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世界是無窮的領域,人們應當勇敢去探索。—— 童第周
不得不說人類是非常有探索精神的,回首遠古時期,那個時候人類一窮二白,連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難,但是人類充滿上進心,懂得創造工具,後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是人類的發明創造精神從未停止,仍然推著我們往前進,所以後面才能度過艱苦的農業時代,步入工業時代。一路走來,我們一直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所以發明了輪船,創造了飛機,一路迎接新時代。
有勇氣的人類不止一直致力於改善生活,同時也在探索地球本身。雖然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億年,但是其實對地球還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而人類又本著求真的知識態度不斷在向前。地理書上關於我們地球的知識有簡單的介紹,地球的構成有薄薄的地殼,有厚厚的地幔,還有在最深處的地核。然而知道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必須對地球有進一步的認知,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都困惑著人類,那就是人類能否挖穿地球?為了知道結果,蘇聯曾經試驗了24年,已經鑽了12262米,為何最後卻被突然叫停了呢?
對於地球內部的好奇
宇宙裡有無數顆星球,地球就是其中的一顆,作為人類的家鄉,我們對這顆星球充滿熱愛與探索精神,但是至今我們對地球內部還知之甚少。好奇的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了解到更多關於地球的知識,比如地質學的本質是什麼?地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響呢?在地球中心是否還有一些深埋的物質,是我們遠不知道的。這些疑問都驅動著我們的科學家們不斷前進去探求答案。
除了對地球本身的好奇,更為重要的是科學家們想了解生命的極限是什麼?而控制生命的因素又有哪些呢?如果這些問題一旦得到解釋,那麼人類無疑會在進化上面有著更大的優勢。在好奇地球內部知識的同時,大膽的人類還有一個設想,我們是否能挖穿地球?要知道人類是一個非常有毅力的物種,連萬裡長城都能建成,所以提出挖穿地球的設想並不奇怪。
美國的嘗試
有人提出設想,自然就有人在行動。美國和蘇聯雖然在一些方面遭人詬病,但是不得不說,他們在科學領域是勇於求真的。早在上個世紀的時候,他們就進行了挖穿地球的嘗試。當時美國提出了著名的莫霍面鑽探計劃,莫霍面是上地幔和地殼的一個分界面。它的深度在各地都有所不同,太平洋中央部分有5千米,而大陸地區一般深度為30到40千米,高山地區深度最深。
因為在海岸邊鑽探相對比較容易,所以美國派出了格洛瑪挑戰者鑽船,在1961年的時候,計劃啟動了。格洛瑪在水深1千米左右的海底向下鑽了300多米。由於一直沒有結果,而且項目耗時又花費經濟,1966年國會就停止了對該項目的預算撥款,於是鑽探計劃也隨之停止了。美國的鑽探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給探索計劃開了一個頭,使後來者有了一個榜樣。
蘇聯接棒
美國放棄之後,蘇聯開始了鑽探計劃。中年選擇的地區是佩琴加區,作為歐洲大陸最大的地盾區,蘇聯在這裡裝了15千米左右的深井,通常可以看到隱藏在20多千米下的地層。在確定了鑽探計劃以後,蘇聯經過了5年的準備,在1970年正式開始了鑽探計劃。
蘇聯放棄了美國的鑽機和鑽進方法,採用了渦輪鑽進方法。以及更為先進的鑽機,同時召集了大量專家,為項目保駕護航。因為蘇聯合理地使用了鋁合金杆,符合了鑽探要求,因此大大提高了鑽井能力。雖說鑽探途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但蘇聯專家並沒有輕易放棄,最終鑽井達到的最大深度為12262米,本來以為會有成功的苗頭,但是隨著鑽頭越轉越深,人類的機器再也無法承受地底的高溫和壓力,損耗不斷變大,以至於最後每隔幾米就要更換鑽頭,因此蘇聯最終也放棄了鑽探計劃。
結語
可以看到為了了解地球內部的秘密,美國和蘇聯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然而還是無功而返。儘管如此,作為探索地球的先行者,他們給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方便後來人吸取經驗,從人類整體的角度來看,這些先行者的探索精神,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