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百萬年來,人類手掌大小並沒有太大變化,而短短十年人們對手持智慧型手機的滿意尺寸卻一改再改,「大而優」的理念瘋狂擴張廠商和消費者對大屏幕產品的貪婪追逐,以至於現在5英寸屏幕都被嫌棄太小,市面上可選的5英寸手機也屈指可數。
可喜的是對大屏手機一味偏執的理念最近在消費者中得以糾正,2015年9月份的ZDC報告顯示智慧型手機市場4.6-5.0英寸屏幕的機型獲得38.4%的關注比例,較上月大漲5.8%,成為用戶關注最多的尺寸。小屏幕受到關注,但近期市場上新晉5英寸手機卻鮮有上市,在ZOL產品庫熱門榜單中,9月22日發布的小米4c、10月10日發布的華為暢享5入圍前列,價格方面1299元(小米4c標準版)和999元(華為暢享5全網通版)也落入千元機選購的最佳段位。本期《尖Phone對決》就為大家帶來兩款千元5英寸小屏手機的PK,偏愛小屏或者近期打算為家人入手小屏手機的網友不妨前來圍觀。
尖Phone:千元小屏 華為暢享5對比小米4c
千元機在在眾廠商車輪戰的碾軋之下倒逼產品節節提升,成就了如今全面傾向於消費者的利好局面。作為出貨量前兩位的國產手機廠商,華為和小米代表兩股探索風潮,華為攻於精品內核,每款產品均加諸不同氣質,比如暢享5的「青春玩不停」;小米諳於打造高性價比爆品,包裝年輕人買得起的發燒產品,最近打新國貨概念,披著小米4內核的小米4c就是此類。關於二者我們先從外觀和做工說起。
為了壓縮成本,華為暢享5和小米4c不約而同選擇了塑料機身,雖然華為用慣了金屬,小米精於玻璃後蓋,不過兩者對塑料材質的運用都對得起自己的牌子。
華為暢享5採用的是可拆卸的塑料後殼,不過華為並沒有簡單的做一個拋光處理,而是精心印製了凹凸有致的精雕紋理,從視覺和手感上均能明顯呈現。沒有猜錯的話,華為使用的應該是塑料材質上的「咬花」處理工藝,利用化學藥品對塑料成型模具內部機型腐蝕,形成蛇紋、蝕紋等紋路,三星Galaxy系列就曾用此工藝,其優點是提升手機的產品視覺和手感,在防滑和防禦指紋上有很好的效果。
華為暢享5
另外拆卸後蓋還具備強大的柔韌性,手掰受彎去旅可達90度而不斷並能做到正常彈回,材料選用上還是比較用心。手機側面包裹則採用了NCVM不導電鍍膜工藝,此工藝利用金屬及絕緣化合物等薄膜,得到最終外觀既有金屬質感且不影響無線通訊傳輸的效果。所以側麵包框無論是視覺還是手感均有金屬質感,三星此前的不少旗艦系列就採用此工藝。
塑料後殼對比
小米4c採用全包圍式機身外殼設計,將外殼邊緣過度至與屏幕緊密連接,消除了後蓋與機身框架的分體線。不知是承襲「沒有設計是最好的設計」理念,除了揚聲器和Logo,機身背部和側面幾乎沒有多餘的裝飾,渾然一體。同為塑料機身,小米4c採用了較為聰明的亞光質感,表面略有噴砂痕跡,從視覺上擺脫了塑料的廉價感。據了解其機身表面還加入了抗油汙噴塗配方,讓手機不留下指紋,實測的確比一般塑料手機更耐髒一些,但也很難抵抗筆者這雙大油手(😢)。
機身正面暢享5依舊是華為的家常臉,小米4c則是小米4的臉,唯一的不同是小米沿襲的是實體虛擬按鍵,華為還是按照老習慣將三個虛擬按鍵內置於屏幕,箇中喜好全憑網友決斷。數據接口均位於底部,只是小米4c大膽的採用了Type-C接口,用於小米步入Type-C時代的試水,Type-C的利弊在此不做權衡,畢竟屬於初級階段,需要吃螃蟹的用戶勇敢嘗試。
正面對比
接口對比
兩者在外觀的顯著不同是手機的厚度和大小,同為5英寸,華為暢享5要比4c大上一圈,9.7mm的厚度也無法趕上小米4c 7.8mm纖薄的機身。這1.9mm的差距顯然是致命傷,不過我們前面並沒有提到暢享5是千元機中少有主打長續航的手機,4000mAh的電池對一款5英寸手機去講究厚度的確有點苛刻,比起1.9mm的厚度,增加1000mAh的電量,其中的取捨,相信有各自的判斷。關於續航,後續章節中也會詳細講解。
厚度對比
側面對比
屏幕:偏冷偏暖兩色溫你選誰
千元機很少苛求做工,對硬體參數來說夠用即可。華為暢享5和小米4c均採用了IPS屏幕,視角更寬廣。由於均為小尺寸屏幕,即便是手指短小的女生單手操控時也不是那麼費力,以下是同一隻手在持握兩款手機的狀態。
小米4C女生單手示例
華為暢享5女生單手示例
參數上有些差距,小米4c使用的是1080P解析度的屏幕,95%高色彩飽和度,其搭載於小米Note上的陽光屏技術也移植到小米4c上。華為暢享5更多考慮到續航的影響,使用的是目前較為少見的720P屏幕,1600萬色,PPI為296.參數上華為暢享5還是落後一截,反映到肉眼上小米4c展示效果上更細膩些。
