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已經138億歲?不,或許更年輕

2020-08-17 世界科學
來自俄勒岡大學的天文學研究團隊將地球與50個不同星系的「可觀測量」進行了對比,並調整了哈勃常數

(新的哈勃常數為75.1)。通過調整後的數據重新配置了塔利-費舍爾關係(Tully-Fisher關係)

,最終得出了新結論:宇宙誕生了約126億年,比之前估量的138億年年輕了12億年。該研究結果於7月17日發表於《天文雜誌》

Astronomical Journal)上。

確定宇宙已經誕生多少年須依賴數學和計算模型,通過最古老恆星的距離,星系的演化和宇宙的膨脹率,倒推出所有星體回到最初的狀態需要多長時間。

這個推算過程常涉及一個關鍵因素——哈勃常數(即宇宙的膨脹率),該常數以艾德溫·哈勃(Edwin Hubble)的名字命名,他於1929年首次計算了宇宙的膨脹率。

在過去的50年裡使用傳統的測量技術將哈勃常數值測定為75,但是通過宇宙微波背景(CMB)得出的數值為67。CMB技術雖然使用了不同的假設和計算機模擬,但仍應得出相同的哈勃常數估計值。

俄勒岡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詹姆斯·肖伯特(James Schombert)認為:「這造成了宇宙學領域裡的緊張局勢。不同方法推測的結果差異遠遠超出了觀測誤差範圍,這給宇宙學界造成了很大困惑。」

用各種技術得到的不同的哈勃常數值推出宇宙的年齡在120億~145億年之間。美國宇航局(NASA)2013年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的觀測結果得出的宇宙年齡為137.7億年。目前138億年成為普遍認同的宇宙年齡。

此次,肖伯特領銜的團隊利用一種被稱為可見物質圖利-菲舍爾關係的測距工具進行推算。

肖伯特說:「眾所周知,測量距離非常困難,因為星系離我們很遙遠,而用來標定距離的路標又很暗並且難以校準。但此次研究採用的新方法可以更準確地表達星系的質量和自轉曲線的關係,通過數學方程式,將這些關係式轉換為年齡和膨脹率等數據。」

此番操作確定的哈勃常數為75.1(公裡每秒每兆秒差距,上下浮動2.3)。同時,他們認為,所有低於70的哈勃常數值都可以被排除。對於這一點他們有95%的把握。

肖伯特介紹說:「不過,我們所得出的哈勃常數值處在不同宇宙學學派得出的值域的高端,這表明我們對宇宙的理解是不完整的,意味著將來可能會湧現出新的宇宙模型。」

資料來源:

