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實至名歸,獲獎者發現與肝癌密切

2020-11-29 健康界

(微信公眾號:qiyizhenliao)期頤甄療:百歲依然健康,醫療科技護航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英語: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是諾貝爾獎的五個獎項之一,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設立,旨在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10月5日揭曉,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的公布現場。

該獎項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 (Michael Houghton)、以及查爾斯·賴斯 (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HCV)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評獎委員會認為,他們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貢獻」,而血源性肝炎是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全球重大健康問題。他們的開創性發現是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即C型肝炎病毒。

評委會強調,此前對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已有不少發現,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HCV的發現,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研發抗病毒新藥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①


01

HCV的危害與治療

1989年HCV才被確定,是由於英國生物化學家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等人,成功分離出C肝病毒的RNA片段(HCV-RNA)。C肝病毒主要分為6個基因型,用數字1-6表示;50個亞型,用英文字母表示。

C肝病毒模式圖

HCV傳播途徑包括接吻、擁抱、噴嚏、咳嗽、食物、飲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無皮膚破損等。注射吸毒、不安全注射做法、不安全的衛生保健、輸入未經篩查的血液和血液製品以及可導致血液接觸的性行為,都可造成HCV感染。

HCV的危害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C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C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

在我國,相對於B肝防治,C肝被長期忽視。一般認為,我國的HCV感染率大於1%(1000-4000萬感染者),是HCV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且,HCV感染具有高隱匿、高慢性化和高漏診,有低疾病認知、低就診率和低治療率等特點。②

我國C肝病毒的主要亞型

不久前,一項發表在《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的報告指出,在中國,如果能夠通過治癒C肝預防患者的過早死亡、恢復患者的勞動力,帶來的好處可能更大。

HCV的治療

與A肝和B肝病毒相比,HCV高度可變,且能夠通過誘導無效抗體的產生,從而阻止人體的免疫系統做出反應,為疫苗開發帶來了巨大挑戰。過去30年,C肝疫苗與HIV疫苗、流感病毒疫苗一起,被稱做疫苗開發失敗的三大典型。

由於HCV的預防性疫苗尚未成功研發,對慢性患者進行早期病毒檢測和適當的治療管理,可以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因此,控制病毒傳播、提高療效,主要依靠準確快速的實驗室診斷方法。

C肝的診斷與治療前評估

目前確定和臨床廣泛應用的HCV診斷方法有兩大類:血清學檢測技術以及核酸檢測技術。抗-HCV檢測是臨床實驗室應用最廣泛的HCV感染初篩實驗,但是在剛剛感染抗體暫未形成的窗口期,易出現假陰性結果。核酸檢測目前被認為是診斷HCV感染的金標準。

目前C肝治療已經到達精準醫學階段,即根據C肝患者所感染病毒的具體類型,通過特定藥物給予直接抗病毒方案(DAA)。2017年以來,多個DAA治療慢性C型肝炎(慢C肝)的方案被批准,如索磷布韋、達塞布韋聯合奧比帕利、達拉他韋聯合阿舒瑞韋以及西美瑞韋等,為患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治療選擇。

雖然目前已有可以治癒HCV感染的藥物,但若發現太晚,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仍可能導致嚴重肝臟併發症。③


02

HCV與肝癌及治療

霍頓三人對HCV的研究意義重大。


HCV與肝癌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全球約7100萬人感染HCV,許多慢性感染者會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是肝癌的一個主要致病因素。2016年,約有39.9萬人死於C型肝炎,主要緣於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原發性肝癌)。

HCV感染後引發肝癌的模型

相比B肝,C肝更為兇險,其轉化為肝硬化、肝癌的機率更高。慢性C肝患者中約10%-40%將進展為肝硬化,其中又有1%-5%最終進展為肝癌。HCV慢性感染者發生肝癌的風險比是普通人群的15-20倍,HCV感染者在30年隨訪中肝癌發生率為1%-3%。我國肝癌患者中,HCV抗體陽性率約為4%-10%,HCV相關性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發生率為1%-4%。④

WHO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肝癌的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均佔全球半數,新發患者人數和死亡患者人數都接近40萬,70%以上的肝癌患者是包括HCV在內的肝炎病毒攜帶者。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常見癌症中為最低,僅為12.1%。

據腫瘤專家介紹,約80%的肝癌患者首次診斷時已進入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術的機會。即使是根治性手術治療,5年內仍有60%-70%患者出現轉移和復發,肝癌的高轉移和復發特性成為影響患者長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肝癌的放療

安全有效的創新治療手段是我國肝癌患者的迫切需要。目前,肝癌治療方法包括肝切除術、肝移植術、局部消融治療、TACE(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放射治療、全身治療等。

隨著現代精確放療技術的發展和相關臨床研究的深入,放療在肝癌治療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國家衛健委今年年初發布的《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充分肯定了放療在肝癌治療中的重要地位,並做了詳細規定:

外放射治療適應證:

①CNLCIa、部分Ib期肝癌患者,如無手術切除或局部消融治療適應證或不願接受有創治療,也可考慮採用肝癌立體定向放療(SBRT)作為替代治療手段,據報導其生存時間與手術切除或局部消融治療類似(證據等級2)。

②CNLC IIa、IIb、IIIa期肝癌患者,有證據表明TACE聯合外放療,可改善局部控制率、延長生存時間,較單用TACE、索拉非尼或TACE聯合索拉非尼治療的療效好(證據等級2),可適當採用。

