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人類科技大停滯可能不遠了。有可能我們迎來的未來並不是「科幻烏託邦」,而是長期停滯不前後,隨著資源耗盡,科技斷裂、倒退而成為「古文明」。
摩爾定律已經快失效了,人類開發矽晶片引起的這一陣「計算機革命」,很可能效率會隨之停滯。不再能隨意輕量化計算設施。這就意味著,隨著科研繼續加深,需要計算機計算的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計算系統的體積會越來越龐大,直到不能接受的程度。
現在大家看不起幾十年前功能低下、體積龐大的電晶體計算機,然而摩爾定律失效後,「電晶體」時代會慢慢回來的,你的電腦會越來越重,越來越大。
1、科研和人類體質的極限
另一方面,我們多少年沒聽說過「博物學家」了?
在古代,一個聰明的大腦可以創造很多公式、定理,做出很多貢獻,那是因為涉及了尚且沒人接觸的領域。而現在,科研突破已經越來越難了。
人類腦子最好的6-45歲,大半時間要用在學習上,二十多年的科技「學習」,才能培養出一個姑且能參與科研的「研究員」。而涉獵多個科目,且每個地方都有大量成就,成為「博物學家」,基本不可能。人的精力和壽命就決定了能夠研究的極限。
現在即便靠項目組作業,人類科研突破也越來越難,生物製藥上,所謂「不治之症」多少都是五十年來基本毫無進展的?這樣下去,早晚會走到人類靠更加複雜的學習,耗盡大量科學家畢生精力,也只能維持當前科技水平不因為「知識斷代」而衰退的程度。這也就是人類體質能支持的極限。
2、AI真的那麼強嗎?
或許你們會說,AI可以代替人腦。然而現有的人類科技,能否真的超越人腦,是很值得懷疑的。許多「科幻科普作者」都特別愛寫AI。矽基的AI是否在「思考」方面具有優勢,這還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Alphago確實在圍棋上是無敵了,但你看看它用了多少CPU,消耗了多少能源?如果「碳基」和「矽基」腦子的生物同時放到大自然裡競爭,光是耗能一項,Alphago這個模式的「估值迴路」就基本等於滅絕了。
其實這個項目停了我是很可惜的,我是很想看摩爾定律行將失效的時代,人類能把AI的能耗降低到什麼程度。
何況圍棋在「思考」方面,儘管向上死摳也很難和具有專業性,但遠遠不是最難「復刻」的事。
比如,3D認知。你不要小看你看不到微生物的眼睛。事實上每一秒都在進行30次以上的3D識別(按遊戲幀數算)。你能簡單的從各種顏色搭配分辨出眼前的東西的材質,距離,即時分辨會不會擋住自己,你才能穩定的行走。
而AI搞自動駕駛,目前給了這樣的答案。
AI不能從前面的「色彩」中,準確判斷出「騎車人」,因而發生了車禍。對於人類而言,從各種不同衣服的材質,顏色,以及與周圍的區別中,判斷出事物的存在和具體的位置,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然而AI就是做不到。
你的腦子有近乎於完美(但是有BUG)的3D視覺,可以大概的準確的判斷事物的類型、距離以及安全程度,但是對AI而言,太難了。何況,你的大腦耗能比AI「優化」的多。
AI就算能靠大量學習認出幾乎全部的「騎車人」,走路的人,騎著三輪拉著貨以至於擋住了人類輪廓的大車,還是會被AI撞上。AI又要如何學習這些根本不可能靠「機械意識」搞定的東西?機械性的存入關於顏色的判斷命令,肯定會矛盾的一地BUG。
或許矽基生命沒有在幾百萬甚至幾億年間成功的存活下來,繁衍後代,形成文明,就是因為看起來很強大的「電腦」在生態意義上一點也不強大。
例如,「情感」這種建立在無數年的生物本能之上的,涉及無數多複雜分析,複雜思考東西,「機械智慧」的AI要怎麼去理解?生硬的靠大數據讀唇或者讀簡訊句法,那不叫「理解情感」,而且擴大起來用肯定是一地bug。
而如我前面所說,摩爾定律失效後,就沒有隨身輕便,還能不停「進化」的高科技產品了,你會看到AI複雜一點,AI設備的體積就會增長一倍甚至更多。
我是對AI持悲觀態度的,我認為如果人類沒有在材料學意義上搞出個新的「二次計算機革命」,只靠矽基晶片,很難做到科幻小說般超越那個有很多不完善之處的碳基腦子。
有可能未來是,一個不完美的3D認知能力的AI,龐大的像樓房一樣,淪為稀有的展品,而不能走進千家萬戶。人類卻已經難以再把它做得更「完美」了,因為每進步一小點,體積就會擴大數倍,這個AI發展到能實現人腦功能時,已經會像一座城市一樣巨大,連軍事上都沒用了。——敵人很輕易就能摧毀它。
3、開發能源真的沒問題嗎?
前一段時間,「可控核聚變」一直在刷屏。然而,還有另一件事,就是NOTE7爆炸。燒煤燒柴火取暖的時候,頂多引起火災,而不會爆炸。使用煤氣後,爆炸危險才出現在日常標題裡。
其實,你的手機電池很「高能」。
單位體積中越多的能量,往往就意味著發生危險時,釋放的破壞力越大。也越來越難控制。
到了核電站的程度,福島核電站出問題,堆芯熱的難以取出,汙染可能持續百年之上。車諾比直接封了石棺。
按照核能和火電危害的對比,下一代新能源如果發生危機,是我們還能承受的嗎?
而化石燃料危機,也絕不可能永遠只是「空穴來風」。煤炭和石油儲量不可能永遠長上去。風能水能看似綠色,對大自然來說卻一點也不「環保」,更不是百利無一害的。風車和水電站截留的那些能量,變成了這個系統中其他的負面反饋。導致很多生物因為沒有這些能量,沒能誕生甚至飢餓而死。如果「涸澤而漁」的開發所謂的「清潔能源」,大自然肯定會用別的災害懲罰人類。
畢竟,人類沒能超越能量守恆法則,超級耗能的高級電器、計算機的背後是對地球系統的能量的瘋狂掠奪。這導致了少則生態汙染,重則冰川融化等一系列問題。能量從來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地球的能源和其中的能量也不可能永遠支持如此人口暴增和製造高耗能物品。我們遲早會遇到真正的「能源危機」。
我並非信徒或者唯心主義者,但我認為人類始終還是需要有所敬畏。
人類工業文明蓬勃發展不過百年,放肆的消耗著地球千百萬年積攢下的能源,才有的如今看似美好的生活,這種日子能否持續「上億年」,答案很可能是悲觀的。
何況工業科技的破壞力確實很強,但在創造和進化方面,卻遠遠沒有我們幻想的那麼完美。我們如今對於各種基因作用的理解還是近乎於空白,我們在攻克不治之症上看不到一絲曙光,我們就算是用著光鮮的計算機系統,對於生物結構的理解,尚且還只達到了各位乘法對應整個數學的程度。就這樣,矽基計算機系統也瓶頸不遠了。
我覺得,很可能我們的下一代,甚至這一代,就要面對科技停滯帶來的真正危機了。未來的主題有可能是科技保存,而非科技發展。雖然人類很努力的想要發展,但是肉體和當今科技樹卻限定了上限,以至於僅僅為了不掉下去,就要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