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對於一個人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是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動力,還是不願拘泥於現狀的奢求,答案或許要到油燈枯竭的時候才能知道。
在這之前為了夢想,只有少數人會做到極致,絕大部分人雖然堅持,但不會花雙倍的心思,放在隨時可能會消散的事物上。
前段時間,張韶涵的MV《All from Me》入選孟買短片國際電影節,並且獲得了最佳MV獎。
一支短片的製作,除了出境的歌手,拍攝的導演外,還包括了很多幕後工作人員的努力。
導演在自己的個人帳號裡,一一點出創作人員的名字表示感謝,其中最顯眼的莫過於有著"孔雀女王"稱號的楊麗萍。
張韶涵在歌手這個職業上,她是極致的人,哪怕遇到再大的挫折,她的聲音永遠都充滿了力量,給前進遇挫的人提供堅持走下去的動力。
同樣,楊麗萍也是極致的人,不然不可能被稱為"孔雀女王",一支孔雀舞哪怕過去40多年,卻已經無人能夠復刻,這便是她的厲害之處。
01在夢想創造中變成孤芳不自賞
楊麗萍沒有接觸過專業的舞蹈訓練,她對舞蹈是來自身體本能的反應,父母離異後,照顧弟弟妹妹的重擔便壓在了她的身上。
13歲的時候,為了家裡的生計,她進入了西雙版納州歌舞團,成為一名舞者。
從隨心而舞,到學固定的舞蹈動作,楊麗萍在舞臺下努力地進行著骨子裡的鍛造,讓自己能匹配的上舞臺。
舞者的動作是固定的,但是舞者注入的靈魂卻擁有著自由,楊麗萍創作的孔雀舞便是如此。
孔雀給人的印象是高貴優雅,孤傲豔麗的模樣,它不會迎合取悅眾人,它有著自己的思想,你讓它開屏是要求,它對你開屏卻是施捨中的炫耀。
將孔雀的神態等研究透徹的楊麗萍,在她的身上也能夠感受得到似有似無的孔雀氣質,會讓人的腦海裡浮現出"孤芳不自賞"這個詞彙。
02夢想不只有孔雀還有整個大自然
孔雀舞讓楊麗萍在全世界都揚名立萬,無論有沒有看過她的作品,只要提起她的名字,下意識的就會是她的這支舞蹈。
人和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來源於自然,取自於自然,楊麗萍的舞蹈團,所有的舞蹈作品都和自然相關,用靈活的肢體,將大自然的美展現出來。
獨舞《雀之靈》,雙人舞《兩棵樹》,群舞《雲南映象》,《春之祭》等,每個舞者都代表著大自然裡的一個生命體。
他們在音樂響起的剎那,忘記了自己原來的身份,融進到音樂裡,投入到每一個動作上,不斷地淪陷,帶著觀眾沉浸於大自然的世界。
03夢想的極致源於執著
楊麗萍的極致,不僅僅是在對舞蹈作品的創作上,除了不斷的觀察孔雀,讓自己的整個氣質逐漸貼合孔雀外。
她還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符合孔雀,養起了長指甲,在舞蹈中,這幅長指甲用來作為孔雀的羽冠以及嘴巴。
日常生活中普通人養指甲,起初都是因為好看,但後來發現不方便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剪掉指甲,恢復到正常的長度。
而對跳舞極致的楊麗萍卻不是,在她眼裡哪怕是一根頭髮絲,都是舞蹈作品裡的一個靈魂,所以擁有長指甲的她,無論是吃飯還是其它,但凡需要用到手的地方,能不做她就不做。
同樣都是舞者出身的金星,某次採訪中對楊麗萍的評價"楊麗萍老師是那種仙裡仙氣,十指不沾陽春水。"「仙裡仙氣」這四個字用來形容她很符合。
尤其是養起長指甲的她,吃飯喝水,皆需要靠助理的輔助,才能得以完成。
某次採訪被問到對指甲的保養,她表示自己一年花在指甲上的保養費就需要18萬,對於外界而言,這是個難以想像的事情。
孔雀是美的代表之一,作為孔雀舞的主人,楊麗萍對自己的形象管理也屬於嚴苛的那種,她可以一天只吃一個蘋果就為了保持身材。
雖然現在的楊麗萍,在鏡頭前看上去不像64歲的人,但是當她摘掉帽子後,髮際線後移,額頭上的青筋等,無一不將她的年齡暴露出來,為了維持自己在外的舞者形象,帽子成了她必備的裝飾物之一。
夢想不是隨口說出來的一句話,對於很多人來說,它是一個目標,就像在大海上航行的船隻,需要岸邊的燈塔指引方向一樣。
楊麗萍將夢想執著到了極限,中間放棄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努力雖然不意味著就能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註定了失敗。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