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城市記憶: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020-12-06 中國管科院康養中心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值此古城建設拆遷之際,謹以此篇獻給每一位熱愛這片土地的人。

浮來中路9號。

老縣委縣府大樓。關於樓房最早的記憶大概就是這裡吧!八十年代,浮來路是當時唯一的主幹道,直通浮來山,這一片也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中心漸漸東移,靠河發展。

這裡有最美的水杉。

還有幾棵高大的玉蘭。初春拍這組圖片的時候,大院主體已經搬走了,隱約記得這裡的玉蘭很美,匆匆趕來拍了幾張。

向東看,喜鵲在大樹上安家了。

後院,有幾棵楊樹。夏天,枝繁葉茂如同撐開的巨大綠傘,這一棵最大的正對縣府樓樓梯,上樓的時候,透過北窗看這棵樹,一層一個風景。站在最高層和樹葉對視的時候,心生禪意。

大門口正對著的影壁牆上,寫著"實事求是"四個大字。

姐夫家門口的小胡同。

在建國後莒城發展的歷程中,秉承了工作地和住宅區在一個大院的模式,最大的就是這個縣委縣府大院,前辦公樓、後宿舍樓。其餘的縣屬各單位及企業大多也是這種模式,例如這次拆遷涉及到的水利局、公安局,形成了特有的大院文化。住在院裡的是熟悉的同事,又是可親的鄰居,孩子一起玩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親近。

大院西,原來的莒州商場,經營不善倒閉,成為綜合辦公區。還記得八十年代末盛大開業的樣子,寬敞明亮、貨品豐富。我們娘仨也趕開業的熱鬧去買衣服,給姐姐買了一件格子外套,給我買了一件水紅色帶著蝴蝶結拼花的毛衣。初中畢業的時候還穿著這件毛衣拍了一張單身照。那時候的單據傳遞方式很特別,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了,好像扯著鐵絲,售貨處寫完了的單子用掛在鐵絲上的夾子夾住,飛到收款處,收款處處理完,再讓飛回來,嗖嗖的,像飛鏢。

法桐。高中時代騎自行車上學的時候,大樹已遮蔭。

大院南。沿街樓裡面的城中村已經拆遷了。

郵政局。在從前慢的年代,信件、包裹、電報都從這裡收發。現代生活越來越快捷,已經遺忘了等待。

老農業銀行。

原來的蘇果超市,後來更名為新宇超市。

供銷大廈。

城陽街道,和對面的城陽衛生院。門口那棵著名的藤纏樹。小學五年級,大病一場,在城陽衛生院住了半個月。在病痛中告別童年,默默長大。

新華書店。小的時候,媽媽從這裡給我們選書,長大了,我又在這裡給自己的孩子選書。懷念電子產品盛行前的紙閱讀時代。

文化館。最早博物館在這裡的一間小屋裡,小學的時候來參觀過。

原來的古城酒樓。一起建成的還有工人文化宮,在當時,這樣的設計足夠驚豔。還記得參加工作報到後就被局裡安排在這裡參加全縣的財稅物價大檢查。那是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課,財政、稅務、物價都派出了有經驗的科長,他們是我的第一任老師。整個工作組相處的特別融洽,前輩們也給剛踏上社會的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現在想來仍覺得感動。

老公安局。

水利局門口的這條路,最早有印象是一條蜿蜒的小土路,路兩旁是後營村村居。與浮來路的交匯處有一個理髮店,下雨的時候小路滿是泥濘。後來這條路拓寬,有幾年的物資交流會在這裡舉行。九十年代,路兩邊蓋起了沿街樓,擋住了裡面的村居。

