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地外文明入侵地球,面對衝突人類將何去何從?

2020-12-05 捷Jesse莆陽有書

【原創】文/捷Jesse

「神秘高級的外星來客,來到地球遇到兩個廢柴屌絲,結果卻被當成猴來耍」這是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的主要故事。訓練外星人玩各種雜耍:踢腿、走高空繩索、騎自行車、踩高蹺、喉頭抵金槍…管你什麼物種,到中國雜技面前,都得服服貼貼。

可以說黃渤主演的這部《瘋狂的外星人》是夾帶科幻元素的電影,也是編劇之一劉慈欣的新嘗試。而同樣是劉慈欣的作品,硬核科幻《流浪地球》被搬上銀屏,卻確立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這時的地球,沒有天外來客,而是浪跡宇宙,尋找安適的家園。

地球在太空中浪跡天涯,上演著「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式的故事。你可曾想像,如果宇宙中某個地外文明發現地球,它們會作何感想?地球文明能否引得他們好奇,地外文明與地球文明衝突時,地球上的我們又將何去何從?

這一切,在獵戶座懸臂創作的這套《失落世界》中,變成了「現實」。全書主要講述:五維時空概念裡,地球人類在外星文明的驅逐下,展開了自我反思和強大反攻。作者是國內原創科幻作家新秀,其科幻處女作《漫長的一天》獲首屆兩岸青年網絡文學大賽一等獎,《失落世界》更被媒體評價為媲美《流浪地球》的國內原創科幻。

作品講述了在五維時空概念裡,地球人類在外星文明的驅逐下,展開自我反思和強大反攻的科幻主題故事。分為上下兩冊。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小說,領略科幻的魅力。

一組怪異的訪客懸浮於平原中央,四周正被濃厚的霧氣籠罩,這就是「霧區」,書中的一個神奇存在。順著「霧區」溯源,只見一個巨大筒狀懸浮物,那裡冒出了如同乾冰入水形成的白霧狀沉流雲,如瀑布船沿筒狀物外壁滑落。穿過霧氣可依稀分辨出覆蓋其間黑色外殼,稱為「米粒」。

這組怪異的天外來客,共有十六個「米粒」,看似沉默狀態,卻給人類帶來了別樣的心理衝撞,或是好奇,或是恐懼,亦或是恐慌。在未知的危機面前,人類成立了包括生物學家、航天局技術人員等在內的觀察小隊,作為應對天外來客的前哨陣地。

令人想不到的是這隻觀察小隊探尋的結果,原來在歷史的洪流中,這些外星文明竟早已與人類文明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繫。此次的外星文明入侵是對人類文明的一次毀滅性打擊,天外來客所帶來的是人類文明幾乎是不可戰勝入侵。

在外星文明的覬覦和入侵下,人類到底何去何從?上半部節奏明快地將外星入侵、人類反應、戰爭衝突、個體探尋外星生命起源的努力等系列事件,以倒計時方式限定在一天之內,似乎讓人想到《長安十二時辰》的感覺。

下半部以舊世界格局被摧毀拉開序幕,隨著外星文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觀念的深入,新的強權機構建立。新時代的誕生也使人類內部暗流湧動,同時外星文明內部也萌生革命種子,而隱藏於暗處的第三支力量也漸出視線,構成了類似三足鼎立書面,希望之火也悄然醞釀…

故事脈絡是清晰而簡單的,要寫出新科幻的出彩,作者也是費了一番心思。在外星入侵者「虛無者」身上,時間呈非線性流動,過去與未來沒有明顯界定,設定新穎,別具特色。裝備現代化武器的部隊選擇了冷兵器戰鬥方式,看似荒誕卻顯真切與精彩,也彰顯了戰士們保家衛國精神。

作品背後引人的思考,可能更值得關注。現在可能比較難再出現「閉關鎖國」,但在視線所窺之下,如何克服困難,活出真我,成為《失落世界》故事所要深入探討的話題。特別是在和平年代,如何保持憂患意識,積極向前,發人深省。

縱觀人類進程,與小說設定的部分情形何其相似。面對入侵與強權,每個民族都會選擇反抗。也許在初期力量還小,但始終必須為尊嚴而戰,絕不妥協。

小說中的設想都有它的現實邏輯,有為尊嚴奮鬥的選擇,也有苟存的盤算。妥協並不能迎來生存,因此唯有抗爭。作為中國作者,更深切感受到民族自強的需要,也深刻認識到守衛家園需要犧牲。

小說中所描繪的人類家園,表面看是因受外星文明侵襲而發生巨變,然而細細思考,也許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人類也會選擇逃離、逃往外太空。因為:東風帶來嚴重的沙塵,北方農田無法種植…地球不再宜居、宜業。

