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已結束,筆試成績即將在2021年1月發布。今日重要關注:2021國考筆試成績查詢預約。成績發布後中公簡訊提醒您。
2021國考公務員面試即將到來,各位順利入圍面試的小夥伴此時也要全身心投入到備考當中來,近年來,隨著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日趨成熟,公務員面試的難度也在不斷提升,題目的綜合化、專業化趨勢不斷加強,各類新題型不斷出現,因此,想要在2021國考中取得好成績就要「全面出擊」,中公教育將國考面試中出現過的十二類題型逐一進行講解,本文講解哲理思辨題。
一、題型介紹哲理思辨類問題通常以智慧箴言、哲理故事、哲理詩句、生活哲理等為命題素材,側重考查考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哲理思辨類問題重點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問方式一般為「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這則故事帶給你哪些啟示」「你有何感想」等。
二、題型分類從題目的內容上看,哲理思辨類問題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名言俗語類、哲理故事類。
例1:在五四運動9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大學考察,勉勵青年學生「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請聯繫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名言俗語類)
例2:蜂房裡有蜂蜜漏流出來,許多蒼蠅便飛去飽餐起來。蜂蜜太甜美了,蒼蠅們捨不得走。最後,它們的腳被粘住,再也飛不起來了。請談談你對這則寓言故事的看法。(哲理故事類)
三、作答技巧(一)審題技巧
審關鍵詞、審關鍵句依舊是我們審哲理思辨類題目的基本方法。該方法在前面已經進行了詳細說明,在此不再贅述。這裡主要結合哲理思辨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說明。
1、名言俗語類
就名言俗語類問題而言,題目中的「名言」便是題目的核心。一般情況下,「名言」會被引號引起來;一些題目中的「名言」雖然沒有被標出來,但往往會緊跟在「某某說」「古語云」「常言道」等提示性語句的後面。一般而言,在名言俗語類問題中,體現中心話題的「關鍵句」會用引號明確地標出來,考生在審題時,要結合題目內容,重點把握「關鍵句」說了什麼。
2、哲理故事類
對於哲理故事類問題而言,考生一般需要關注時間、地點、人物、原因、行為、結果等要素。簡而言之,就是要找出故事中的行為主體和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如此方能全面把握故事內容。
(二)分析角度
我們在分析哲理思辨類問題時,主要是分析題目的核心思想,即名言俗語的內涵、哲理故事的啟示。另外,題目核心思想的現實意義及在工作、生活中的具體表現也是需要考生重點分析的內容。
(三)作答步驟
根據審關鍵詞和審關鍵句的方法,體現中心話題的關鍵句往往會用引號明確地標出來。結合例題可以看出,本題的關鍵句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通讀題幹我們會發現,本題屬於領導人講話類的題目,講話主體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背景是「五四運動95周年之際」,講話對象是「青年學生」。因此,在答題時,考生要注意以上幾個關鍵點,概括而言即「誰在什麼背景下對誰說了什麼」。
第一步:解釋含義,揭示道理
就名言俗語類問題而言,考生在解釋其含義並揭示道理的時候,應先抓住題幹中的關鍵詞句,對題幹進行概括性描述或解釋說明,闡述題幹的表層含義,進而點明其背後反映的道理、提出自己的中心論點。在此,我們提供兩種方法:
(1)背景聯繫法
背景聯繫法,是將題目的主題和歷史背景、現實狀況、社會形勢等聯繫起來,並以此為突破口,對題目主旨進行綜合分析的一種方法。聯繫背景是深入並全面地看待問題、追本溯源的必經之路。有些題目,孤立起來看,很難立意,但是運用背景聯繫法審題,便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到合適的立意。通過總結近幾年公務員面試的命題規律,我們發現名言俗語類題目的主題或多或少都與當下的形勢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繫。背景聯繫法,對於理解一些國家領導人的語錄尤為適用。
(2)題意引申法
題意引申法,是通過對題目的聯想、想像進行引申,由此及彼、託物言志的審題方法。在面試中,有些名言俗語類題目往往採用比喻或借代的修辭方法,在審題環節,考生要找到題目背後隱含的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並與人的品質和行為相結合,形成某種對應關係,從而破題。
在這道題中,衣服上一粒粒排列有序的扣子,就好比人生或一項事業的一個個關鍵節點;用按順序系扣子的行為,比喻我們在成長時會經歷的好幾個階段;用第一粒扣子,比喻一件事情、一項事業的開端。考生如果能清楚地知道詞句的含義,合理引申,就能夠準確把握題目的主旨。
第二步:結合實際,圍繞道理談重要性
在名言俗語類試題中,圍繞道理談重要性的部分就是按照一定的邏輯層次去闡述觀點。一般我們常用的方法包括事例論證、道理論證和比較論證三種。
(1)事例論證
事例論證是指通過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性論據來論證論點的方法,具體包括既定事實、文學作品故事、神話寓言故事等。除此之外,在面試中考生還可以使用本人的親身經歷或他人的故事、先進人物事跡、名人故事等。運用事例進行論證時,列舉的事例可以有兩種形式,即概括總體性事例和列舉個別事例。概括總體性事例是對事情的總體或全局進行統計或概括。而列舉個別事例的論證方式,只需列舉幾個事例即可,不要求全面周到,但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儘可能不要重複列舉同類事例。
就這道題而言,如果考生採用事例論證的方法對題目進行論證,可以用概括性的語句簡要說明中國航天員為了成功飛天,從一開始就立志報國、努力訓練的例子;也可以列舉一些具體的事例,如周恩來總理從青少年時代起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2)道理論證
道理論證就是運用人們已知的、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使論述有權威性,增強說服力。道理論證一般有引用論證與分解論證兩種方法。
引用論證,即將古語、名言、諺語、領導人語錄等作為答題素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分解論證,即將題目中的道理進行層次分類,依據分類給出相應的論證。
(3)比較論證
比較論證包括類比論證與對比論證。類比論證強調的是同類事物或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事物的類比。對比論證則強調通過對事物相反或相異的屬性進行比較來論證觀點。在答題時,比較論證的一般操作方法是「正反打」,即不僅要說明「如果遵從xx理念,我們的生活將受益無窮」,而且要告誡大家「若違反xx做法,就會給我們帶來危害」。
第三步:結合實際談落實
對於名言俗語類問題,結合實際提出落實辦法,也就是將自己從領導人講話、名言警句、社會普遍的看法中認知到的道理聚焦到現實生活,談道理對現實的指導意義。按照聚焦對象的不同,可以從個人和群體兩個層面入手來提出落實辦法。
(1)個人層面
在個人層面,考生可以從學習、生活、工作等角度進行分層論述,或是從思想、態度、能力、行動等角度進行分層論證,抑或是從價值觀、未來成長角度等進行分層論證。
(2)群體層面
群體層面通常是對某一類人的指代,如青年一代、教師隊伍、公職人員、各級黨政機關領導等。如果說從個人層面切入是「表決心」的話,那麼從群體層面切入則是「提倡議」,是相對個人層面的一種高度提升。這需要考生除了對哲理本身深刻理解外,還要對該群體的現狀、問題與發展有比較清晰的認識,確保談出來的內容真正具有「現實意義」,而不是假大空的套話,甚至是「無病呻吟」。
擴展閱讀:
2021國考面試備考「全面出擊」系列匯總
歡迎關注(中公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及時掌握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