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 吳暉 謝薇
30日,學習時報繼續連載《習近平在福州》系列採訪實錄,回顧了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尤其是兼任福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期間,致力推動福州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項工作的故事。我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在學習中表示,要強化使命擔當,沿著總書記指引的道路,進一步做好教育、科技、文化等工作,持續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為有福之州增添軟實力,為文化強市貢獻力量。
牢記初心使命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後來,全市農村教育就按照這個思路不斷完善,有了『弱弱聯辦』『強弱聯辦』的模式,還安排優秀教師定期支教,各村的小學辦學都逐漸有了起色。習書記到省裡工作以後,也不斷在教育經費、師資力量、政策措施等各方面給全省各地的基礎教育提供支持。」
——摘自《習近平在福州》採訪實錄
市教育局局長唐希表示,上世紀90年代初,福州市農村基礎教育發展薄弱,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支持下,農村教育探索「弱弱聯辦」「強弱聯辦」的模式,並逐漸在教育經費、師資力量、政策措施等各方面有了可喜變化。近年來,我市農村校辦學水平大幅提升,但城鄉教育差距仍然存在。
「接下來,市教育局將繼續推動農村校新改擴建、完善薄弱校『委託管理』,通過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交流、提升師資水平、組建教學聯合體、共享數字教育資源等,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唐希說。同時,還要強化引優培優意識,加大力度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加強科技信息素養培育,深化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和專業建設,引導市屬高校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提升教科研軟實力和人才培養水平,全力以赴加快補短板,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教育強市的美好宏圖。
讓科技為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設賦能
「記得在一次有關科技的會議上,習書記指出:『只要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只要看準了,就可以大膽去試驗。』」
——摘自《習近平在福州》採訪實錄
「採訪實錄提到的福州軟體園的發展歷程讓我深有感觸。總書記當年對軟體園申報工作給予大力扶持,才有了今天這個欣欣向榮、為福州培養和儲備了大量『智腦』的福州軟體園。」市科技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2019年,我市科技系統圍繞自創區、創新型城市建設,全力推進新出臺創新發展政策的落實,各項主要創新指標居全省前列。2019年我市共有24項科技成果被授予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3項,獲獎總數和一等獎數量均創歷年新高,位居各設區市首位。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要堅持創新驅動,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進行調查研究,不斷創新科技體制機制,努力破除科技改革發展瓶頸,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設賦能。
發揮人大在福州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習書記主持福州市工作期間,兼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他把人大的工作提到很高的位置,1994年,他在人大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發揮人大在福州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習書記在市委會上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大工作的決定》,進一步凸顯了人大工作的重要性。」
——摘自《習近平在福州》採訪實錄
「總書記對發揮人大作用的態度一以貫之,他對立法工作提出的要加強調查研究的要求,成為市人大常委會多年來立法工作一直遵循的原則。」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主任郭雲說,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在他的領導下,市人大在全國率先出臺《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對這部法規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正是傳承了總書記提出「要發揮人大在福州發展中的作用」要求,解決城市發展與文物保護的矛盾,保存好城市文化的「根」與「魂」,強化文化自信,講好福州故事。
「在今後的立法工作中,我們還要繼續走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路子,堅持每項立法都廣開大門聽取公眾意見,還要發揮人大主導作用開展立法調研、法規起草和論證工作,力爭使每一部出臺的福州市地方性法規都有效管用,彰顯福州特色。」郭雲說。
重視人才培養讓傳統文化後繼有人
「在習書記的支持下,福州市把閩劇學校從省藝術學校『分離』出來,由市裡獨立辦一所閩劇學校,讓年輕人學習這門傳統藝術,讓閩劇後繼有人。」
「在習書記支持下,市裡撥款在北京舞蹈學院專門辦了一個『福州班』,送了12名11歲左右的小演員赴京學習舞蹈藝術。現在這些人都成了福州市藝術界的主力軍。」
——摘自《習近平在福州》採訪實錄
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黨總支書記江柳青對記者說,閩劇藝術的繁榮發展和人才培養離不開習總書記的關心支持,學校現在的一批青年教師正是在習總書記的關心下,到中國戲曲學院學習深造成長起來的。「作為我省唯一閩劇人才培養基地,學校要增強文化自信,為閩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不懈奮鬥,讓閩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走出福建、邁向世界。」
福州市閩都文化藝術中心(福州市歌舞劇院)黨支部書記、負責人顏寶華告訴記者,習總書記當年關心的那批北京舞蹈學院「福州班」學員,學習期滿後全體回榕服務,是目前已知的保留相對完整的一支「北舞院舞蹈」隊伍。「藝術人才的培養是一項中長期計劃,今年開始我們嘗試進行藝術院團自主招聘,並與國內重點藝術院校交流合作,多方位推進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明年中心計劃打造一臺大型劇目,目前正在進行前期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