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和阿迪達斯在緩震科技上的競爭,有點兒像三英戰呂布。耐克這邊有經典的 Air 氣墊,各種 Zoom 材料,價格逐漸下探的 React 以及今年下半年出現的 Joyride 等等,阿迪達斯呢,在跑鞋上差不多就是 BOOST 走天下了,沒辦法,BOOST 材料實在相當優秀,可塑性也很強。
對於我這樣一個買過了七八雙 BOOST 中底鞋子的人來說,對 BOOST 的情感可以說是頗為複雜,一方面它腳感確實舒適,尤其是多年前第一次踏在 BOOST 上的感覺,堪稱驚豔;另一方面,時間久了,它給人的新鮮感也逐漸降低了。就我個人的穿著體驗來說,並不是所有的 BOOST 鞋款都腳感優秀,比如當年一鞋難求的三葉草 NMD 系列的前掌就太單薄了,而 Yezzy 350 系列又在穩定性和包裹性上有待提升。
但不管我們對 BOOST 有著如何的期待和苛求,阿迪達斯的 ULTRABOOST 系列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能讓挑剔的人閉嘴。如果有人問我,想買一雙舒服的 BOOST 鞋子,該買哪款?回答 ULTRABOOST 就像多年以前回答買手機就買 iPhone 一樣保險。
在 ULTRABOOST19 這款慢跑鞋上,我們見到了阿迪達斯在 BOOST 之外更多的思考,比如鞋面編織工藝,穩定系統和防扭轉配置。這種思考並未停止,甚至還有躍升的跡象:ULTRABOOST20 來了。
我換掉 BOOST 鞋子的原因,往往不是它不彈了,或者鞋面破了,而是白色的中底粘上各種汙漬根本都洗不掉,變得太髒。所以到了後面,阿迪也推出了各種彩色的 BOOST 中底,以獲得更個性的外觀,以及更強的抗汙能力。
在 ULTRABOOST20 上,我們見到了全新的 BOOST 中底的全新顏色:螢光紫,或者叫它星空色。
隨著光線的流轉,它的中底會呈現藍紫變煥的顏色轉換,這種奇幻的色彩會在漫威系電影中經常見到,像是《銀河護衛隊》裡深邃的太空,像《奇異博士》裡的 BOSS 多瑪姆,更像此前漫威電影宇宙裡的最終大 BOSS ——滅霸。
不過,本次跟 ULTRABOOST20 產生聯繫的,不是漫威電影,而是國際空間站(ISS,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為紀念阿迪達斯與國際空間站(ISS)美國國家實驗室達成長期合作,阿迪達斯推出了 ADIDAS ULTRABOOST20,不止賦予了這雙鞋子對抗重力的跑步體驗,還增加了它的科技感
與國際空間站(ISS)美國國家實驗室的合作為阿迪達斯也帶來了更多的設計靈感。在鞋身的諸多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些關於 ISS 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元素,比如鞋舌處的膠質銘牌,鞋墊處的空間站抽象圖等等。
反而,除了阿迪達斯標誌性的三道槓,我們甚少看到 ULTRABOOST20 上直接能透露這是阿迪鞋子的元素(鞋墊上的 logo 別人也看不到)。
作為一款定位於偏時尚潮流類的休閒跑鞋,ULTRABOOST20 在設計上相較於 ULTRABOOST20 要更休閒一些,同時,ISS 元素的加入賦予了它獨特的潮流感,這種潮流關乎於科技、探索和理性。
區分 BOOST 鞋款舒適度的維度有時候很單一,那就是 BOOST 材料的添加量,一般來說量越多鞋子就越軟彈。比如在 ULTRABOOST 鞋款上,這種材料的添加量就比 PUREBOOST 的多不少,而到了 ULTRABOOST20 上,又要比經典款的 ULTRABOOST 再多 20% 的 BOOST 材料。
這種用料的紮實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後掌處,可以明顯看到鞋底的厚度,因而 ULTRABOOST20 幾乎可以稱得上是阿迪跑鞋家族裡的「高跟鞋」了。
如果說 ULTRABOOST20 有什麼明顯區別以往的技術的話,那麼鞋面編織工藝的進化就值得一提了。
阿迪的 Primeknit 編織和耐克的 Flyknit 編織工藝有異曲同工之妙,基本上都是通過一體成型的編織鞋面,以及針法和編織密度的不同,來獲得舒適性、包裹性、透氣性和穩定性的大和諧。
