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南空航空兵蘇30編隊出擊參加演習
粵東沿海
廣州軍區某機步師——
「體系鐵拳」勢如破竹
姜博西 本報記者 石斌欣
深秋時節,一場演練誓師動員大會正在粵東某演兵場進行。
「提高體系作戰能力,守護祖國安寧。」廣州軍區某機步師萬餘名官兵高舉拳頭,站在「讚頌科學發展成就,喜迎黨的十八大」的巨大橫幅前齊聲宣誓。
在喜迎黨的十八大召開的濃厚氛圍中,一場聯合實兵對抗演練正式打響。
空中,轟炸機編隊臨空轟炸,殲轟機如猛虎下山俯衝攻擊。海上,艦艇編隊火力齊射,彈如雨下,炮彈殼叮叮噹噹掉到甲板上。
在暴風驟雨般的火力掩護下,該師登陸編隊泛水、編波,順利向岸灘發起衝擊。
「西北方向出現『敵』殲擊機群,東南方向出現『敵』轟炸機群……」前沿攻擊群指揮所內,「敵情」接踵而至。
根據偵察模塊獲取的戰場信息,指揮員迅速調整部署,在十幾公裡寬、數十公裡長的登陸正面上,空軍航空兵、車載防空火力和艦載防空火力織成綿密的立體火網,一舉擊退「敵」防空和反登陸企圖。
衝在登陸編隊最前方的,是一支融合步、裝、炮、工、化等多兵種分隊的合成營。它像一把高舉的戰斧,首先衝上岸灘,劈開「敵」堅固的一線防禦陣地,打開登陸缺口。
「在這次演練中,參演官兵把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的政治熱情轉化為打贏動力,同心協力攥成體系作戰拳頭。」該師師長朱曉輝高興地向記者介紹。
戰鬥仍在繼續,「敵」增援部隊從登陸編隊右翼發起猛攻,企圖進行戰場分割。頂著「敵」人的炮火,官兵們英勇抗擊,牢牢控制和鞏固了登陸場。
西太平洋
北海艦隊聯合編隊——
「海上長城」大洋爭鋒
季 濱 本報記者 錢曉虎
大洋深處,風急浪高。
10月中旬,北海艦隊7艘艦艇組成的「海上長城」剛駛入波濤洶湧的西太平洋某海域,就如期展開了一場防空反潛演練。
清晨時分,一聲聲急促刺耳的防空警報突然在艦隊上空響起。記者在「哈爾濱」艦編隊指揮室電子屏幕上看到,數架「敵」機氣勢洶洶地撲向艦隊。
編隊各指揮員果斷處置、緊急應對:哨艦前出、雷達開機、飛彈備彈……防空反導的各項準備悄然完成。
「各艦組織抗擊!」指揮員一聲令下,電腦顯示屏上立即模擬出一幅壯闊的實戰圖景:一枚枚艦空飛彈騰空而起,在海天之間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準確命中空中目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聲吶兵報告,偵聽到幾聲微弱的水下不明金屬目標回聲,可隨即又很快消失。
「『敵』潛艇!」一時之間,指揮室內氣氛異常緊張,指揮員們神情專注地盯著眼前的聲吶屏幕。根據聲吶員報告的情況,編隊組成搜索隊形,部署反潛兵力。與此同步,反潛直升機緊急起飛進行艦機協同反潛,像「篦子」篦頭一樣將整片海域過了一遍……
「發現『敵』潛艇,方位××。」編隊後方一架反潛直升機發現目標後,迅速通報指揮部。「原來躲進了編隊聲吶搜索盲區,好狡猾的『敵人』。」編隊指揮員、北海艦隊參謀長袁譽柏指著屏幕上清晰可見的小亮點說。
此時,編隊艦艇一齊模擬向「敵」潛艇發射深水炸彈,將來犯之「敵」擊沉。
袁參謀長告訴記者,這是北海艦隊首次大規模組織聯合編隊赴西太平洋陌生海域進行多兵種協同訓練。在此期間,編隊組織了綜合攻防、聯合搜救、綜合補給等課目,用一份優異的成績單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東南前哨
南空航空兵某師——
「藍天驕子」叱吒長空
周文祥 本報特約記者 閆國有
東南前哨,劍舞長空。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南空航空兵某師用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抗演練迎接盛會。
指揮所實時監控的大屏幕上,紅藍雙方你來我往的激烈戰況讓記者大開眼界——
演練某空域,紅方戰機編隊剛剛進入藍方的雷達警戒區,巡邏待戰的藍方戰機迅疾搶佔有利陣位,繞到紅方編隊後方,從萬米高空發起咬尾攻擊。
「目標:××。方位:××……」紅方空中指揮員第一時間分發「敵情」,指揮編隊迎戰。
電光火石之間,紅方編隊迅速以疏散隊形實施機動。只見其中兩架戰機幾乎垂直拉起,如兩片樹葉在空中漂移。
「眼鏡蛇機動!」見此情景,記者幾乎脫口而出。要知道,「眼鏡蛇機動」是世界聞名的高難空戰動作,由俄羅斯功勳飛行員普加喬夫首創,用來應對咬尾攻擊尤為有效。
攻守易位,戰場態勢迅速發生改變,藍方剛剛建立的優勢瞬間化為烏有,不得不立即作出改變。針鋒相對的雙方戰機,時而在萬米高空纏鬥,時而鑽出雲霄在人們的視線中極速追逐。
同一高度進行多種高難空戰動作的對抗,這在以往的空戰演練中十分罕見。該師師長吳俊寶告訴記者,此次演練中打破了設定高度差的傳統對抗模式,讓紅藍雙方放開手腳進行「自由空戰」。
沒有了束縛,「藍天驕子」們的智慧和勇氣競相奔湧。連續翻滾、急速迴旋、垂直拉起等近乎特技的動作頻頻上演,充分釋放人與裝備的最大潛能。
藍天上,又一次擺脫追蹤的紅方戰機,出人意料地沿著太陽照射的方向俯衝而下。只見機身微微一震,飛彈與戰機分離片刻後,噴著火焰直撲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