水利局,我的家。

城牆,多少記憶在其中。

防汛樓。

外租給文心的樓。

辦公樓後的家屬院。全搬走後拉起了封條。

即使拉了封條我還是忍不住回來看了看。

我的家,熟悉的門。

城牆,與我家一牆之隔。多少次回家,總是習慣性地抬頭看看我的城牆。這幾棵樹是小鳥的樂園,在這裡給我們奉上最美的歌聲。

水利局門口一條小商業街。服裝、工藝品、內衣、飾品一應俱全,熟悉了在這裡買東西,如今這些店搬到了各處,有的不知搬到何處了。

這裡曾有一輛小車,賣燒雞和熟食。

教育局大院,媽媽工作的地方。辦公樓也很老了。小時候,經常穿過這個院子去學校。

市政公司測繪院。

文心賓館,最初叫招待所。搬到水利局之前我家在這裡短暫住過,那時候開著南門。很少的記憶片段,記得有個下雨天沒法出去玩,百無聊賴地看雨打地上的枯葉,再就是去食堂打飯的情景。後來,姐姐哥哥上學,爸爸媽媽上班,沒人照顧我,就被遣送回老家了。在老家有一段成為"野孩子"的寶貴經歷,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沒有那麼多管束,親近鄉土,親近自然,野蠻長大。

扯的有點遠。機緣巧合吧,今年有一次到文心賓館自行車點放車的時候,隱約看到一抹桃紅,好奇地走進去看看,居然發現了翠竹掩映下的小小花園。這棵玉蘭像聖誕樹一樣,花朵從頭到腳,煞是好看。

又來了一次,花謝了。

居然還有兩棵盛開的桃樹!

繁花變成了碩果。

小徑幽幽。

高大的梧桐。

蘑菇小亭。

發現了可愛的竹筍。

還有一處小小的紫藤。

假山前面是當初的南門。

在這裡籌備過內審協會成立大會,參加過地方性債務集中審計。籌備一個會議的事無巨細,地債審計那長長的長長的表格,逐項核對著填列……因為有奮鬥的印記,記憶也倍加清晰。

大禮堂。我們這一代人的六一都是在這裡度過的,歡天喜地地遊行之後,到這裡表演節目,臉上白粉紅胭脂地塗抹一番,一身演出服從育紅班穿到了小學畢業,新疆族打扮,玫紅色釘著亮片的紗裙,配黑色小馬甲,舞蹈的名字叫《雛燕飛》。我們煽動著胳膊在舞臺上變換著隊形飛來飛去,剁在木質的地板上登登作響。有一段我跳在最中間,馮老師一再強調,你不要偏臺,你不偏整個隊形就不偏……以至於2011年,全縣財稅審晚會在詩朗誦表演的時候,我還依稀看到馮老師指揮我,你不要偏臺……

更愛這裡的景色。大樹環繞,古樸典雅,每次走進來,內心既沉靜又愉悅。大禮堂在這次拆遷中保留下來了。

召開重要會議,紅旗飄飄,藍天映襯,顯得那麼莊嚴。

雪景下,有點異域風採。特別喜歡到這裡,這是我們這座小城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去處。

也喜歡這條長長的石板牆。

春天的金龍河,荷葉初綻。

深秋的金龍河,荷花已謝。

機關食堂,到這裡買飯,吃得放心,又節省時間。幹炸蝦,發麵餅,五香帶魚,醬牛肉……那些熟悉的味道。

左側平房是機關衛生室,最初的時候,衛生室在南邊,後來搬到這裡的。在南邊的時候經常去,拿藥就診都方便。

兒時的夥伴住在畫面的樓房上,我們結伴上下學的時候,走金龍河南岸的小路,一路上嘰嘰喳喳,歡聲笑語,說不完的話。

縣委縣府大院東牆。

實驗幼兒園前的金龍河。現在這裡很美了,上小學的時候,這裡不過是個泥坑。引水入城以後,這裡會更美的。

搬遷的實驗幼兒園。當初重建的時候,媽媽付出了很多心血。

去年在這裡拍到的薔薇,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張照片,探出柵欄的小花好奇地打量著世界的樣子,煞是可愛。

