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4日電 (卞磊)2019年剛拉開帷幕,流星雨就已悄悄在夜幕中降臨。1月4日,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象限儀座流星雨將達到極盛,每小時有100顆流星划過天際。
你還未聽過象限儀座流星雨的名字?其實,這場「開年大戲」每逢1月都會出現。或是因為天氣寒冷,或是因為其峰值持續時間短,總讓人「捕捉不及」。今夜,你加入了「追星」行列了嗎?
資料圖:2018年12月14日凌晨,在青海省大柴旦烏素特(水上)雅丹地質公園內,200餘顆流星划過夜空,上演了一場絕美雙子座流星雨。(多張照片疊加)王俊峰 攝
【這場流星雨值不值得抗凍守候?】
「本次象限儀座流星雨或成為2019年最佳流星雨之一」。關於本場流星雨的精彩程度,美國流星協會和NASA早已預告。且好消息是,此次「流星雨大秀」遇上了無月夜,更利於觀看。
由於象限儀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在牧夫座的北部邊緣、北鬥七星附近,因此北半球的人們將更有「眼福」。但據天文學家指出,最好的觀測點在歐洲。
北京時間4日上午10時,象限儀座流星雨將達到極盛,每小時降落約100顆流星。且這場流星雨的速度中等,亮流星較多,顏色明顯發紅,非常適合北半球的觀眾在後半夜觀看。
那麼,中國觀眾在什麼時候觀測最佳?專家指出,最佳觀測時間是在1月3日子夜後到1月4日凌晨。今晚,這場流星雨是否會給人們帶來驚喜呢?
資料圖:2018年12月14日凌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塔什店鎮,流星划過天空。(疊加合成圖片)薛兵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是一場廢棄星座的「神秘」流星雨】
在人們的認知中,「象限儀」似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天文儀器。事實上,象限儀座流星雨的名稱,來源於一個古老但已被廢棄的星座——象限儀座。
象限儀座誕生於1795年,由法國天文學家傑羅姆•拉朗德發現並創立。但直到19世紀30年代,象限儀座流星雨才被歐洲科學家觀測到。由於其流量不穩定,起初僅較少人進行研究。
1922年,象限儀座未能在國際通用的88個星座中「C位出道」,但它憑藉壯觀而美麗的流星雨,每年「刷足了存在感」,其名稱也被人們保留了下來,並沿用至今。
當然,象限儀座流星雨的「特別」還不止於此。不同於大多數流星雨,它的「始發站」可能是一顆小行星,而非彗星。這顆小行星2003 EH1據稱是一顆死亡的彗星。科學家推測,它起先是一顆彗星,但由於碎片和冰的脫落,而成為了塊巖石組成的小行星。
還有研究表明,這顆行星或與1490年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一顆彗星有關。種種圍繞象限儀座流星雨的待解之謎,給它的降臨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打開「滿天流星」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抬頭45度角仰望北方的星空,能否將流星雨「大戲」一覽無餘?顯然不夠。雖然流星雨將會從北方輻射而出,但它們將會出現在夜空的各個角落。因此,最好的觀測姿勢是躺著看。
專家建議,在觀測流星雨之前,應提前20分鐘到戶外仰望星空「預熱」,使眼睛能更好地適應黑夜。當然,觀看流星雨最好能選擇遠離城區的開闊地帶,避免光汙染影響觀看效果。
最後,如果決定親自守候這場流星雨,防寒措施也必不可少。在寒夜裡,除了帶一個能談天說地的小夥伴,還要備齊圍巾、帽子、防潮墊等禦寒保暖的裝備。
【2019年天象知多少?】
三次日食一飽眼福
今年將有三次日食將上演,最近的一次日偏食將在本周末出現。1月6日,中國東部大部分地區將能看到此次日偏食,但東北地區的觀測條件更好。
7月3日凌晨則將出現日全食。屆時太陽將被月亮完全遮擋住,人們還能看到日冕,但只有南半球的觀眾能一睹奇觀。12月26日,還將有一次日環食,但在我國只能看到偏食階段。
兩大流星雨或留遺憾
今年,北半球的另外兩大流星雨,就不如象限儀座流星雨「給力」。英仙座流星雨將於8月13日達到峰值,而雙子座流星雨則將於2019年末的12月14日迎來峰值。由於兩場流星雨峰值時分將遇上滿月,因此觀測條件較為一般。
一百年出現13至14次的水星凌日上演
11月11日,水星凌日將上演。每一百年,水星凌日才出現13至14次。由於水星個頭小,距太陽相對比較近,水星凌日在通常情況下,或很難觀察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