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地理:知識點總結系列(上)

2020-12-05 博易地理

知識點1:地球的形狀和內部結構

1.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兩極半徑為6357千米(兩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21千米);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

3. 海面上遠去的船隻為什麼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為地球是個球體,地球表面是個曲面,所以海面上遠去的船隻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那些現象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先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2)20世紀,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3)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這說明海面是曲面。(4)站得越高看得越遠,說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擋了月亮,從月食的過程可以判斷地球是球體。

5. 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地球內部結構具有同心圓的特點,從外向內結構層次分別地殼、地幔、地核,地殼和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

知識點2: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

1.地殼變動: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採石場上彎曲的巖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義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說明發生了海陸變遷)、火山和地震。

褶皺:地殼受力擠壓而發生的彎曲變化。

斷層:巖層受力斷裂,斷塊位置發生錯動。

2.火山:

(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組成

火山噴發物:氣體(SO2)、熔巖流、火山灰

(2)火山按活動特點分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分布:環太平洋陸地和周圍海洋、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

3.地震:

(1)地震成因是:地殼巖石在地球內力作用下,發生斷裂或錯位而引起震動。

(2)地震結構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曠的地方,或躲到面積較小的房間裡或桌子下等。

知識點3:泥石流

1.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因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發的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

2.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 自然原因:

①山區(特別是陡峭地形)有利於水流匯集,水流的流速較大,衝刷力強;

②山坡或溝谷表層堆積有大量的鬆散碎屑物(土、石塊等),容易被水流衝刷;

③有暴雨或持續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2)人為原因:濫砍濫伐,不合理地開挖和堆積,改變了地表形態和土層結構。

3.泥石流的爆發往往具有突發性和歷時短的特點,經常與山體滑坡和崩塌相伴發生,破壞力巨大。

4.危害:泥石流常常會衝毀公路、鐵路、水電站等設施,摧毀礦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毀壞房屋建築。

5.防禦措施:

(1)應急措施:泥石流發生時,應設法從房屋裡跑到開闊地帶,並迅速轉移到高處,不要順溝方向往上遊或下遊逃生,要向兩邊的山坡上面逃生。

(2)防禦措施:建立預測、預報及救災體系;植樹造林;修建工程設施阻擋、調整和疏導

泥石流;對於遭受泥石流嚴重威脅的居民、企業和重要工程設施等及時搬遷和疏散。

知識點4:地球表面的板塊

1.大陸漂移說:魏格納依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據提出。

2.海底擴張說:由哈裡赫斯和迪茨基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個地殼裂縫(稱洋中脊),那裡熱的地幔物質不斷上湧出來,把洋殼上的較老的巖石向兩邊不斷地推開。在洋殼上方的大陸地塊,像在輸送帶上一樣被推著一起向兩邊移動。

3. 板快構造學說:

(1)全球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六大板塊組成,漂浮在軟流層上,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

(2)板塊的碰撞形成了山脈(海溝、島嶼),板塊張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知識點5:地形特徵和地形圖

1. 地形的類型

丘陵——地面起伏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對高度小。

平原——地面寬大,起伏較小,海拔明顯較低,相對高度小(200米以下)

山地——地面起伏明顯,海拔高度較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大

高原——頂面較大,起伏小,海拔較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小(和山地的區別)

盆地——周圍山脈,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對高度較小

2.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圖

(1) 等高線: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高值。(2)地形和等高線分布的關係。

3. 地形的變化

(1)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因素主有

主要是受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

(2)內力和外力作用對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麼不同?

內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響是階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趨於平坦。具有緩慢、持久的影響。

(3)地球表面的形態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就全球而言,內力的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居主導地位,而在局部地區,外力作用也可能居於主導地位。

