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蟑螂與老鼠一樣,都是「四害」之一,而且都是「人人喊打」的存在。不過,相比而言,見到老鼠敢上去直接用腳踩的人還真的不多,但是,遇到蟑螂就不一樣了,這傢伙體型較小,也不會吱吱亂叫,所以一腳下去解決一隻是毫無壓力的。但是,有許多人說,遇到蟑螂不能用腳踩。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蟑螂不能踩死」的說法
在網上,關於蟑螂不能踩死的說法有很多,總體而言,看起來比較有道理的有兩個:
第一,蟑螂身上攜帶著許多病原體,踩死之後,這些病原體可能會被鞋底帶到其他的地方
第二,蟑螂被踩死之後,其體內的卵還活著,因為踩死一隻蟑螂,可能會生出一群小蟑螂
這兩個說法乍一看都是特別有道理的,畢竟蟑螂對人的主要危害就是其身上攜帶著許多的病原體,對人的健康是一種威脅。而且,蟑螂的卵鞘內確實有大量的未孵化的卵。因此,許多人也就相信了這兩個說法。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兩個說法均為謠言。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分析一下。
踩死蟑螂後許多病原體會跟著鞋傳播的到處都是?
蟑螂作為「四害」之一確實有自己的厲害之處,它不但生命力頑強(無頭活七天),還有極強的繁殖能力,最重要的是蟑螂身上的細菌多達40多種,而且其中大多數的細菌可以威脅到人的健康。但是,只要你的家裡有蟑螂,你踩不踩死它,它的細菌都在那裡,不增不減。
首先,蟑螂屬於「邊吃邊拉」的昆蟲,這是因為昆蟲不像我們人類那樣有著複雜的腸道,可以儲存消化和未消化的食物。所以,邊吃邊拉的蟑螂只要攜帶著細菌,那麼它所到之處必然都是細菌。這與你踩不踩死它沒有太大的關係。而且,即便是踩死,腳底上沾了細菌,我們也不會再踩死蟑螂(爆漿)後依然穿著鞋到處跑,必然會去清理一下。這反而比你睡著之後,蟑螂拉得到處都是要安全得多。
其次,蟑螂身上攜帶著什麼樣的細菌完全取決於它所處的環境,換句話說,就是取決於你家裡的衛生情況,因為它本身又不會製造細菌,只是在有細菌的地方待多了,才有的。
因此,踩死蟑螂後會把細菌帶到各處,完全就是個謠言。與其擔心踩死它會傳播細菌,倒不如先把衛生搞起來,讓它們沒有食物可吃來得更切實際一些。
踩死蟑螂會「爆出」一群小蟑螂?
這是一個非常主流且有許多人相信的一個謠言。之所以說它是謠言,是因為許多小夥伴對蟑螂的繁殖習性還不夠了解。
首先,蟑螂的繁殖方式有三種:卵鞘外置法、卵鞘尾置法以及卵鞘腹置法。簡單地說,卵鞘外置法就是指蟑螂會把帶有卵的卵鞘直接排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卵靠卵鞘內的營養物質進行孵化。卵鞘尾置法就是指蟑螂會排出卵鞘,但是卵鞘不脫離身體,而是與尾部相連,在卵的發育中,蟑螂照樣需要提供營養給卵鞘,直到卵發育成熟後,卵鞘脫落,小蟑螂出生。卵鞘腹置法就是指蟑螂先排出卵鞘,再將卵注入其中,然後將帶有卵的卵鞘收回體內,卵和卵鞘在蟑螂的體內直到發育完全後,再生下小蟑螂。
在這三種方式中,最常見的就是前兩種,不過既然有第三種,我們就都來分析一下:一腳下去,在這三種方式下會有什麼後果?
第一種顯然不會有小蟑螂出現,因為蟑螂已經把卵鞘藏在一個地方了,而不是帶在身上,所以你就是把它踩扁,它也交不出一枚受精卵,更不用說孵化了。
第二種情況下也不會出現小蟑螂。因為,只要你踩死的是尾部帶有卵鞘的蟑螂,那一定是卵鞘內的卵還沒有發育完,此時一腳踩死,正是時候,因為這就等於間接地把給卵供給營養的母體給消滅掉了,而這些未發育完成的卵失去了營養的供給,也只有死路一條。
第三種情況也是一樣的。一腳下去,雖然有卵鞘的保護,在蟑螂腹中的卵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畢竟卵也失去了營養的供給,它們也是無法正常孵化的。
因此,無論是以哪一種繁殖方式繁殖的蟑螂,一腳下去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也不會出現傳言中踩死一隻冒出一群的情況。
總結
我們不得不承認,蟑螂作為一種在地球上生存了超過4億年的物種,它們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它們不但在眾多天敵的環伺下,依然保持了較大的基數,而且還能世界性分布。不過,厲害歸厲害,它們在我們面前就是一腳的事,一腳下去,即使生命力再強,它也得嗝屁。而且大家放心大膽地踩就行,不要輕信傳言,畢竟看到蟑螂在你面前你都不踩,想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