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手們都用哪些鍵盤樂器?為什麼有的鍵盤手身邊「圍了一圈兒的電子琴」?那種像吉他一樣能背著到處跑的「電子琴」是什麼東東?
這些問題相信不少人的認知都是比較模糊的,因為鍵盤手們演奏的是一類樂器,而非一種樂器。由於數字音頻技術的發展及合成器繁多的品種,這樣的問題解答起來也變得更加麻煩和複雜了。
鋼琴(Piano):
這就是我們常見到的聲學鋼琴,由於拾音、搬運的不便以及高昂的成本,在古典音樂會之外,鋼琴主要用於有爵士樂隊駐場的酒吧、鋼琴使用較多的大型演出等。知名的鍵盤手大都有自己的鋼琴,但是演出中使用的鋼琴往往是場地提供的,畢竟這大傢伙跟著樂隊巡演開銷可是不少,在一些情況下也並不好用
電鋼琴(Electric Piano):
注意是「電鋼琴」而不是「數碼鋼琴」原始的電鋼琴在舞臺上出現得越來越少了,而且這東西在國內的保有量很低很低(反正我是沒摸過)。與電吉他類似,電鋼琴有各種單塊效果器與音箱(如 VOX 和 Roland JC)。它的音色嘛……說直白點,肉肉的,暖暖的……
電風琴(Hammond Organ):
哈蒙德管風琴可以模仿其他樂器音色嗎?其處境與電鋼琴類似,原始的電風琴在舞臺上出現得越來越少了。這個樂器的音色在Jazz、Prog Rock(Metal)中經常出現。當然,管風琴和簧風琴也有被用到的時候,但並不多見。
Clavinet、Mellotron等其它鍵盤樂器:
Clavinet 可以看做是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的電聲版本,發明初考慮到了演奏巴洛克音樂的需求,現在則是在 Funk 等風格的音樂中大放光彩。Mellotron 是採樣回放合成器的鼻祖(什麼是「採樣回放合成器」下文會介紹),由Chamberlin 的早期型號改良而來,按下琴鍵,Mellotron 便播放磁帶中的音頻片段,如弦樂等。Beatles 的音樂中用到了這個樂器,一些寫 Electroacoustic music 的作曲家們也用到了它。現在除需要其復古音色時會用到以外,已基本淘汰。
合成器(Synthesizer):這便是現在鍵盤手的主力設備了。合成器是怎麼工作的?這個問題可以寫一本書,而且靠我這渣渣水平也講不清楚,知乎上有這方面的行家:
直白點說,合成器組織各種原始聲音素材(如正弦波、鋸齒波、方波、白噪音、來自真實樂器的聲音樣本等等),通過一系列合成法則,輸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如電子音樂中各種自然界不存在的音色,都是出自於合成器。每一個型號的合成器都是孤品,每臺合成器的操作方法和「脾氣」彼此間都大相逕庭。
合成器分為模擬(類比)合成器與數字合成器。模擬(類比)合成器完全靠振蕩電路發聲,誕生於上世紀中期,現在仍有新品推出,通常價格較昂貴,
數字合成器基於數字電路,除實體樂器外,現今也有運行在計算機上的軟體合成器,並已逐漸成為主流。一些數字合成器是經典模擬合成器的復刻,比如 Korg Legacy Collection,更多的則是自成一體,如現在電子舞曲製作常用的軟體合成器 NI MASSIVE,以及經典的 YAMAHA DX7(動畫片 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與野獸)的 Soundtrack 中的 E-Piano 音色就出自 DX7)。
有一類數字合成器,叫做「採樣回放合成器」,這是現今最常見的合成器。它事先將各種真實樂器以及既存合成器的聲音錄製成為 Waveform,作為聲音素材。演奏時調用、處理內置的 Waveform,我們所熟知的「電子琴能模仿各種樂器的音色」就是如此。現今,電腦上運行的各種採樣音源,聲音樣本非常大,效果很逼真。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採樣音源都具有合成器的工作流程,一些音源是靠「暴力回放採樣」工作的,它們並不屬於「合成器」演出時需要用到各式各樣的音色,怎麼辦?現今,在設計時考慮到舞臺演出用途的合成器,可以將成百上千設定好的音色儲存起來、用各種數字效果器處理音色、現場播放製作好的 MIDI 片段(這種集合了一定音樂製作功能的鍵盤合成器被稱為音樂工作站),並且能夠在鍵盤上實現音色疊加(按下一個琴鍵,兩種音色同時出聲)、音色分割(鍵盤左右兩側演奏不一樣的音色),諸如這樣的複雜功能還有很多很多。演出中,用 Button 和 Pedal 來無縫切換不同的音色組合。
數碼鋼琴(Digital Piano):
這便是大眾提到的「電鋼琴」,具有88鍵配重鍵盤、靠採樣音色或物理模型實現較逼真的鋼琴音色,在搬運不便、經濟條件不允許時,作為鋼琴的替代品,兼有一些其它樂器的音色與合成器音色。如果樂隊的鍵盤部分以鋼琴為主,音色成分不複雜,也可以用一臺數碼鋼琴。有的鍵盤手在演出時,身邊擺了許多臺不同的鍵盤樂器,如上圖中的 Keith Emerson。這是因為鍵盤手需要用到不同樂器的音色,或為了使切換音色更迅速、更便利。在表演中能否用一個鍵盤控制多臺合成器?答案是可以。有的鍵盤手就更親睞於在演出時僅使用一臺主控鍵盤,通過 MIDI 同時使用多臺合成器,如上圖中的 Jordan Rudess。80年代出現了 MIDI,這使得電子樂器部分參數的量化與交互有了跨廠商的可行標準,音源(發聲部分)與控制器(如鍵盤)之間通過 MIDI 通信,如現在常見的 MIDI 鍵盤就是獨立於音源的控制器。題主提到的 Key-tar ,可能是一臺合成器,也可能是一個肩背式的 MIDI 鍵盤。Key-tar 主要用在合成器 Solo 較多的表演中,只是為了讓鍵盤手的颱風更好一些,並不是必須的,如果把它當做唯一的樂器你會後悔的,因為兩手一起上會很彆扭,哈哈……至於鍵盤手在搖滾樂隊中擔任什麼樣的位置,合成器大大豐富了電聲樂隊的配器,鍵盤手在演出中要提供除吉他、貝斯、鼓以外的所有聲音,「需求」和「重要程度」的彈性很大,你可以不要,也可以讓鍵盤手包辦幾乎一切。可以說,很多鍵盤手恨不得彈琴時多長出來幾隻手,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