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問要諮詢,有問題要投訴
請下載「問政江西」客戶端
覆蓋全省的網絡問政平臺
現在的網絡交互工具很多,
微信是小編最常用的一種,
但是最近,我發現一個現象,
有些朋友前一天的頭像還是這樣的
今天就成了這樣
對小編這種,
只記頭像,不記名字,不改備註的人來說,
我想在朋友圈中找人就成了一大難題。
我特別想問:
那些經常更換微信頭像的人是究竟是什麼心態呢?
他們為什麼會頻繁的更換微信頭像呢?
微信頭像為什麼變?讓我們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對於這一類人來說,微信頭像的變化其實只是一種社會適應的過程,就像在不同的社交場合要穿不同的衣服一樣,通過頭像的變化也可以管理別人對自己的印象。
如果身邊有這類朋友,TA的微信頭像變化了,一定得去好好呵護一下。因為自我穩定性差的人,頻繁更換微信頭像,看似是雲淡風輕,其背後卻難免藏著你不知道的內心獨白。曾經有個自我穩定性低的人說過:「換了一個微信頭像,仿佛耗盡了三生三世的力量。」
但是,這一類人也有一個好處:不穩定的內心會給他們比較強的直覺和洞見力,自我不穩定的人身上永遠藏著一種天才的光輝。萊昂納德·科恩曾經說過「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3
生活中出現的應激事件
應激事件在心理學上指的是,任何需要作適應性改變的任何環境變故,如改變居住地點,入學或畢業,改換工作或失業,及家庭重要成員的離別、出生和亡故。
1
如果他平時給人的人設就是"戲精",說明他的自我靈活性較高,這種微信頭像的變化只能說明他又在習慣性表演,未必說明他的內心狀態有很大改變。
但是,也不排除他在用這種方式主動適應微信朋友圈或現實朋友圈的人際關係可能性。
2
3
如果不是前兩種情況,那麼微信頭像的變化可能顯示了外部環境的改變。他可能正在面臨著一些應激性事件,準備好了一段結束,或者做好準備開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開始和結束都是需要儀式感,而微信頭像的變化就是一種小的儀式感,這種儀式在用朋友圈裡面一種比較的俏皮的方式告訴你,"我準備好了,和過去的自己道個小別!"
微信頭像作為一種社交表現形式,每一個社交行為的背後都有著深刻的心理動因,在理解之後,做到順應、共情、理解、尊重。
分享給你身邊的人看看!
說的有趣,就點個讚!
大江哥工資已與贊掛鈎,一個贊兩毛錢,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