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許多人在聽到首個被拍肖像照的黑洞的故鄉為M87星系時,都不自覺地把它當成了M78星雲——人們熟知的奧特曼地故鄉(×。我當然不認為現在有人看到這個表述後才幡然醒悟。emmmmm… 在?為什麼還把M87當成M78?好吧,這次來了解一下M78,然後對比一下M87,加深印象,爭取以後不再弄錯。
M87巨型橢圓星系。圖片來源: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7/messier-87
先來看看M78星雲在天空中的位置。M78星雲位於獵戶座(這裡不得不感慨獵戶座咋有這麼多美麗的星雲,如M42,馬頭星雲等等)的參宿四與參宿一連線附近,到參宿四的距離約為到參宿一的距離的三倍,獵戶的腰的北方。M78星雲的視星等為8等,即使在最完美的條件下(天氣晴朗無雲,空氣品質好,無光汙染等)也肉眼不可見,但可用雙筒望遠鏡進行觀測,望遠鏡的口徑越大,可以看到的細節越多,最好為8英尺以上。
M78星雲在天空的位置。圖片中心為獵戶座,M78在獵戶的腰的北邊;左下為大犬座,天狼星就在其中;右上為金牛座,是一個黃道星座。圖片來源: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8/messier-78
M78星雲於1780年被梅西耶(× 的同事(√ 發現,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它自身的尺度約為5光年,為銀河系內的天體,當然不可與M87星系混淆。M78星云為反射星雲,人們之所以能看見它,是因為它反射、散射它身邊又熱又巨的年輕恆星的藍光,這也是它大部分的顏色為藍色的原因。由於M78的外形與彗星極為相似,許多天文愛好者曾錯誤地以為自己發現了一顆新的彗星,這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因為發現新天體對於許多人來說算得上是人生第一快樂的事,畢竟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天體,但若意識到自己發現的天體早在200年前就被其他人發現了,便仿佛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圖片中央為M78星雲,暗處是未被照亮的塵埃帶。圖片來源:https://apod.nasa.gov/apod/ap190308.html
照片中紅色的部分為哈勃用近紅外照相機拍攝的原恆星所處區域,所謂原恆星是指一顆星星真正成為恆星之前的狀態,此時它與黑洞有些相似,都有吸積盤和噴流。為什麼用近紅外波段觀測?因為有吸積盤和其他塵埃擋住了我們的視線,可見光很難穿過這些障礙物併到達地球,而有較長波長的紅外光則可以穿過這些障礙物。但是紅外光不是看不見的嗎?對,人們肉眼看不見紅外光,但望遠鏡看得見,於是人們將望遠鏡看到的紅外光翻譯成人們看得見的紅光。關於M78附近的天區還有個有意思的星雲——麥克尼爾星雲。雖然人們早在1966年就曾拍出過它的照片,但是到了2004年它才由一個業餘天文學家麥克尼爾發現。這是一個變光星雲,也算是個反射星雲,只不過它反射的光是亮度會變化的原恆星的光,當原恆星爆發時,它便很亮,但一段時間後它會變得很暗甚至看不見,實際上現在最優秀的天文愛好者也找不著它。
紅色區域的放大圖,紅色區域為恆星誕生的區域。圖片來源: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8/messier-78/
嘛,反正只要知道M78星雲是銀河系內的星雲,M87星系是比銀河系大得多的巨型橢圓星系,就不會將它們弄混了。大概吧。光之國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有沒有。
圖片中上圖中央為2006年拍攝的麥克尼爾星雲,十分明亮;下圖中央為2016年拍攝的麥克尼爾星雲,十分暗淡。圖片來源:https://www.skyandtelescope.com/astronomy-news/the-case-of-the-vanishing-nebula/
參考資料:
1.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8/messier-78
2.The Case of the Vanishing Nebula. By: Diana Hannikainen | November 13,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