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真的好冷,眼看著就要步入十二月,該是讓葡萄風信子入盆了。它們很著急,已經迫不及待地長出葉子了。
我養葡萄風信子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尤其喜歡「亞美尼亞藍壺」那夢幻般的藍。第一年種的時候被花友們的「千層餅」式種法種草,於是將它們和鬱金香、洋水仙種在一起,可是,到最後它們完全不是同一個時期開花,讓我有些惆悵。
最先出現花苞的是葡萄風信子,然後緊接著是鬱金香,但是這兩種都開得差不多了,洋水仙才冒頭。
千層餅算是失敗了。但是它們各自的美貌十分惹眼。把開到末期的葡萄風信子紮成一個小花束,瞬間仙氣自來:
吸取了教訓,第二年我便把「亞美尼亞藍壺」這個品種單獨種在一個盆裡。另外又購入了同系列的「雪景」。同為藍色,但是「雪景」花如其名,頂著一團雪白,像落滿了雪的山峰。
而「藍壺」這個品種開始像個孩子一樣炸毛,細長的葉子張牙舞爪,陽光下頂著一頭亂髮實在是不太好看,於是我心一狠,給它剪短了。
這樣長的葉子其實也可以有其它方式的整理,在花友圈裡,有人會給它們編辮子哦。
剪過了葉子,便是它開花的黃金期了,我的頭像也就是這麼來的。
整盆的效果,真的非常不錯了。而千層餅的種植方式,還得好好琢磨。
新買的「雪景」,和鬱金香種在一起,效果也是可以的。
相比之下,「雪景」的葉片就寬大而且短了很多,不會像「藍壺」那般容易翻折下垂了。
「藍壺」的葉子長,而且長得也著急。今日把它們從牆角翻出來種,「藍壺」的葉子已經長出快十釐米了,而「雪景」還只是小芽。天冷太過於凍手,竟忘了給它們拍照了。
(上盆照,已發芽的是「藍壺」)
在長沙這個氣候不講武德的城市,冬季球根植物還挺好種的。相比鬱金香要低溫春化,而且不能復花,我更喜歡這嬌小可愛的葡萄風信子。據說那種開大花的風信子在長沙也是不能復花的……
每到開花後期,我都會將花剪下來,做花束。
然後再等到氣溫漸熱,大概在梅雨季節前,將它們挖出來放在通風處,等到十一月,再將它們種入花盆。
葡萄風信子種植起來真的沒有什麼難度,只是要注意一定要讓它們也感受一下長沙的冷冬,大概個把月的樣子,這樣有利於它們花芽分化。而且在自然環境的鍛鍊下,它也會更加的強健,長出來的小寶寶們也會更多。
現在這個時期,是種植它們的最佳時期。最好潮土上盆,種入花盆別先急著澆水,可以等到能看到它發的芽之後再開始正常澆水。可以隔半月施一次薄肥,直到花苞出現,冬季不需要天天澆水,隔個三五天澆一次都是沒有問題的。隨著氣溫的回升,它們的生長速度就會越來越快,到時候便要注意盆土的情況來澆水。
話不多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它們往年的盛景吧:
(夕陽下的葡萄風信子)
(花卉市場偶遇的葡萄風信子)
(圖源網絡)
(葡萄風信子商品宣傳圖)
當然,葡萄風信子可不止藍色,還有粉色哦。只是我個人很喜歡藍色而已。
不知屏幕前的你有沒有被它驚豔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