更名為「青島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
一絲不苟,認真對待每個環節。自2007年「系統」運行至今,為了使預報預警工作的開展有條不紊,成果更加精細準確,青島地質院技術人員先後多次對系統軟體進行升級,對硬體設施進行了提升,對預報預警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完善,並定期對系統軟體、系統網站、伺服器及配套設施、資料庫、監測系統、網絡通訊系統等進行必要的檢修與維護;每年汛前組織相關專家對全市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組織預警室技術人員開展系統數據採集、研判會商、氣象信息數位化、預警區域劃分、預警分級、籤批發布、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模擬演練。2020年5月7日-5月9日,青島市迎來了第一輪強降雨,預警室技術人員迅速將「系統」由自動監測切換到人工值守監測,對系統接收的數據進行校核並分析研判結果。
汛前地質災害排查
5月7日-5月9日人工值守監測
成績斐然,築牢生命安全防線。截至目前,共形成預報成果1600餘個,對外發布預警40餘次,期間發生的地質災害,均在發布的地質災害預警時段和預警區域內,特別是2007年8月10日嶗山區王哥莊街道返嶺前發生的山體滑坡,2018年市南區、嶗山區發生的3起小型地質災害,2019年的第9號颱風「利奇馬」期間,發布的預報預警有效地指導了相關防範工作,提高了避災抗災工作主動性。
第9號颱風「利奇馬」期間的三方會商
下一步,青島地質院將再接再厲,充分發揮地質工作的先行性、基礎性、公益性作用,紮實推進地質災害排查、監測、預報預警、科普宣傳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工作,不斷引進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一步提升預報預警水平和應急救援能力,全面彰顯地勘單位的責任與擔當,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為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