New approach refines the Hubble's constant and age of universe

相關焦點

  • 宇宙的138億年又被科學家推翻了?
    在很長時間裡,科學上對於宇宙年齡的主流推論和計算都指向了138億年,上下3700萬年。當然,這些不確定的誤差部分在整個138億年中相對不值一提,這源自三個宇宙學參數測量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但最近來自美國俄勒岡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宇宙的年齡可能比之前推測的要年輕
  • 宇宙約為138億歲,可觀測宇宙半徑卻達465億光年,矛盾不?
    宇宙並不是恆存的,它有一個開始,根據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巡天者衛星的觀測數據計算而出的宇宙年齡為137.85億歲到137.89億歲之間,簡單一點,我們就說宇宙的年齡約為138億歲。宇宙的年齡雖為138億歲,但是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卻達到了465億光年,這就有點問題了。
  • 科學家計算出宇宙的新年齡 年輕了12億歲
    7月29日,據外媒報導,之前有研究推測宇宙大約有138億年的歷史,來自美國俄勒岡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 宇宙的年齡可能比之前推測的要年輕12億年。通過新的方法,研究人員計算出新的哈勃常數為75.1,這意味著宇宙大約有126億年的歷史。而主流觀點認為哈勃常數是70,宇宙已經有138億年的歷史,這也意味著新得出的宇宙年齡要年輕12億歲。雖然該計算方法得出了一個新的數字,但這並不是第一個不同數字。由於眾多天文學家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往往得出的數字也都不相同。
  • 比宇宙還「長壽」的恆星,它存在了144億年,宇宙才138億歲!
    如今宇宙已經138億年的壽命了,在偌大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顆星體,這些星體都是宇宙誕生後他們才出現的,但是其中卻有一顆與眾不同的恆星,它已經存在了144億年了,而宇宙也才138億歲,這是怎麼回事呢?宇宙中最長壽的恆星這顆恆星便是瑪士撒拉星。如今宇宙中已經有很多衛星了,這些衛星不僅監測著宇宙環境,而且也向我們傳回了大量的星體數據。1989年歐洲天文局的衛星發射升空,正是有了這顆衛星,我們才是宇宙有了更加一步的認知,也是多虧了這顆衛星,我們才發現了瑪士撒拉星HD140283。
  • 宇宙138億歲,這顆恆星卻有160億歲!比宇宙還要古老?
    奇點大爆炸理論的證據之一宇宙微波背景告訴我們,我們的宇宙大約誕生於138億年前。而這顆編號為DH140283的恆星,居然比宇宙還要古老。於是人們將《聖經》中活了969歲的長老「瑪士撒拉」之名,賜予了這顆恆星。
  • 人類如何確定宇宙誕生138億年?
    但在過去一直是錯誤的(過去有很多宇宙年齡的數據,如200億歲,150億歲,137億歲,30億歲等等),現在最精確的138.17億歲可能又錯了嗎?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星系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宇宙。從各種來源收集的數據,包括宇宙微波背景,星系的大規模聚集,遙遠的超新星,重子聲學振蕩,到達了一個單一的,引人注目的圖景:一個已經有138億年歷史的宇宙。
  • 科學家計算出宇宙的新年齡:可能比之前年輕12億歲!
    據外媒報導,之前有研究推測宇宙大約有138億年的歷史,來自美國俄勒岡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 宇宙的年齡可能比之前推測的要年輕12億年。  通過新的方法,研究人員計算出新的哈勃常數為75.1,這意味著宇宙大約有126億年的歷史。而主流觀點認為哈勃常數是70,宇宙已經有138億年的歷史,這也意味著新得出的宇宙年齡要年輕12億歲。
  • 宇宙138歲,這顆恆星卻比宇宙大20億歲,是平行世界來的嗎
    筆者-小文歐洲航空局普蘭克衛星在2013年的時候對宇宙觀測得出了一個結果,宇宙的年齡為138億歲,而宇宙的年齡關乎宇宙誕生的秘密,因此,它的歲數格外受到了科學家的關注。按理來說,宇宙的年齡是138億歲,那麼宇宙中的所有恆星的歲數都應該比宇宙要年輕才對,但根據歐航局的一項研究顯示,一顆編號為HD140283的恆星歲數卻高達160億歲,比宇宙還要年長20多億年以上,那麼,這顆恆星又是如何出現的呢?HD140283是一顆貧金屬次巨星,它位於距離地球190光年處的天秤座,其實天文學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發現這顆星球了。
  • 138億年!這個年齡是否適用宇宙中所有的觀察者?
    也就是說:對於整個宇宙,是否有一個絕對的時間統治著整個宇宙?當我們人類說宇宙有138億歲的時候,這個時間是只適用於地球,還是整個宇宙的觀察者?首先地球存在於銀河系中,我們在其中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有138億年的歷史。
  • 科學家證實宇宙已經存在138億年
    138億年的歷史。儘管這種對宇宙年齡的估計以前是已知的,但近年來,其他科學測量結果卻表明,宇宙可能比這年齡年輕億萬年。科學家研究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的圖像,以確認其年齡為138億年。這種光是宇宙大爆炸的「餘輝」,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它標誌著宇宙誕生後38萬年,質子和電子結合形成第一個原子。
  • 不應該存在的恆星,宇宙僅有138億歲,它卻有144.6億年的壽命!
