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3 10:01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據新華社消息,公曆(即陽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這也就是說,公曆2020年和即將到來的鼠年都是閏年。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公曆參考太陽制定,讓人知四季冷暖變化
公曆其實是太陽曆,是參考太陽而定製的一個曆法,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基金會外聯部主任李旻告訴紫金山記者,回歸年(即公曆)的總長度為365.2422日,公曆的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一年12個月。回歸年是比365天多了1/4天,為了找平這一天,所以公曆四年一閏,那一年為366天,這一天給了2月,也就是四年出現一次2月29日。又因為地球溫度主要來源於太陽,公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公曆的日期,我們就能知道冷暖變化。
據介紹,公曆和農曆各有不同的歷史淵源和曆法規制。其實大家只要記住,公曆每4年設一閏年。凡公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份為閏年,2月有29天,除不盡的年份為平年,2月有28天。2020年能被4除盡,所以是閏年。但對整世紀年如1900、2000、2100年,只有前兩位數能被4除盡的才是閏年,否則仍為平年。
農曆「19年7閏」,避免在夏天過年
許多人把農曆、陰曆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是有區別的。月亮在古時又有「太陰」一稱,所以參考月亮的曆法,才是真正的陰曆。農曆實際為「陰陽曆」,它是取月球圓缺變化周期為月的長度。按照農曆的月平均天數來算,農曆如果只有12個月,大約為354.367天; 但是參考太陽的曆法中,回歸年為365.2422天,這樣農曆一年比公曆年少了大約10.866天,大約2.7177年就少掉一個月。如果農曆就以12個月為循環,假設今年春節為大雪紛飛的冬天,那麼第二年的春節就會在季節上提前約11天,那麼第16個農曆年就會出現在酷熱夏天。
因此,為了消除這樣的矛盾,使得農曆春節在公曆的時間能保持相對穩定。我國採取了「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設置7個閏年。這樣,如果上一個農曆年沒有閏月,那麼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月亮的一個完整的周期是19年。」
據介紹,公曆2020年1月1日進入新年,2020年1月25日才開始農曆庚子鼠年的大年初一。在這一段時間內,農曆己亥豬年還沒過完,因此,在這期間出生的小孩仍然屬豬而不屬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