面向未來,我們不僅要一往無前,更要學會回頭審視。把地外文明入侵看成一種危機,面對衝突的人類,命運最終走向何方?《失落世界》的展望也許給了我們非常好的警醒。

相關焦點

  • 「突破傾聽」項目主管:尋找地外文明,就是尋找人類的未來
    劉慈欣將人類比做一個整體,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人類一定會去探索宇宙,但在這條探索的路上,還只有少數一些人在躬身力行。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Andrew Siemion 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地外文明搜尋組織研究中心(SETI)「突破傾聽」項目的主管,這一項目於 2015 年立項,由矽谷著名投資人尤裡·米爾納與霍金等人共同發起,總投資一億美元,項目旨在通過無線電和光學技術,探索地外的生命跡象。
  • 「中國天眼」計劃啟動地外文明搜索,尋找外星人
    你相信在古代壁畫中出現的太空人形象,就是地外文明影響地球文明的證據嗎?你相信在無限大的宇宙中,我們的銀河系不應該是獨有的現象嗎?宇宙這麼大,一定存在地外文明。 探索地外文明,揭秘宇宙到底是「黑暗森林」還是「黑暗大海」?事實上,「中國天眼」針對地外文明的搜尋行動,早就開始了。據科技日報報導,2018年,「中國天眼」安裝並調試了專門用於地外文明搜索的後端設備。
  • 發現宇宙:地球是獨一無二的嗎?人類科學對地外文明的探索與局限
    如果地球上可悲的文化衝突是銀河系的標準模式,似乎我們應該已經被摧毀了。」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也許地外文明的意圖極其溫良,或者儘管有過很多UFO和古代航天員的說法,但我們的文明至今還未被發現?如果星際旅行是在技術上可行的話,就算用人類製造的飛船去緩慢地航行,也可在5百萬到5千萬年間去徵服外星系。
  • 如果未來百年內有外星文明入侵地球,人類的勝算有多大?
    數百年前,人類文明經過不斷的發展,終於走進了科技之路。而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很快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而在眾多的宇宙奧秘中,有關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問題一直都是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為了尋找外星文明,科學家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開啟了地外文明搜尋計劃。
  • 尋找外星人,「中國天眼」計劃9月啟動地外文明搜索,網友:「三體...
    你相信在古代壁畫中出現的太空人形象,就是地外文明影響地球文明的證據嗎? 你相信在無限大的宇宙中,我們的銀河系不應該是獨有的現象嗎? 宇宙這麼大,一定存在地外文明。而未來「中國天眼」將是最有可能發現外星生命的望遠鏡。
  • 處於「隱生狀態」的「水熊蟲」會成為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物種嗎?
    人類一直期盼著尋找外星生命事業取得成功,渴望著找到一個與地球環境類似的星球,並在那裡繼續著人類的文明,但是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性——在人類尋找到外星生命之前,或許地球上的某些生物已經來到了外星,並且在那裡生存了呢?
  • 「水熊蟲」會是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旅客嗎?
    人類一直期盼著尋找外星生命事業取得成功,渴望著找到一個與地球環境類似的星球,並在那裡繼續著人類的文明,但是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性——在人類尋找到外星生命之前,或許地球上的某些生物已經來到了外星,並且在那裡生存了呢?
  • 如果在太陽系發現了低級文明,人類會如何面對?可能非常殘酷
    如果把整個宇宙比作一個浩瀚的海洋,那麼地球只能算得上是浩瀚宇宙當中的一滴水。而人類則可能連這滴水當中的水分子都不如,可見宇宙的浩瀚無垠。但是人們堅信在地球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的生命體,我們人類對於地外文明的探索也從未停下過腳步。如果在太陽系當中真的發現了其他文明的存在,而且他們的發展程度比人類低。
  • 《黑色沙漠MOBILE》黑暗與光明共存之地「混沌地區」登場
    《黑色沙漠MOBILE》黑暗與光明共存之地「混沌地區」登場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08-06 分享到: 韓國遊戲開發商珍艾碧絲(Pearl Abyss)旗下MMORPG手遊《黑色沙漠
  • 地外文明等級越高,越不會威脅地球,但為何至今沒有任何發現?
