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星外入侵」為題材的美國嚴肅科幻電影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道路。該類電影既具有「硬科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又具有「軟科幻」的文學性。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有《天際浩劫》其中《天際浩劫》絕對是一部另類的科幻電影作品。「星外入侵」的傳統情節模式是:地球人都在外星人的高等科技面前不堪一擊,最後要憑藉某種對方的致命缺陷才能取得勝利。
傳統情節模式確實容易寫得很精彩,但卻缺乏新意,而且大家難免會審美疲勞。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有一些想不到的地方,譬如對於外星人攻擊方式的刻畫。片中外星人「綁架人類並提取其大腦改造成為之服務的機器」這一創新思路使觀眾看後意猶未盡。該片的成本投入甚至比十幾年前的《獨立日》還要低,但是製作者沒有犧牲影片的視覺真實性,仍然保證了電影場面的精細和宏大。就在觀眾們期待影片出現轉機,正義將戰勝邪惡的時候,電影戛然而止。本片最後留下續集懸念的那一分鐘可能比全片價值還高。
值得一提的是《天際浩劫》比《洛杉磯之戰》便宜十倍的價錢。《洛杉磯之戰》全程使用了手持攝影機拍攝,幾乎沒有一個靜止鏡頭。影片中的外星人是和人類一樣有血有肉的生物,而非什麼刀槍不入的神獸:它們的飛船儘管比人類先進,但也是一顆飛彈就能摧毀。這樣的拍攝手法和劇情設計使海軍陸戰隊與外星人巷戰的場面充滿了緊張和壓迫感。該片的創新之處正在這裡:一部講述「星外入侵」的科幻電影在畫面表述上走的是寫實戰爭片的道路。所以與其說《洛杉磯之戰》描述的是美國人假想自己阻擊外星人,倒不如說是在假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