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BOSS直聘(ID:bosszhipin)
採訪:@龐曄 剪輯:@小胡蘿蔔 文字:@蟈蟈
海報:@麋璐 漫畫:@大貂&龐曄
支持:@小佔哥哥&美玲&鴻飛
中國航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9年,「中國航空之父」馮如駕著自製的飛機在奧克蘭市上空翱翔了八百多公尺,安全著陸,揭開了中國航空史的第一頁。
直到1990年,全國只有204架民用運輸飛機。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的航空運輸大國。
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我國航空工業蓬勃發展的半個多世紀裡,閃耀著許多顆璀璨的星辰,其中不得不提的,當屬西北工業大學神奇的5381班。
這個班級有多牛?殲 15、殲 20、運 20等,這些赫赫有名的機型,它們的總設計師和副總師,全部出自5381班,因此該班被稱為「撐起中國天空的一個班」。
陳鵬就是5381班的一員,仿佛是命中注定的緣分,她的職業生涯,就像展翅高飛的大鵬鳥,跟天空緊密相連。
雖然沒有成為英姿颯爽的飛行員,但對天空的嚮往讓陳鵬毅然選擇了西北工業大學,進入空氣動力學專業,做航空事業的幕後英雄,當時專業的著名教授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的高徒。
研究生畢業後,陳鵬被分配到了中國民航局所屬單位,妥妥的鐵飯碗,說出去也很體面,在長輩眼裡,這份工作已經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歸宿了,然而陳鵬卻不是這麼想的……
80年代改革開放後,全國掀起了「全民經商潮」,那時候走在街上,鄰裡鄉親的問候語從「吃了嗎」變成「下海了嗎」,這股熱潮吹得陳鵬蠢蠢欲動,而當時的工作內容也並不是她真正想做的工作。
思索再三,陳鵬最終還是沒能「經住誘惑」,決定走出安穩的體制系統,下海創業!
「人都有一扇虛掩的門,打開這扇門,可能是萬丈深淵,也可能是燦爛無比,就靠你自己對時事的把握和勇氣,能不能為自己打開更好的一片天空。」
談起當初鼓起勇氣放棄安定的工作,陳鵬覺得自己很幸運。
雖然離開了體制,但陳鵬並沒有離開鍾愛的航空事業。第一次創業,她選擇了成本較低的諮詢代理業務,以此降低創業風險,最多的時候,她的公司代理了20多家國際廠商。
雖說做諮詢的最初目的是先讓公司活下去,但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和人脈,讓陳鵬接觸到了許多過去不曾接觸到的東西,對整個行業及國際上的發展趨勢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陳鵬心裡很清楚,代理不是自己最終的目標,她在等待新的機會。
後來,陳鵬創立了北京華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專注航空產業方面的投資。從1999年做到現在,陳鵬共投資了8餘家與航空相關的企業,其中投資的飛機維修企業已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另外還有一家即將上市的公司,當然也有投資失敗的企業。
陳鵬就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煉自己,進一步摸清行業脈絡,企業逐漸走向良性發展,陳鵬的事業也走到了一個新階段。
從2002年起,民航業進行了二次重組,我國民航事業進入了迅猛發展期,飛機維修技術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過去,無論是飛機及飛機零件購買,還是修理,我們只能依賴國外,但現在,我們不僅能自主進行飛機維修,甚至也有能力設計生產我們自己的大飛機,儘管我們依然有短板,但這些飛躍,都令陳鵬深受鼓舞,也讓她體會到作為航空人的使命感。
回望自己的創業史,陳鵬覺得無比榮幸。因為這不僅是她奮鬥的30多年,也是我國航空業發展的30多年,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她一邊在時代的潮水中乘風破浪,同時也希望,把舞臺交給更年輕的孩子們。
陳鵬馬上就60歲了,但聊起自己熱愛的航空事業,她眼中絲毫不見歲月的疲態,而是充滿與年輕人無異的神採奕奕。對於即將到來的第六個十年,陳鵬有著非常清晰的規劃。
許多人認為,60歲,似乎是個塵埃落定的年紀,不必再去拼搏,去折騰,應該乖乖地走到不起眼的角落,告訴自己應該接受現實,承認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主角。
但陳鵬說:「60-70歲,應該是人生更精彩的十年,你的閱歷和財富,可以支持自己,去完成20歲時沒能完成的夢想」。
關於未來,陳鵬給自己定了3個小目標:
此外,她還有一個超級酷炫的「幻想」:希望有機會參與「城市垂直起降飛行器」項目,在70歲時,駕駛這麼一架立體飛行器繞城市飛一圈。光是想想,就足夠讓人興奮。
「這是我們對未來的一個夢想,但我覺得不是不可以實現的事情,當然,需要我們一步一步走。」
母校西北工業大學「基礎紮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的「三實校風」對陳鵬影響很深,正如她在自己的文章《我的航空情懷》中所寫的那樣:
不顧時代浪潮,不顧他人言語,不顧世俗評價,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做出自己真正要去做的選擇,什麼年紀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