    儘管 Ozma計劃失敗了,但它對於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嚴肅認真地探索外星文明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回顧人類對外星人的第一次探索,它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絕非單純的科學探索,而是體現在對地球家園與人類和平的理性認識上。
  • 人類是最殘酷的野獸:印度悲憤的「鳳梨爆彈」大象虐殺案
    自3日開始的過去48小時,「#喀拉拉大象謀殺」(#KeralaElephantMurder)等各種相關關鍵字,陸續衝上Twitter全球熱搜排行,延燒至今也引發國際關注。而被讚許是印度文明之邦、識字率超過9成的喀拉拉邦,也遭諷刺譴責「人性與文明已死」。目前仍處於封城狀態的印度,野生動物因飢餓覓食、頻繁出沒人類聚落,長期的人象衝突也再次突顯了出來。
  • 旅行者號攜帶人類信息,若被地外文明發現,人類命運會怎麼樣?
    據說「旅行者1號」飛向太空,帶給人類信息和地球坐標,暴露了我們的位置,將受到外星文明的攻擊,並希望能夠回憶起來。簡直是胡說八道。雖然美國航空航天局仍在監控旅行者1號的飛行數據,但已經放棄命令和遙控。假如外星文明能夠接收並發現人類,它應該首先發現這些信號,而不是那些尚未離開太陽系的人類飛船。航行者1號需要17000多年才能以現在的速度離開這個航程。因此,設想外星人會回來入侵地球,向這位偉大的人類信使灑上骯髒的水是荒謬的。他們對文學作品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差別感到十分困惑。
  • 30億年後,地球徹底失去月球,人類文明該何去何從?
    文/行走天涯30億年後,地球徹底失去月球,人類文明該何去何從?人類已經做了地球上的統治者很多年的時間了,久到人類就快以為自己可以永遠生活在地球上,其實有這種誤解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人類的生命太過於短暫了,百十年的光陰顯得幾萬年、幾十萬年的時間都相當的長久。
  • 想要看看「流浪地球」的目的地?試試 NASA 出品的太空旅行工具
    事實上,半人馬座 α 可能是在科幻作品中登場最多的系外星球:阿西莫夫在上世紀創作的小說《Homo Sol》以及《基地》系列中均提及遷徙到半人馬座 α 的人類文明;《阿凡達》故事的發生地潘多拉星則是半人馬座 α 星 A 恆星系裡的一顆衛星;而最近大熱的《流浪地球》設定中,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正是半人馬座 α 三合星之一的比鄰星。
  • 為什麼說,人類難以跟地外文明友好相處
    important}在一些科幻電影中,未來的人類科技高度發達,與眾多地外文明建立起了星際貿易關係,甚至還可以在一起創建聯盟。但這些只是人類自身的一廂情願。即使存在地外文明,我們與它們也沒有建立起合作的利益基礎。
  •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美國宇航局表示,這顆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
  • 怕它不來,又怕它亂來,人類與地外文明的溝通,可謂小心翼翼
    當然,也有人認為,地球的國際爭端都夠多了,再找個地外文明根本是浪費資源。而在《三體》故事中,尋找地外文明是一種作死行為,葉文潔一通太空電話,差點讓地球完蛋。人們幻想的「外星人」入侵事件自從法國作家伏爾泰在1752年創作的小說《微型巨人》中描述來自土星和天狼星的巨人造訪地球之後,來自外太空的入侵就已經成為了公眾集體的認知。
  • 《流浪地球》:地球毀滅之日,人類何去何從
    危機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研究影片中人類面對危機所創造的物品,這些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一一實現,人類文明的出現不過七八千年,進入工業文明也不過三百多年,但對地球環境的過度開發,造成了一系列的環境危機,所以現今的科學一直在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在未來可以與地球共存。
  • 從第8顆行星「海王星」向外的廣袤區域
    不要以為偶然幾顆彗星能給地球帶來多少水,實際上早期的送水規模比今天大多了,因為早期水庫「柯伊伯帶」離地球比今天近多了,這個大水庫幾乎就在地球的附近,也就是說在地球的早期,彗星的數量非常多,這有利於早期地球海洋的形成以及生命的創造,但是後來生命誕生了,彗星這種過於簡單粗暴的送水方式,不利於生命穩定地演化了,於是太陽系就由木星和土星軌道的共振作用逐漸地把柯伊伯帶的「熱族天體」向外趕,同時天王星和海王星也隨之繼續將柯伊伯帶的
  •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
    在我們的認知中,人類生存的地球,是太陽系中僅有的存在生命痕跡的星球。隨著時間流逝和科技進步,人類對宇宙的了解,也變得詳細起來。從上個世紀開始,各國為了更好地研究外太空,向其發射了各種類型的探測器。經過多年的研究,科研人員心中的疑惑也在不斷增多,或許外太空中的很多星球中都有生命體存在,這是怎麼回事?為何專家會有這樣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