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蘇聯布哈拉地區的烏爾塔布可油氣田發生了火災,原因是工人不小心在11號天然氣井2450米的深處頂穿了一個壓力達到300倍大氣壓的高壓天然氣層,天然氣瞬間從地下噴射而出,引起了熊熊烈火,隨即,消防人員使用高壓水槍進行滅火,但是沒有任何效果,之後又往井中灌入水泥以及化學物質試圖堵死噴口,但是效果甚微,後來相關人員又使用了各種手段,但都無法撲滅大火,就這麼一直燃燒了將近三年的時間,不僅浪費了高達7500萬美元的天然氣,還給大氣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1966年,蘇聯核能部門用了一個方法很快就滅掉了大火,那就是核彈,按照蘇聯之前地下核試驗的經驗,在這口油井的附近打了一口斜井,斜井通到燃氣井的附近,灌入冷卻液體,然後將一枚三萬噸級的核彈在地下1500米的位置引爆,釋放出的巨大能量瞬間將地下巖石陶瓷化以及擠壓錯位,燃氣井也就被徹底堵死,僅僅23秒後,大火停止了燃燒。
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油井發生十分嚴重的洩露事件,當時就有人建議仿造蘇聯滅火的辦法封住油井,但是海洋油井架構和陸地油井架構並不相同,美國進行了多次試驗,都以失敗告終。
在滅火之前,蘇聯還利用核彈修建了一個大型水庫。1965年,為了解決工業區和農場的用水問題,蘇聯決定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建造一個水庫,但為了省時省錢,所以決定直接炸一個出來,將14萬噸TNT當量的核彈在地下180米左右引爆,直接就形成一個深度100米、直徑達到430米的漏鬥形水庫,在水庫正式建成之後,人們無比擔心核輻射問題,為了打消人們的疑慮,蘇聯核能部部長撕拉夫斯基直接跳進水庫中遊泳,這位部長沒有受到任何的輻射危害,一直活到了93歲。
其實,蘇聯使用的核彈是氫彈,並非原子彈,氫彈本身在爆炸後幾乎是不會產生核輻射物的,能夠產生核輻射的只是中心的那顆用來引爆氫彈的原子彈,這顆原子彈體積非常的小,輻射物含量非常有限,而且所使用材料是由短半衰期物質打造,在爆炸後經過氫彈的充分燃燒,所剩下的放射性物質就更加的少。
除滅火和造水庫之外,蘇聯還曾主張用核武器清除核輻射。2011年,日本發生了大地震,海嘯也緊接而來,導致了福島核電站停電,所以無法及時為核反應堆輸送冷卻水,當時就有工程師建議注入大量的海水,對核反應堆進行強行冷卻,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會使得價值數億美金的反應堆系統徹底報廢,所以東電領導人猶豫不決,從而做過了最佳拯救時間,核燃料侵蝕了內膽和鍋底,直接洩露出來。
在核洩漏發生之後,世界各國的專家都為日本出謀劃策,提供了很多的方案,其中俄羅斯核專家仍然是主張暴力美學,既然核洩漏是不斷的釋放出輻射物,而且根本無法有效清除,危害的時間將是無法估量的,那就乾脆長痛不如短痛,使用小型的氫彈直接炸平福島核電站,這樣不僅消滅了源頭,而且還可以讓輻射物得到充分的燃燒,從而有效的減少核輻射的危害時間。但是日本並沒有同意這個方案,因為氫彈炸核燃料,基本就相當於原子彈爆炸,雖然可以讓核燃料得到燃燒從而減少危害的時間,但是爆炸之後,輻射物作用的範圍將會大大增加,對於國土面積本來就不大的日本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紅色圍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