千元機講究夠用,對比完參數,我們來看一下兩者實際的現實效果如何。
屏幕顯示對比
屏幕顯示對比
屏幕顯示對比
屏幕顯示對比
屏幕顯示對比
可以看出,除了參數不同,兩者在屏幕調教上也遵循不同的風格,華為暢享5顯示上整體偏亮,小米4c可能是夜光模式自動調節的原因,肉眼望去整體偏暗,對白色的顯示上暢享5更準確些。其他幾張圖片的對比中也可以看出屏幕冷暖色調的不同。
網絡:均為千元雙卡雙4G+全網通
千元雙卡已經是目前智慧型手機的標配,不過華為和小米的存在又讓千元機得到了「全網通」的標籤,兩款手機均支持全網通和雙卡,同時增加了對4G網絡的支持,以下是兩款手機支持網絡的具體信息。
華為暢享5支持網絡制式
小米4c支持網絡制式
小米4c支持網絡制式
數據上來看兩款手機對網絡支持的支持相差不大,都提到了支持雙卡盲差,移動卡與聯通卡、電信卡可以任意搭配使用,任意一張卡可選 4G 網絡,另一張為 2G 網絡。不過也提示大家兩款手機,兩張電信卡無法同時使用:同時使用時一張卡可使用 4G 網絡,另一張卡將不能註冊網絡。
其他方面,由於小米4c選擇了一體機設計,無法實現存儲空間的擴展,華為暢享5則加入了SD卡槽擴展,有空間需求的用戶可以考慮,最大支持到128GB,喜歡看片的也足夠了。
續航:4000mAh長續航反充你心動嗎
前面我們提到,華為暢享5選擇犧牲厚度增加電池容量,這對於手機來說是一種勇氣,不過這種勇敢的選擇也帶來了續航上極為豐厚的回報。從參數上來看,小米4c電池容量為3080mAh,同樣尺寸的華為暢享5則增至4000mAh,在千元機中極為少見。華為暢享5定位的是年青愛玩群體,主打續航也算很好把握了用戶心理。
4000mAh大電池續航如何我們也非常感興趣並做了極限續航實測,筆者在華為暢享5上安裝了優酷手機客戶端,並將一段時長19分鐘的視頻進行了緩存(清晰度為優酷的標清標準)。視頻緩存完畢後筆者將視頻調至循環播放模式,計算從滿電到剩餘電量5%所消耗的時間。測試前筆者將手機屏幕亮度調至最高,電量100%,音量開啟一格並關閉Wi-Fi網絡。視頻播放時屏幕持續保持亮屏狀態,省電模式為華為默認的智能省電。
華為暢享5實測續航
華為暢享5在極限測試中的續航時長為8小時21分。在筆者過去對其它機型的同等條件測試中,大多數產品的續航時間為5-5.5小時,華為暢享5的表現非常不錯。重度使用可以達到兩天,輕度使用甚至能夠持續3天,除了大電池,720P屏幕的功耗節省功不可沒,對於有待機需求的用戶來說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小米4c我們也做了簡單的正常使用,3080mAh電池對於一塊1080P屏幕還是很難熬過一天多,基本上正常使用12小時電量就會耗光,符合小米手機的續航狀態。
前面我們講的都是開源,節流上雙方也各有絕技,比如華為配有獨特的節電技術,10%剩餘電量也可以待機12個小時,內置兩種省電模式——智能省電和超級省電,其中超級省電模式會自動關閉網絡、App使用,僅保留電話、信息,非常適合緊急狀態下使用。另外華為暢享5還配備了反充功能,把你的手機充當充電寶,給其他手機充電,快速充電功能也沒有落下。
小米4c的節電模式並不像榮耀暢享5那麼集中明顯,沒有刻意做節電,主要把功耗的降低分散在了日常使用中,比如MIUI中的App對齊喚醒幫助節省不必要功耗,另外屏幕顯示中加入動態幀率調節,畫面靜止時降低刷新幀率,可以為我們節省10%的電量,另外它支持高通2.0快充。
小米動態幀率節電
兩款手機節電的風格迥異,效果相差不大。不過由於暢享5擁有超大電量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續航方面更勝一籌。
性能:驍龍808對比MT6735
性能方面兩者採用了不同的處理器,小米4c內置的是一塊驍龍808處理器晶片,標準版搭載2GB內存,內置 A57 與 A53 高性能運算核心及Adreno™ 418 圖形處理器,雖然不及810處理器旗艦,但其處理器也是屬於次旗艦行列,性能自然不言而喻。
旗艦產品中使用驍龍808的也很多,比如LG G4,驍龍808 MSM8992則使用了兩個A57 1.82GHz、四個A53 1.44 CPU核心,圖形核心也降級為Adreno 418 600MHz,內存支持雙通道32-bit LPDDR3 800MHz。這也是高通的第一款六核心產品,小米4c的存在讓它成為目前價格觸底的驍龍808產品。
驍龍808處理器