而在 ULTRABOOST20 上,阿迪的 Primeknit 編織鞋面遇到了 TFP 航天科技(定製纖維鋪放,Tailored Fibre Placement)。
ULTRABOOST20 的 TFP 技術(定製纖維鋪放,Tailored Fibre Placement)的作用有一些像之前在 AlphaEdge 4D 上用到的 ForgeFiber 鞋面技術:通過在鞋面加上 TPU(一種彈性橡膠)塗層,提升抗壓性、彈性和強度。
在 ULTRABOOST20 鞋面前部和中部,有很明顯的回形針狀紋路,這就是定製纖維,手感摸上去相當強韌,能對鞋面起到很好的支撐和穩定作用,當然,鞋面的強度也會提升。這也是 ULTRABOOST20 和 ISS 國際空間站聯繫最緊密的一部分,因為 TFP 技術也會經常用在航空航天領域。
不少的長跑跑者會對跑鞋的防扭轉性能相當在意,在 ULTRABOOST20 上也沿用了前代的 Torsion Spring 防扭轉系統,只是在重量上變得更輕。鞋後跟出的 3D HEEL FRAME 穩定框架也保留了下來,從片狀改為條狀之後,也減輕了重量,並依舊能保證後跟的穩定性。
以上就是 ULTRABOOST20 上用到的各種科技元素。
阿迪達斯和 ISS 國際空間站的合作才剛剛開始,航天科技從太空到地面的徵程也是如此,未來 BOOST 中底還將被送往國際空間站美國國家實驗室進行嚴格的微重力測試,以進一步優化,這或許會成為 BOOST 技術進化的新契機。
最後需要講一下的依舊是阿迪達斯的好基友,來自知名輪胎品牌馬牌提供的橡膠大底,在不少阿迪的中高端鞋款上,馬牌橡膠大底頻頻出現,為阿迪達斯提供更耐磨更防滑的鞋底性能。作為一款跑鞋,減重是必要任務,因此,它又一次採用了鏤空的設計。
其就我個人而言,其實可以看到阿迪在 ULTRABOOST20 上的追求,那就是「進一步的穩定」。
坦白說,阿迪跑鞋的穩定性反而是最不需要擔心的,畢竟此前我試過的大部分阿迪鞋子,不管是跑鞋還是潮鞋,一雙雙都是穩如狗,不存在走著走著就扭一下崴一下的情況。
到了 ULTRABOOST20 這款相對高端的跑鞋,腳感已經到達了「中庸」的狀態。
很多人對「中庸」的意義有誤解,會把它和平庸混為一談,但實際上,「中庸」的意思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任何時候總是恰到好處的高境界。
日常行走的時候,我幾乎找不出比 ULTRABOOST20 更舒服的鞋子了,它的軟不是那種每一步都讓腳深陷其中的妥協軟,它的彈也不是其他馬拉松跑鞋力反饋極其迅捷把跑者彈成超級馬裡奧的彈。
反而,它的軟和彈是相輔相成的,踏出的每一步都很踏實,這種感覺與 ULTRABOOST20 著重加強的穩定性不無關係。
愛範兒所在的 TIT 創意園園區大部分路面,並非平整的水泥路或者瀝青路,而是凹凸不平的磚石路,ULTRABOOST20 天生適合馴服這種路面。
而慢跑場景也是 ULTRABOOST20 系列的適用場景之一。只不過因為步頻更快,發力更多,這個時候就更能感受到加厚之後 BOOST 材料那種一浪接一浪的力反饋了。
新的組合編織工藝讓鞋子在合腳的同時,不至於緊到仿佛被命運勒住喉嚨,而無處不在的穩定配置,讓整隻腳都被保護得很好,這使得 ULTRABOOST20 非常適用於日常行走和長距離慢跑。
我不敢妄言, BOOST 材料是能量反饋率最高的, Primeknit 編織工藝是最貼腳的、 Torsion Spring 防扭轉系統和 3D HEEL FRAME 穩定框架是性能最佳的,不過這些地方綜合起來,就成了這樣一雙綜合素質優異的跑鞋。
這一段時間早上起床之後,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去選擇穿 ULTRABOOST20 出門,這其中固然有新鞋帶來的新鮮感,以及寫作需要的長時間體驗,但是更關鍵的,沉穩中帶著騷氣的外觀,極強的穩定性配合 BOOST 材料的優秀軟彈,讓它成為了我鞋架上最穩妥的出門選擇。
說實話,在阿迪達斯宣布將把 BOOST 科技中底送往國際空間站(ISS)美國國家實驗室,一起研究和開發未來新產品的消息出現後,我又有點兒期待未來的 BOOST 將以何種形態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