今年,即將綻放……

在篇末,記錄一下老城金秋的銀杏吧!這片無暇的金黃色,是我們這座小城最特有的名片。

城牆下的這幾棵,每年黃的都比較早。

文心賓館前。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喜好是慢慢改變的。比如鄧麗君的歌,小時候不喜歡,覺得俗,不如小虎隊及天王們唱的那麼炫酷。後來,才慢慢懂得,她的聲音才是無法複製的天籟。又比如口味的變化,小時候巨討厭豆沫和香椿,特別是香椿,明明是苦的,為什麼叫香椿?現在吃起來卻是醇香無比。再比如,對小城的情感,曾覺得這裡又破又舊,恨不能逃離,現在卻是深深地熱愛深深地眷戀……這就是成長吧!

人人皆為逆旅客,在無可追回的時光裡。歲月的流逝中,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身上都銘刻著小城獨特的印記,有著各自的小城故事,或笑或淚。這些故事,漸漸沉澱為記憶,在漫漫人生路中與我們相伴相行……小城將失,記憶永存。相信明天的小城會更美好!

(文章轉載自「文明日照」,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
    因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裡的新客了。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 「大先生」李吉均: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施雅風評價這篇論文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集體創作,顛覆了國際上關於青藏高原形成的主流觀點。1987年,高原隆升與環境效應的概念模型,被寫進美國的教科書,至今仍被廣泛引用。但李吉均對青藏高原隆升的思考和研究並未由此停止。
  • 為什麼我的眼淚常含淚水,只因為我對這地貌愛得深沉
    顏色常見的是灰綠、灰黃、紫紅等,再加上其具有流紋結構的造型形態,所以巖石造型及其靈動,常形成造型奇特、移步換景的微地貌。2、分布流紋巖地貌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多見的風景旅遊資源,著名的有雁蕩山、天台山、會稽山及西湖附近的孤山、寶石山等。
  • 你,是我愛的深沉,想得如神的靈魂愛人
    你,是我愛的深沉,想得如神的靈魂愛人!見與不見,都會想念卸下了一天的疲憊,本想在無人打擾的夜晚關窗閉戶好好入睡,誰知思念又扣開了記憶的門,蜂擁而至的往事擋不住,請不出。原本以為可以靜靜地躺在床上,放空一切、閉著眼睛,進入夢鄉,做個美美的夢。
  • 中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56周年,但面對這名字,我眼中滿含淚水
    這一聲「東方巨響」震驚世界,震碎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我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5個自行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從此不用再懼怕"核訛詐"這個紙老虎。因此這枚原子彈也被親切的稱為「爭氣彈」。
  • 【愛爆料】北方沙塵南下了!諸暨人要吃土了嗎?有個壞消息……
    至少在南方人的眼裡,它真的是好冷酷,好無情,好無理取鬧的。中央氣象臺都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了。昨天14:49,民間氣象組織「中國氣象愛好者」在微博上發了一個視頻,配文是:北京今早(5日)強風造成的事故。北京的風力是近幾年來都少見的,這風足以把廣告牌刮落,各位外出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 豆瓣9.5《我們與惡的距離》:當愛誤入「無底洞」,該如何拯救?
    3、 愛的黑洞往往建立在記憶之上這種愛的扭曲,本質上是一種愛的黑洞,或者是無底洞。愛的過於深沉,過於瘋狂,所以會做出一些不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情。但是,女主角是否有好辦法去脫離這種愛的黑洞呢?答案只有一個,不去想這件事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過好當下的生活上,自己婚姻出了問題就去彌補,自己工作遇到瓶頸就去解決。
  • 猜猜我有多愛你?猜猜誰對你的愛會從這裡一直到月亮,再……繞回來