相關焦點

  • 2019中考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大全
    摘要:在考前複習的時候準備了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點擊文章參考複習,提高同學們答題的能力,在 時能發揮最好的水平! 總結: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了,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對同學們的複習有所幫助!
  • 2019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大全
    摘要:在考前複習的時候準備了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點擊文章參考複習,提高同學們答題的能力,在 時能發揮最好的水平! 總結: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了,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對同學們的複習有所幫助!祝同學們金榜題名! 閱讀本文的還閱讀了: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地形
    1、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我國的地形特徵   我國地形複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
  • 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赤道附近氣候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赤道附近氣候,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國國土遼闊,從南到北兼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幾個不同的溫度帶。影響中國氣候的最主要因素是地理緯度和太陽輻射、海陸位置和洋流、地形及大氣環流。
  • 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之颱風生成的條件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地理知識點之颱風生成的條件,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生成的條件   要有廣闊的高溫洋面。海水溫度要高於26.5℃,而且深度要有60米深。颱風是一種十分猛烈的天氣系統,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釐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能供應。
  • 八年級上冊:中國地理必背知識點總結!彎道超車,提前預習起來
    八年級上冊:中國地理必背知識點總結!彎道超車,提前預習起來在初中階段,同學們會有兩年的時間學習地理這門科目,在初一的時候主要是以了解練習為主,而進入初二就完全不同了,複雜難懂的知識點,還有各種地圖的考察,讓很多同學學習起來都非常的力不從心。
  • 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渤海海底地形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渤海海底地形,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渤海海底平坦,多為泥沙和軟泥質,地勢呈由三灣向渤海海峽傾斜態勢。海岸分為粉沙淤泥質岸、沙質岸和基巖岸三種類型。   渤海的海底地形   渤海為一東北—西南向的淺海。
  • 高中地理必修三冊知識點總結,最新整理版本,會考複習必備資料
    高中地理屬於文科學科,需要背誦的知識點超級多。很多同學成績都在60分左右,上課聽不懂知識點,跟不上老師進度去整理筆記,下課連複習資料都沒有。班級來了好幾個這樣的同學,初中地理基礎沒打好,高中地理一竅不通。
  • 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形容詞精華講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形容詞精華講解 2018-07-20 17:0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30年資深老師:初中物理最難力學,全部知識點總結+專題訓練
    30年資深老師:初中物理最難力學,全部知識點總結+專題訓練 物理是初二才學習的一門課程,對很多孩子而言初中物理是像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孩子難以接近,學起來十分困難。但物理是中考中一大科目,想要拿到高分必須對初中物理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對於初中的物理知識點要進行全面的掌握。其實學生之所以認為物理難,是因為它的知識點複雜而繁多,並且物理的知識點和概念是需要理解和背誦的,再加上學生從初二才開始接觸這門新的科目,最終就使得很多孩子感到束手無策,感到力不從心,感到非常畏懼。
  • 2019初中地理中考知識點:熱帶氣旋特點
    初中地理中考知識點:熱帶氣旋特點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 熱帶氣旋的最大特點是它的能量來自水蒸氣冷卻凝固時放出的潛熱。其它天氣系統如溫帶氣旋主要是靠冷北水平面上的空氣溫差所造成。
  • 2019初一中國地理知識點總結
    摘要: 是決定同學們能否進入理想院校的重要考試,為了幫助大家複習鞏固學過的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大家分享 地理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 總結: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 知識點總結,真誠地希望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實實在在教課程,輕輕鬆鬆的學習;每一課都能陪伴同學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 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名詞知識點講解
    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名詞知識點講解 知識點總結 顧名思義,名詞指的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專有名詞包括人名、地名、時間名、報刊名、單位團地名等專有的名稱,第一個字母大寫,例如Lily, China, Sunday, The Times, Class One等。
  • 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海洋與陸地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海洋與陸地,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夥伴的比較頭疼的科目,下面有途網小編跟大家說說高考地理答題模板,希望對你有幫助。必背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模板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 小熊學地理初中地理系列微課1:《比例尺的大小》
    經山東青島北極星地理工作室小熊學地理初中地理系列微課開發團隊的授權,本公眾號從今天起會開始推送小熊學地理的初中地理系列微課。該系列微課製作精良,非常適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學習。今天推送系列微課的第一節:《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 2019初中地理中考複習地圖知識點
    初中地理中考複習地圖知識點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①圖例和註記:介紹每個地理事物的標誌。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網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 如何高效形象記憶初中地理板塊構造知識點?
    地理課程與自然、我們的社會生活都聯繫得十分緊密。因此,談到地球的時候,你能想到什麼呢?七大洲四大洋?還是像今天這樣一個冬至的日子裡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問題?比如在認識地球結構這一章節中,老師會先提出問題:地球內部非透明的,我們又怎麼知道地球內部的組成結構呢?與B超、X射線及胸透的原理作比較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地震波的測量方法後,讓學生們記憶地震波的特點以及地球的內部結構。
  • 初中物理電學難?「吃透」這份電學知識點總結,考試輕鬆拿高分!
    初中物理電學難?「吃透」這份電學知識點總結,考試輕鬆拿高分!物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現象的科學,而且很多知識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初中物理相對於高中來說都是比較基礎的,要說初中物理的難點那就是電學和力學了。這兩個知識點是初中物理學習的兩大學習重點,更是是一大難點。電學和力學知識點都比較抽象,同學們很難理解。其中尤其是電學,在大部分同學眼中最為頭痛,所學內容的容量大、概念多、規律多、公式多,對於不少學生來講是個難學的部分。
  •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點背誦口訣,附22張高清地圖,有圖有技巧!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點背誦口訣,附22張高清地圖,有圖有技巧!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目,很多學生在剛學習地理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地理作為文科,記憶背誦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地理相比語文、政治、歷史這些文科來說,地理知識點記憶難度更大。許多孩子在學習地理的時候,還是採用慣用的死記硬背,背了無數遍但還是記得不牢固。要記住地理知識點就首先必須要學會分析地圖,再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這樣記得更加深刻牢固,考試才不容易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