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搖滾樂團Beyond曾伴隨一代國人成長,如今,主唱黃家駒去世將近26年,樂團解散也已14年,但他們的歌曲依然在兩岸三地廣為流傳。11月13日-17日,香港春天實驗劇團音樂劇《Beyond日記之海闊天空》將在重慶市話劇院抗建堂劇場連演五晚。導演高志森表示,在借這部講述年輕人追夢的作品致敬老朋友Beyond的同時,他希望當代青年從劇中獲得正能量,「永不放棄,追求夢想。」
音樂劇
30首經典歌曲交織追夢故事
導演高志森(中)當年與Beyond合影。(受訪者供圖)
作為香港知名導演,高志森早年的工作領域主要在電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跟Beyond合作過電影《開心鬼救開心鬼》與《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基本上我們是同齡人,當然我也是他們的歌迷。那些經典歌曲這麼多年經久不息,我很觸動。」這些感動也促成了高志森的創作衝動,事實上他除了是這部音樂劇的導演,還身兼藝術總監、兼職和編劇多職,他希望完成一次虔誠的致敬。
該劇講述了四個搖滾青年的追夢故事,他們分別由謝家俊、陳律廷、葉冬賢與伍兆邦四位香港音樂人與舞臺劇演員擔綱。「這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原型是否就是Beyond,我必須強調答案是否定的。」高志森說,雖然不是Beyond的故事,但音樂劇卻用了30首Beyond歌曲:「裡頭有個經紀人的角色,我透過這個角色來傳達我對Beyond的看法,包括對Beyond歌曲的解讀。」
演出劇照。市話劇院供圖
創作時的強烈衝動讓高志森這部作品完成得很順利。「寫劇本一個月,練習歌曲一個月,彩排一個月,最後成型的2個小時演出中,包括《海闊天空》《歲月無聲》《真的愛你》等30首經典都將現場演唱。」高志森表示,與一般音樂劇不太一樣的是,這部作品「歌曲與情節互相推動,歌曲在戲裡不但是戲劇情緒,也有演唱會一樣的震撼觀感,比歌舞精神更重要的是,我想傳遞給年輕人一種精神,永遠不要放棄夢想。」
憶家駒
最難忘他總是替人著想
黃家駒(高志森供圖)
因為《開心鬼救開心鬼》與《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兩部電影,高志森與Beyond有過將近一年的合作,與黃家駒打交道的經歷令高志森至今懷念,「每次的溝通都由家駒為代表,他辦事情非常得體,人品沒得挑。我最欣賞他不吵鬧,不挑動仇恨,替人著想,不搞對抗。現在呢,很多人都只是想自己。」
說起黃家駒總替人著想時,高志森分享了一段小插曲——上世紀90年代,他帶Beyond去新加坡宣傳電影,「在電視臺化好妝等入場時,家駒提出他們想抽支煙。電視臺職員說有吸菸區,但很遠」,高志森說,那是90年代初,香港根本沒有什麼禁菸區條例概念,當電視臺職員表示如果他們去後樓梯抽,他可以閉隻眼不管,「結果家駒二話不說,表明要去吸菸區。」
五分鐘後,高志森看到讓他一輩子難忘的「有趣」畫面:「我從高往下遠遠看去,他們幾個站在一個小白圈內吸菸聊天,電視臺在偌大的露天停車場盡頭畫了一個小白圈,只夠站三四個人,圈內就是吸菸區。整棟電視大樓的人都可以看到誰在吸菸,這個畫面堪稱奇特,我忽然明白為何剛才電視臺職員建議去後樓梯就好,但我又深深感受到家駒的教養,尊重他人、守規矩、理性與守法。這樣的人品跟Beyond歌曲那種博愛、包容、尊重是一樣的,也是今天的年輕人應該反思的。」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文字/視頻 趙欣 攝影 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