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複雜的手繪建築設計圖詳述了前洋基體育場的發展史。
這份建築設計圖詳解了洋基體育場在1927年的一個翻新計劃。其中包括三層立體看臺的擴建項目,圖中展示的是左外場部分。
供圖:OSBORN ENGINEERING
撰文: Greg Miller
前洋基體育場又稱作「貝比魯斯之屋」(The House That Ruth Built),是由克利夫蘭的一家建築工程公司設計建造的。它建成於1923年,直到2009年被拆除,是美國歷史上的標誌性體育建築。這裡馳騁過諸多棒球明星,包括貝比魯斯和德瑞克基特等等,還見證了26支世界職業棒球大賽冠軍隊伍的誕生。
這家建築工程公司叫做奧斯本工程公司(Osborn Engineering),成立於1892年,以橋梁、道路等土木工程起家。由於正值觀賞型體育運動的興起,該公司抓住機會大力拓展業務。到了1928年,奧斯本工程公司已在全美設計了75座棒球場,包括波士頓的芬威球場(Fenway Park)、芝加哥的科米斯基體育場(Comiskey Park)和美國聖母大學的橄欖球場等等。
Kurt Rim是奧斯本工程公司的前CEO,他認為當時這些體育場館的計劃書和設計藍圖就像藝術品一樣,讓人至今難忘。這些設計資料都是由鋼筆在亞麻布上手繪完成,工作相當辛苦,雖然可以藉助漏字板和模板等輔助器具,但絕大多數內容都是徒手完成。另外,由於使用鋼筆,所以任何錯誤都可能造成不小的損失。
這幅1927年完成的圖紙包含諸多細節,例如體育場入口處的標語字體和裝飾物等。
Rim進入該公司時已是60年前,當時包括建築師和機械師在內的絕大部分員工都在繪圖桌前忙碌,很多人還處於繪圖學習階段。Rim回憶道:「我到公司的第一項任務並未參與真正的繪圖階段,老闆認為我的手繪線條還不過關,要求我多加練習。」
據Rim介紹,洋基體育場是第一座自詡為體育場的棒球場,也是首座擁有三層看臺的棒球場。它的設計理念與奧斯本工程公司的經驗可謂天作之合。橋梁結構在很大程度上與體育場館結構相似,需要構建大量的懸臂和桁架。
Rim繼續說道,是鋼材成就了如此結構的體育場。曾有人對古羅馬鬥獸場所用的石料進行計算,發現平均每一位觀眾就佔到了19噸石料,而洋基體育場的每位觀眾所需的鋼材尚不足1噸。
這些舊日的設計藍圖顯示,4.5米高的橫條裝飾原本打算用于洋基體育場的上層座位,而後者已成為該體育場最讓人難忘的部分之一。
洋基體育場的建造計劃書有六七十頁厚,諸多表格詳細列舉了結構、電氣和管道等各方面系統的要求;以及要求該體育場獨樹一幟的裝飾元素,例如陶土板上繪有一隻鷹抓住棒球棒。
十多年前,奧斯本工程公司出售了大部分檔案資料,很多都是通過拍賣的形式流向外界。而流出的洋基體育場設計藍圖都是在1927年和1934年完成的,其目的是為了體育場的翻新建設,例如在原始三層立體看臺的基礎上擴建了左外場和右外場部分。
1934年完成的看臺垂直剖面圖詮釋了如何在已有的地面看臺基礎上增設兩層看臺(線條稍暗的部分)。
奧斯本工程公司在波士頓芬威球場的建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芬威球場在上世紀20年代末經歷多次火災,木製看臺損失殆盡。奧斯本工程公司在1934年為該球場的左外場設計了鋼混結構的看臺,還包括壯觀的、11米多高的左外場牆壁,時至今日仍被人津津樂道,稱作「綠巨魔」(Green Monster)。
紅襪隊舊日的老闆Tom Yawkey曾給奧斯本工程公司寫過一份感謝信,以讚許工程師們的傑作。「迄今為止,我從未收到過該工程項目的負面評論,而且我堅信將來亦是如此。」他寫道。
但奧斯本工程公司的業務也並非一帆風順。上世紀80年代末,公司在芝加哥瑞格利球場(Wrigley Field)安裝照明系統,它是職業大聯盟中最後一家開設夜間比賽的球場。施工期間,周圍的居民很不樂意,Rim回憶稱,某天離開該球場時遇到一大群持有相機和麥克風的記者堵在門外。其中一位記者還問他是否就是球場內安裝照明的外地公司員工,他果斷回答『不是』,然後趕緊鑽入計程車,直奔奧黑爾機場。「如果當時我回答『是』,恐怕是要掛在那了。」
但Rim強調稱,這麼多年過來了,瑞格利球場的照明系統依然寶刀未老。「他們是真的愛不釋手,你可以想像一下質量有多麼好。」
紅襪隊曾經的老闆Tom Yawkey在1934年給奧斯本工程公司寫過感謝信,以讚許芬威球場的改建項目。
(譯者: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