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世居黑龍江,他們長期以漁獵為生,捕魚、食魚、穿魚皮,在歷史上以「魚皮部落」聞名於世。魚皮文化是北緯45度以上區域內存在的特色文化。雖然歷史上眾多民族都曾有過魚皮文化,但從清代至今只有赫哲族將之傳承沿襲下來。
赫哲族魚皮衣
赫哲族的魚皮衣歷史久遠。我國古代文獻《山海經》第九卷《海外東經》中便有「玄股之國,在其(黑齒) 北,其為人衣魚食鷗」的記載。「衣魚」西晉學者郭璞解釋為「以魚皮為衣也」。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赫哲族的先民就已使用魚皮做衣服了。
赫哲族的魚皮衣服,多用大馬哈魚、胖頭魚、鯉魚、狗魚等魚的皮。打上來的魚剛死,就得扒皮,然後把魚皮貼在門板上,等幹後一層魚皮一層玉米面地鋪好,再用有鋸齒的木鍘刀翻轉著壓軋。擱玉米面是為吸魚油、去魚鱗,然後用手反覆搓,直到魚皮軟和為止。
傳統的魚皮技藝包括一整套複雜的加工過程,分為剝皮、乾燥、熟軟、拼剪縫合、藝術修飾等步驟。他們根據魚皮的特性和魚的不同製作出各種的衣物,如製作短衣、長袍的魚大致有鱷魚、鯉魚、大馬哈魚、胖頭等。製作魚皮靰鞡和魚皮套褲大部分是懷頭魚、哲羅魚、狗魚。
魚皮衣與針織的結合
中國設計師FONINGBAO在中央聖馬丁的針織畢業秀就將這一古老的傳統工藝與時尚針織結合。她的設計表達了她對海底世界的奇妙生物幻想。受到了時尚媒體的關注,傳播了中國非物質傳統文化。
創意魚皮配飾
對魚皮進行鞣製、染色,經過個性化創作製作最後的成品。
針織魚皮包
創意針織與環保魚皮結合。創造符合當下趨勢的新型針織時尚。
部分圖片及文案來自BFN創意針織服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