性能方面華為暢享5不大佔上風,置了主頻1.3GHz的聯發科MT6735四核處理器、2GB RAM和16GB ROM。MT6735採用四核64位Cortex A53架構設計,主頻1.3-1.5GHz;GPU集成了ARM定位低端的產品Mali T720。其最高支持1300萬像素攝像頭和1080p 30fps的視頻拍攝,屏幕解析度最高支持720p。
GPU部分,其集成了來自ARM的Mali-T720,這是一款定位中低端的產品,最多可集成8顆核心,二級緩存64-256KB,閹掉了Mali-T760上眾多的特性。在28nm HPM工藝下,其最高頻率為695MHz,每秒最多輸出6.95億個三角形、56億個像素。相比目前常見的Mali-400來說,性能最大可提升50%,能效比則提升超過150%,也就是說它更省電了,這也是華為這款主打續航的手機會選擇MT6735的原因。
從參數來看小米4c性能更佔優一些,華為暢享5更多是從夠用這一角度選擇性能,小米4c還是延續了硬體發燒的性格,這一方 main一目了然。
拍照:真實還原度華為暢享5更好
對比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們將目光放在大家最關心的拍照上。兩款相機均採用了後置1300萬像素的參數配置,前置也同為500萬。其中華為暢享5的後置攝像頭採用了OV第三代背照式CMOS,光圈值達到了f/2.0並等效28mm廣角。在特色功能上,華為旗艦機擁有的水印相機、智能識物、有聲照片和濾鏡在它身上同樣具備。
拍照對比
小米4c同樣是f/2.0的大光圈,5片式鏡頭組,比如暢享5少一組,優勢是擁有雙色溫閃光燈,搭載了PDAF相位對焦和高通新一代ISP影像處理器,在屏幕上加入了暗光畫質增強技術、高動態範圍調節技術配合人眼對圖片的感受。小米前置36級別智能美顏對應華為暢享5的10級美顏自拍,這裡我們以實際樣張來看看雙方的拍照效果。
華為暢享5 焦距:mm 光圈: ISO感光度:
曝光時間: 曝光補償:EV 白平衡:自動
小米4c 焦距:mm 光圈: ISO感光度:
曝光時間: 曝光補償:EV 白平衡:自動
華為暢享5 焦距:mm 光圈: ISO感光度:
曝光時間: 曝光補償:EV 白平衡:自動
小米4c 焦距:mm 光圈: ISO感光度:
曝光時間: 曝光補償:EV 白平衡:自動
華為暢享5 焦距:mm 光圈: ISO感光度:
曝光時間: 曝光補償:EV 白平衡:自動
小米4c 焦距:mm 光圈: ISO感光度:
曝光時間: 曝光補償:EV 白平衡:自動
樣張風格上兩款手機有很大不同,小米色彩偏於濃豔,色調偏暖,華為則更接近人眼看到的真實色彩,略有偏冷的風格。寬容度方面華為暢享5更勝一籌,細節過度自然,小米部分樣張出現塗抹嚴重的現象,但壓制眩光能力不錯,這一點華為暢享5略弱,整體樣張效果筆者更偏向於華為。
總結+編輯點評:綜合考驗你選誰
按照慣例我們最後邀請兩位編輯分別對華為暢享5和小米4c進行點評,大家對兩款手機遊移不定時也可以參考編輯的觀點。
華為暢享5和小米4c
編輯點評:常亮
華為暢享5與小米4c兩款產品的定位接近,都是面向年輕消費群體推出的新品。華為暢享5擁有4000毫安時的大容量電池,有效解決了年輕用戶對於手機續航的難題,而4G全網通的支持讓消費者不用考慮運營商適配的問題。小米4c方面標誌性的MIUI仍然好用,而多色背殼也讓人很有購買慾,另外驍龍808處理器的性能也完全夠用。就筆者而言,選擇哪一款都不會令你失望。 |
編輯點評:王力
兩款產品售價均在千元級別,都定位在年輕用戶群體,相比之下1099元的全網通版華為暢享5更具價格優勢,很顯然暢享5的MT6735處理器配置是該機能夠保持價格競爭力的主要因素,雖然小米4c的高通驍龍808在性能方面稍佔優勢,但是高成本的代價也顯而易見。其中暢享5配置的4000mAh 是大容量電池是該機的一大殺手鐧,而小米4c依然保持在3000mAh左右的容量,大容量電池在手機續航能力方面的優勢在實際使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在作業系統功能性方面,基於Android 5.1的EMUI 3.1 Lite的暢享5擁有智能體感功能,在實際使用中擁有更好的操控性,而小米4c的的亮點在於配置了邊緣觸控功能,並且兩款產品都擁有成熟的雲服務平臺,可以說各有所長。其實兩款機器在功能和性能方面都不分伯仲,不過如果你是一個手機重度用戶,擁有大容量電池的華為暢享5可能會使一個更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