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本是家庭的喜事,有些地方風俗不同,人們的觀念也有很大差別,尤其越偏遠的落後地區,更注重生育男孩,這往往也會決定寶媽的家庭地位。身處這樣的環境,寶媽不可能不受到影響。一些懷孕女性會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肚子寶寶的性別,因為家庭給了她很大壓力。
01
國家明文規定
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介紹、組織孕婦實施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介紹、組織孕婦實施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或者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醫院一般會要求醫生嚴格履行規定,只做檢查不準告知孕婦性別相關情況,一旦被查處面臨處罰和整改。主要防止一些重男輕女的家庭,阻止女性胎兒的出生,加劇性別比例失調的嚴重性。
02
產檢經歷
記得去醫院產檢時,當時是懷二胎已經六個月了,要做彩超,醫生一邊忙一邊聊天,詢問大寶的性別,告訴醫生是女孩。醫生說:你去電腦屏幕上拍個照片,回家自己看看。
還有做四維彩超時,老公與女兒也跟了進去,大夫一直跟我們溝通,告訴醫生,懷女兒時每次做B超都偏小兩周,而且超期妊娠,過了預產期三天才順產,不知道這次孩子是不是剛剛好?醫生馬上回答:這次你兒的個頭可不小,每個指標都特別標準,眼睛大、鼻梁不低,很完美!
姐姐懷二胎時從不關心胎兒性別,她家大寶是男孩,已經八歲了,姐夫一家比較開明,也沒有暗示過姐姐,她產檢只是靜等醫生告知檢測結果,遇到難懂的術語再問醫生,管他兒子閨女,只要孩子一切正常,能夠平安生下來即可,再說了,生下來不就真想大白了嗎?
有個同學懷孕後,詢問醫生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醫生一臉嚴肅,醫生規定不能透露寶寶的性別。
同學告訴醫生,自己家裡有一間房子留給寶寶的,但不知道應該裝成什麼顏色,如果是男孩,她打算裝修成藍色;如果是女孩,她直接裝修成粉色的了。
醫生告訴同學,建議你裝修成藍色。她立馬心領意會,再三表示感謝。
有一次跟閨蜜聚會,小麗跟老公一起去醫生,她幾次想問胎兒性別,怕被醫生訓斥,老公拼命給她打眼色暗示她提出來,結果她終於開口了,不料醫生並不在意,直接告訴她懷的是男孩。
她的女兒夢碎了,曾想生個女兒,為其梳漂亮的頭髮,每天抱著女兒入睡。等她長大成年了,期待著母女關係很好,牽手逛街購物。可惜是個男孩,上了小學時估計不會跟爸媽牽手走路吧。
03
性別鑑定的家庭有共性
有一個鄰居,第一胎懷的女兒,第二胎想生男孩,託人做了親子鑑定,發現懷了雙胞胎女兒,妻子哭了一夜,本來想給老公生個男孩,結果泡湯了,兩個生命啊,怎麼忍心放棄,於是,堅持把孩子生了下來,現在兩個雙胞胎女兒已經快上小學了。
有一個親戚情況類似,第一胎也是女兒,第二胎又生了女兒,寶爸開始擔心了,懷第三胎,無論如何也要查查胎兒性別,如果還是女兒,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勇氣生下來,會不會考慮再生呢?
上面兩個家庭有一個共性,他們或家人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鄰居是家中的獨生子,還有一個妹妹,父母特別希望他能生個男孩,結果生個女兒,考慮到經濟能力,他不敢再生了,三個閨女已經夠養活的了。
而親戚在家裡排行老六,有五個姐姐,幾個子女讀書不多,到了二十出頭就談婚論嫁了,也不存在男女平等的觀念。
幾個姐姐很早就認為,弟弟結婚後一定要生個男孩。想想父母連續生了五個閨女,一定要男孩,就能判斷出父母的觀念了。
雖然弟弟在幾個姐姐和父母的幫助下,買了房子和車子,大家都說他很幸福,結果生育權完全被家人綁架了,這樣的生活能自由嗎?農村家庭能有多富裕,孩子相差年齡不大,個個都是「吞金獸」,背上的擔子不算輕。
重男輕女的家庭比較傳統,往往以男權為主,雖然鄰居也上過大學,並沒有顛覆家庭觀念的束縛,他選擇了屈從,接受了父母的建議。對於他的妻子,娘家人對她並不好,否則怎麼會剛過20歲就匆忙嫁人呢。
後來聊天得知,她非常後悔,剛輟學踏進社會,外出打工一年,就有人介紹相親了,當時沒多想,反正父母待她不好,嫁出去可能會好一些,結果把婚事定下來,不久就結婚了。
婚後,鄰居和父母待媳婦確實不錯,父母想要抱孫子,可能想讓他們感情穩定下來,催他們生孩子,如果是男孩最好。鄰居比自己的媳婦大五歲,可能怕夜長夢多大吧,生下孩子,媳婦的心思也就定下來了。
04
遠離重男輕女家庭
如果重男輕女的家庭,沒有生下兒子,會對女兒不會太差,一旦有兒子,女兒就會被晾到一邊,家人的關心與呵護,瞬間向男孩傾斜。
其實,性別遠沒健康重要。女孩出嫁家一定要理性選擇,遠離這樣的家庭。因為一旦與父權家庭搭上關係,就會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有的女孩,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結果出嫁後,又遇到這樣的家庭,而且幫助父權家庭生男孩。如果能選擇對了,就不會向醫生詢問寶寶性別的事了。
討論話題:你懷孕後,會向醫生了解胎兒性別嗎?聊聊你經歷過的事兒。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