    甚至認為這顆恆星本不應該在宇宙中存在著,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顆恆星究竟存在了多少年呢?在2000年的時候,科學家根據衛星傳回的數據認為,這個恆星已經在宇宙當中存在了160億年,宇宙誕生也不過138億年而已,這顆恆星位於宇宙當中,為何它的壽命超出了宇宙本身的年齡呢?怎麼可能會存在比宇宙還要古老的恆星呢?
  • 138億歲的宇宙卻有920億光年的直徑
    宇宙誕生至今只有138億年,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宇宙的直徑卻有920億光年,如果從宇宙誕生算起,不應該也只有138億光年的距離嗎?這又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科學家們搞錯了呢?數據的由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宇宙膨脹的關係,狹義相對論並沒有解釋膨脹的速度。
  • 138億歲的宇宙卻有920億光年的直徑
    宇宙誕生至今只有138億年,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宇宙的直徑卻有920億光年,如果從宇宙誕生算起,不應該也只有138億光年的距離嗎?這又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科學家們搞錯了呢?為什麼會是920億在宇宙大爆炸38萬年之後,第一批光子誕生了
  • 最新研究再次證實宇宙年齡為138億歲,宇宙是世界上最老的存在!
    事實上,人類也可通過探查元素同位素的半衰期,計算出地球、月亮等天體的年齡,對於宇宙的年齡究竟是多少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幾十年來始終爭論不斷,近年來,最新的科學測量研究表明,宇宙可能比之前人們估計的要年輕幾億歲,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曾在一系列論文中指出最新的研究成果,並表明,宇宙大約有138億年的歷史,當他們使用智利的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進行觀測後,人們詫異地發現
  • 138億歲的宇宙,可觀測直徑930億光年,這與光速極限原則矛盾嗎?
    在一些科普文章中,人們常常看到,宇宙年齡138億歲,卻有930億光年的可觀測直徑。於是很多網友質疑,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簡單的回答,就是宇宙膨脹速度超過光速。但很多科普文章又強調,光速每秒約30萬千米,是宇宙中最高速度,任何物體不得超越。這樣有人就更疑惑了,這豈不矛盾嗎?難道科學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隨意亂點鴛鴦譜?
  • 138億歲的宇宙,可觀測直徑930億光年,這與光速極限原則矛盾嗎?
    在一些科普文章中,人們常常看到,宇宙年齡138億歲,卻有930億光年的可觀測直徑。於是很多網友質疑,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簡單的回答,就是宇宙膨脹速度超過光速。但很多科普文章又強調,光速每秒約30萬千米,是宇宙中最高速度,任何物體不得超越。這樣有人就更疑惑了,這豈不矛盾嗎?
  • 宇宙年齡除了138億歲、120億歲、145億歲,現在又測出126億歲
    俄勒岡大學天文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50個星系,與地球的已知距離來改進哈勃常數計算,估計宇宙的年齡為126億歲。對使宇宙誕生的宇宙大爆炸進行年代測定的方法依賴於數學和計算模型,使用對最古老的恆星、星系的行為和宇宙膨脹速度的距離估計,其方法是計算所有對象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返回到開頭,一個關鍵計算是哈勃常數,以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的名字命名。
  • 宇宙年齡138億歲,半徑卻有465億光年,這裡面有什麼矛盾嗎?
    先說答案:這半點也不矛盾。科學界對宇宙年齡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共識,138.2億歲只是一個比較廣泛的認可,但近來測得的哈勃常數值變化較大,因此宇宙年齡測算頗有爭議。2019年9月德國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效應測算出的哈勃常數為82.4km/(s.Mpc),如果根據這個數值來推算,宇宙的年齡只有114億歲,這樣就年輕了20多億歲。而比較早精確測得哈勃常數的是歐洲航天局,該局在2013年3月21日宣稱,根據普朗克衛星測量得到的哈勃常數為67.8±0.77km/(s.Mpc)。
  • 年齡138億歲,直徑930億光年,你所了解的宇宙真是這樣的嗎?
    宇宙真是像你了解的那般嗎?直徑930億光年,年齡138億歲? 現在人類已知在宇宙中光速是最快的,而且宇宙的年齡大約是138億歲左右。肉的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
  • 還是138億歲!古老光線確定宇宙年齡—新聞—科學網
    天體物理學家對這個問題已經爭論了幾十年。近年來,新的科學測量表明,宇宙的年齡可能比之前估計的約138億年要小數億年。 現在,一個由國際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團隊發表的一系列論文表明,宇宙大約有138億年的歷史。科學家利用智利的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ACT)的發現與普朗克衛星測量的同樣古老光的數據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