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朋友在電影或者紀錄片中都看到過三角龍,三角龍有三隻角和巨大的褶邊,它是那種幾乎和雷克斯暴龍一樣吸引公眾想像力的巨型恐龍之一。但是你真的了解三角龍嗎?看了下面有些事實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以下是關於這種曾經強大的食草動物的10個有趣的方面。
兩隻角,不是三隻
三角龍在希臘語中是「三角臉」的意思,但這種恐龍實際上只有兩個真正的角;第三個是它鼻子末端的一個短得多的「角」,由一種叫做角蛋白的柔軟蛋白質製成,這種蛋白質存在於人類的指甲中,在與飢餓的猛禽搏鬥時用處不大。古生物學家已經確認了一種叫做雙角恐龍的化石,但它可能代表了三角龍的幼年生長階段。
頭骨是它身體的三分之一
三角龍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部分原因在於它巨大的頭骨,由於它的後向褶邊,可以輕易地長到七英尺多。其他角龍的頭蓋骨,比如Centrosaurus和Styracosaurus,甚至更大更精緻,這可能是性別選擇的結果,因為頭大的雄性在交配季節對雌性更具吸引力,並將這種特徵遺傳給它們的後代。在所有有角、有褶邊的恐龍中,最大的頭骨屬於被間接命名為泰坦角龍的恐龍。
在雷克斯暴龍的午餐菜單中
正如恐龍愛好者所知,三角龍和雷克斯暴龍佔據著同一個生態系統——北美西部的沼澤和森林——大約6500萬年前,就在導致恐龍滅絕的白堊紀大滅絕之前。我們有理由假設霸王龍偶爾會捕食三角龍,儘管只有好萊塢的特效奇才才知道它是如何躲過這種食草動物鋒利的角的。
長著一副硬梆梆的鸚鵡嘴
關於恐龍的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是,比如三角龍,它們有鳥一樣的喙,每天可以砍下數百磅重的堅硬植被(包括蘇鐵、銀杏和針葉樹)。它們的下頜還嵌有剪斷牙齒的「電池」,在任何時候都有幾百顆牙齒在使用。當一組牙齒因不斷咀嚼而磨損時,它們就會被相鄰的電池所替代,這一過程會持續一生。
遠古它們體型和家貓差不多大
在白堊紀晚期,角閃龍到達北美時,它們已經進化到牛的大小,但它們遙遠的祖先是小型的,偶爾是兩足動物,還有一些滑稽的食草動物,在中亞和東亞遊蕩。最早發現角龍的是侏羅紀晚期的朝陽龍,體重30磅,只有最基本的角和褶邊。其他早期的有角有褶的恐龍家族成員可能更小。
褶邊的作用
為什麼三角龍有如此突出的褶邊?就像動物王國裡所有這些解剖結構一樣,這種覆蓋在堅硬骨骼上的薄皮瓣可能具有雙重(甚至三重)目的。最可能的解釋是,它被用來向獸群中的其他成員發出信號。一種顏色鮮豔的褶邊,表面下無數的血管把它染成了粉紅色,這可能是性行為發生的信號,也可能是飢餓的雷克斯暴龍即將到來的警告。假設三角龍是冷血動物,它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溫度調節功能。
可能和牛角龍一樣
在現代,許多恐龍物種被重新解釋為先前命名屬的「生長階段」。這一點在兩角角的角鼻龍身上似乎是正確的,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這代表了異常長壽的三角龍雄性的遺骸,它們的褶邊會持續變老。但三角龍是否會像雷龍變成Apatosaurus那樣,必須改名為Torosaurus,這一點值得懷疑。
骨之戰爭
1887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c·馬什(Othniel C. Marsh)檢查了在美國西部發現的部分三角龍頭骨和角,並錯誤地將其遺骨歸給了食草哺乳動物野牛阿爾蒂科尼(alticornis)。馬什很快就糾正了這個令人尷尬的錯誤,儘管在馬什和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柯普之間的所謂骨戰中,雙方都犯了更多的錯誤。
化石是珍貴的收藏品
因為三角龍的頭骨和角非常大,非常獨特,而且能夠抵抗自然侵蝕,而且在美國西部發現了很多標本,所以博物館和個人收藏家往往會深入挖掘,豐富他們的收藏。2008年,一位富有的恐龍愛好者花了100萬美元購買了一件名為三角龍懸崖(Triceratops Cliff)的標本,並將其捐贈給了波士頓科學博物館(Boston Museum of Science)。不幸的是,對三角龍骨骼的渴望導致了一個繁榮的灰色市場,不擇手段的化石獵人試圖偷獵和出售這種恐龍的遺骸。
直到K/T隕石撞擊滅絕
三角龍化石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末期,就在K/T隕石撞擊恐龍之前。古生物學家認為,到那時,恐龍的進化速度已經放緩到爬行的地步,隨之而來的多樣性喪失,再加上其他因素,實際上保證了它們的迅速滅絕。三角龍和它的同類食草動物一樣,由於失去了它們習慣的植被而難逃厄運,因為在K/T災難之後,大量的塵埃環繞著地球,遮住了太陽。
看完上面的介紹是不是更加了解這種有趣著名的恐龍——三角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