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19數博會『天演·數據·未來——天文論壇』」在貴陽拉開帷幕。
本次論壇由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主辦,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承辦,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全球貴州博士俱樂部科學技術協會、貴州智慧產業集團科學技術協會、貴州智慧產業集團科學技術協會協辦的
本次論壇圍繞嫦娥四號與詭異的月球背面、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when Einstein meets Big Data、FAST脈衝星探索與天文大數據處理、中國天眼、看見黑洞等主題,開展主旨演講和主題對話。
首先,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何力作開場致辭,講述了Fast工程從構想到最終建成的歷史沿革,提出了建設「三大平臺」的構想,為使「中國天眼」真正成為促進天文學和空間科學發展的中心而努力奮鬥。
而歐陽自遠院士,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嫦娥四號與詭異的月球背面」的知識,同時,還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讓現場觀看者能更加直觀地感受月球背面那些不為人知的知識領域。
據歐陽院士透露,在今年,中國將完成月球標本採樣,到2020年,還要進一步探測火星,發掘更多的天文知識。
麥可·克雷默院士,以黑洞作為演講主題,運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理解釋了時間與空間的關係。麥可·克雷默特別期待,有更多人能喜歡上天文學,加入天文學的行列來,他說:「天文可以幫助他們可以更好理解宇宙,我們需要讓公眾參與進來,他們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也可以一起去探索他所研究的、所痴迷的宇宙。」
貴州師範大學副校長謝曉堯則從專業的角度解析Fast的脈衝數據,最後,謝曉堯用了一張圖,直觀地展示了太陽的生命周期,並極力主張將天文科學打造為貴州文化旅遊形象的珍貴名片。
FAST副總工藝師孫才紅,以一個深動形象的視頻展示了Fast工程的建設過程。孫才紅表示,他希望後來的天文學家們能用好這個望遠鏡,而自己能起到綠葉的作用,作好後勤保障。
他說:「我們不僅要建一個最大的望遠鏡,我們要建一個好用的望遠鏡。」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則以4月10號的黑洞觀測圖作為演講的開始,講述了世界天文觀測的發展歷程。
最後,論壇進入到問答環節,現場天文愛好者積極提問,與專家學者們進行了一場高質量的天文科學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