    她的手比我們想像的長,跳的比我們想像的高,愛得比我們想像的深遠。這一切的一切,不是擁有什麼超能力,而是為了可以一直夠得著我們,一直看得到我們,一直可以愛著我們!在她們眼裡,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在別人只關注你飛得高不高的時候,她只關心你飛得累不累?在這個世界上,不求回報,不問付出的愛,除了媽媽,還能有誰?我記憶中的媽媽是個超人。
  •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原來都是被LED燈給閃的
    咋一看,竟一時無法反駁這一說法。藍光傷眼嗎?傷說藍光傷眼這話沒毛病,但有比藍光更傷眼的光嗎?有,紫光。而比紫光更傷眼的是紫外線。所以,準確地講,肉眼直視任何高亮度光源都會損害視力。也正因為這個原理,所以很多廠家為了提高白光LED的亮度,直接提高藍光的強度,這樣黃光也會相應增加,最後形成的白光的亮度也就增加了,造成了藍光過量等問題。一般來說,LED產品經過國家質檢後才流通至市場,不會存在藍光過量等隱患,但有一些LED燈的生產商並不注意控制藍光的強度,他們所生產的LED燈具中藍光是「過量」的,對眼睛存在藍光輻射損害。
  • 《三體Ⅱ》:正因人類有愛,地球才成為黑暗森林中的傻孩子
    在書中,無論是主角還是幾位主要的配角,大劉都把他們刻畫得骨骼豐滿,用種種顛覆和意外把他們描寫得觸動人心。一、最諷刺的人生——雷迪亞茲。雷迪亞茲是南美小國委內瑞拉的現任總統,也是四位面壁者的其中一位。他對於祖國有著最深沉的愛,就好像艾青在《我愛這片土地》中所說的那樣:「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但是沒想到的是,在他熱愛的這片土地上,他所熱愛的人民蜂擁而來,他得到的不是鮮花,而是一塊又一塊的石頭。企圖消滅地球生命的這個計劃,激怒了他祖國的人民。於是,這位善用謀略的英雄,就這樣被他所熱愛的人民用石頭砸死了。
  • 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我把眼淚藏在心底,讓它與我的血液融為一體
    想你時我會面帶微笑,但眼裡卻是冰冷的淚水。我漸漸相信了人的緣分是註定的,機會也許只有一次,就看自己如何去把握,因為已把心交出,所以我不逞強,願意去把握,去爭取,去珍惜,不想在人生中再留下遺憾與傷感……我經常問自己:人生短短幾十年,能放手去搏去愛的日子有多長?茫茫人海中,能遇到自己真心愛著的人能有幾個?
  • 《我和我的祖國》看得他們熱淚盈眶,《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
    高二的史非同學說:「我覺得這一部影片,並不僅僅只是傳播了愛國主義思想,更是讓青年人當自強,讓青年人能懷揣夢想,勇敢追求!」老師和同學們,紛紛感言:這是一部會讓人又哭又笑的電影,可是你又會發現它並沒有在刻意地去渲染氣氛,因為這一切都是源於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
  • 這是你的第幾次?人生還要多少次?
    「遠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有一種感情雖然不常掛嘴上,但是永遠都在每個遊子的心上,那就是鄉愁的感情,想家的情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事業,生活,這也造就人們豐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但是在我們身上永遠存在一個共同的感情交集,那就是對家的思念。他常年四季背井離鄉,父母逐漸年邁,兒子也慢慢長大,老婆也時尚不在,而他也因忙於奔波步入中年。十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十年間,聚少離多。
  • 微喪頭像:你問我的眼裡,為什麼沒有了星星
    我一次又一次地翻看手機,聯繫欄那裡始終沒有人給我發的消息。心裡莫名的失落感,沒有人找我嗎?也許他們在忙吧,可能在上課,可能還在睡懶覺。我總是在心裡一次次的找理由,或許是我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吧。昨天是愚人節,我在想有沒有人在那一天告白。朋友以前的時候告訴我,她說她要在愚人節的凌晨給她的男神表白,如果被拒絕了,就笑著說「我開玩笑的,愚人節快樂」。後來,我笑著問她愚人節那天實行了嗎?她笑了笑,卻沒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