③CNLCIIIb期肝癌患者部分寡轉移灶者,可行SBRT,延長生存時間;外放療也可減輕淋巴結、肺、骨、腦或腎上腺轉移所致疼痛、梗阻或出血等症狀(證據等級3)。

④一部分無法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腫瘤放療後縮小或降期,可轉化為手術切除(證據等級2);外放療也可用於等待肝癌肝移植術前的橋接治療;肝癌手術切緣距腫瘤≤1cm的窄切緣術後可以輔助放療,減少病灶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延長患者無疾病進展期(證據等級3)。⑤

外放射治療禁忌證:肝癌患者如肝內病灶彌散分布,或CNLC IV期者,不建議行外放射治療。⑤


螺旋斷層放療是一種依託於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TOMO設備的癌症放射治療方法,將精確放療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肝癌治療中,TOMO放療既可以做立體定向放療,也可以做常規分割放療,在提高靶區勾畫精確度、提高靶區照射劑量、減少呼吸運動對治療計劃的幹擾、降低正常組織照射損傷、降低放射性肝病的發生概率及嚴重程度方面優勢突出。

TOMO(託姆刀) 放療照射模


對於肝癌放療,呼吸運動是導致肝臟腫瘤在放療過程中運動和形變的主要原因。TOMO自帶的MVCT為患者在每次治療前做一次CT掃描提供機會,配合自帶的劑量驗證功能,儘可能消除呼吸運動、腫瘤生長等造成的微小誤差,為每次治療做到精準無誤提供保障,極大地提升肝癌的治療效果,降低了復發轉移風險。


遏制肝癌需要從源頭防控,以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發展。

剛過去的第10個世界肝炎日的主題是:沒有肝炎的未來。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在2030年之前,實現B肝新發感染病例減少95%,C肝新發感染病例減少80%,病毒性肝炎相關死亡率降低65%。

三種肝炎病毒引發疾病的示意圖

2020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HBV的發現者,是對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科研工作的尊重和肯定。有理由相信,在持續經濟投入、積極篩查與治療的前提下,沒有肝炎的未來不再是口號。

本文參考資料:

①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10/05/c_1126576874.htm?baike

② 2020-10-06 醫學論壇網公眾號《為什麼2020年諾貝爾獎授予C肝研究?》

③ 2020-10-06檢驗醫學公眾號《諾獎級的發現,人類與C肝的百年戰爭》

④ 2015-11-03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公眾號《C肝,導致肝癌的又一「禍首」》

⑤ 王姍,吳慶旺,李小科,等.《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 (2019年版) 》解讀[J]. 臨床肝膽病雜誌, 2020, 36(5): 996-999.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11:30,北京時間10月5日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依照慣例,當年各獎項獲獎者會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出席包括瑞典王室主要成員、政界領導人及各界人士在內千餘人出席的頒獎儀式和晚宴,還會參加獲獎者講座、音樂會等一系列諾貝爾周活動。
  • 解讀: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比以往額外多100萬克朗(約合11萬美元)。 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3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揭曉
    【北京時間】10月5日17點30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名單揭曉,獲獎者為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Rice,獲獎理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
  • 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是誰?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是誰?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頒發給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意義何在?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獲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近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意義何在?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獲獎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近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評獎委員會說,今年的獲獎者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貢獻",而血源性肝炎是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全球重大健康問題。他們的開創性發現是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即C型肝炎病毒。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得主揭曉!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得主揭曉! 每經編輯 盧祥勇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如約而至,最先公布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傍晚揭曉。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原標題: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2020年「諾獎周」正式開跑!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由此,2020年「諾獎周」正式開跑。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1976年的獲獎者,則是B肝病毒的發現者、首個B肝疫苗研發者布隆伯格。他推動了人類對B型肝炎這一「沉默殺手」的研究與控制。如今,全球已有超過180個國家實施B肝疫苗免疫接種,布隆伯格也因此被稱為「拯救肝癌病人最多的專家」。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美國)、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美國)共同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得主揭曉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如約而至,最先公布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傍晚揭曉。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 (Michael Houghton)、以及查爾斯·賴斯 (Charles M. Rice)。他們因發現C肝病毒(HCV)而獲獎。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3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2020年醫學獲獎者的發現揭示了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新藥物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截至2020年10月3日,全球超過25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100萬人死於此次疫情……作為世界範圍內科學界的最高獎項,今年的諾貝爾三大自然科學獎也「與時俱進」地將頒獎改到了線上進行,同時取消了線下的頒獎及晚宴環節。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結果出人意料
    瑞典當地時間11:30(北京時間下午5:30),備受矚目的2020年諾貝爾獎正式揭幕。最先揭曉的是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為他們在C型肝炎病毒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
  • 3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北京時間10月5日17點30分許(瑞典當地時間11點30分許),諾貝爾大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為以下三位科學家,獎勵他們在細胞領域做出的貢獻。關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今年是屠呦呦獲諾獎五周年。她因發現青蒿素,與其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同時她也是女性獲獎者中年齡最高的,獲獎年齡為85歲。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三位病毒學家 發現C肝病毒
    【CNMO新聞】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0分,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將此獎項頒發給哈維阿爾特(Harvey j.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C肝病毒」發現者
    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我們無法決定誰是健康的捐獻者,第一位諾獎獲得者,Harvey J. Alter發現了輸血後的C型肝炎的情況,發現了病毒的存在。,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將不再舉行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獲獎者將瑞典駐相關國家大使館或獲獎者所在大學被授予獎牌和證書,屆時,主辦方將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線上直播頒獎儀式。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C肝病毒」發現者
    2020年諾獎的不同日前,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將不再舉行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獲獎者將瑞典駐相關國家大使館或獲獎者所在大學被授予獎牌和證書,屆時,主辦方將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線上直播頒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