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漢姆,永恆之星。即便他已經退役,即便他如今很少出鏡,但只要他出現,就仍然是球迷與輿論關注的焦點。曼聯官方電視臺推出了一部,紀念貝克漢姆在中圈吊射的紀錄片——《鞠個躬吧,貝克漢姆》,重述貝克漢姆的職業生涯,尤其是「紅魔」歲月。
溫布爾登的午後
影片的名字,來源於英超著名解說員馬丁·泰勒的名言。那是1996年8月17日的塞爾赫斯特公園球場,對陣「狂幫」溫布爾登取得2比0領先後,貝克漢姆在本方半場臨近中線處起腳發炮,打出一記超遠程吊射,站位過於靠前的溫布爾登門將尼爾·沙利文見狀趕緊回追,然而皮球飛行得又疾又準,直墜網底,沙利文徒呼奈何。
打入驚天吊射的貝克漢姆張開雙臂與球迷們慶祝
現場解說的泰勒目睹此景,情不自禁說出一句「鞠個躬吧,貝克漢姆」,意思是作為這場足球真人秀的新人演員貝克漢姆,鞠個躬接受觀眾們雷動的掌聲和山呼海嘯的喝彩吧。此球在2003年被評為英超10年最佳進球。
似乎是與解說席上的泰勒遙相呼應,貝克漢姆果然在南倫敦的陽光中高舉雙臂,帶著驕傲的笑容接受隊友們的激情簇擁。這一時刻,真正拉開了貝克漢姆成為足球歷史上最著名運動員之一的序幕。而以這粒足球史上最著名進球之一為開場,無疑是這部紀錄片絕妙的選擇。
解說員馬丁·泰勒見證了貝克漢姆的這一精彩進球
「從來都與金錢無關、與名聲無關、永遠都只與俱樂部有關,與想要為曼聯效力有關。」
貝克漢姆對曼聯的熱愛幾乎與生俱來,這也促使他從一個倫敦小子,成為博比·查爾頓足球學校的學員,繼而被曼聯青訓營接納,再成為「92班」之星。隨後的故事,就是他幫助「紅魔」連奪聯賽桂冠,成就三冠王榮譽。
溫布爾登門將尼爾·沙利文面對如此精彩的吊射鞭長莫及
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曾在其名曲《Blowin'in the Wind(答案在風中飄蕩/且聽風吟)》中唱到:「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稱為一個男人)」,
這部紀錄片就解釋了,貝克漢姆為了成為男人而走過的路。而這一次,答案並不在風中飄蕩,只在訓練場、足球場和自己心中。影片是曼聯官方電視臺出品,所以擁有諸多珍貴素材可以使用,不同時期的採訪和比賽鏡頭(貝克漢姆童年時的踢球鏡頭尤其珍貴),被導演巧妙地組織、剪輯成片。
貝克漢姆與「92班」的成員們在一起
片中不僅有貝克漢姆的深情回憶,更有恩師亞歷克斯·弗格森、青訓教練埃裡克·哈裡森和球隊名宿博比·查爾頓的講述,「92班」同學吉格斯、內維爾兄弟、巴特以及前輩隊友布萊恩·羅布森、坎通納、丹尼斯·埃爾文、麥克萊爾的穿插。
這個紀錄片甚至將曾為貝克漢姆起筆自傳《我的立場》的英國知名記者湯姆·瓦特、當時目睹那粒中圈吊射的溫布爾登中場尼爾·阿德利也參與其中。所以這就使影片絕非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相當豐滿立體,讓你無論是不是貝克漢姆的球迷,都能深入其中,感受到「萬人迷」與曼聯的點點滴滴。
貝克漢姆自傳作者湯姆·瓦特也參與電影的拍攝
那些不為人知的軼事
通過這些第一手的素材,我們也可以了解到一些軼事:「紅魔」老大哥布萊恩·羅布森有一次傷愈後,先在曼聯青年隊復出找狀態,結果比賽中球隊獲得任意球時,貝克漢姆竟然敢於從他腳下要過皮球主罰,讓布萊恩·羅布森為之嘆服。
對於為曼聯一隊打入的處子球,貝克漢姆記憶最深刻的,不是進球本身,而是慶祝時坎通納對他的「熊抱」。
「國王」坎通納對這位小老弟十分照顧
1998年世界盃1/8決賽被紅牌罰下後,貝克漢姆在更衣室內,接到了當時還是女友的「辣妹」維多利亞的電話,弗格森也通過電話對貝克漢姆說:「回家吧,回到你真正屬於的地方,我們會照顧你」。
很多人都認為英格蘭對於貝克漢姆的保護不夠,小貝的死黨加裡·內維爾就批評了英足總的「橡皮艇式管理方式」,他稱英足總將別人扔入水中,只顧著保全他們自己。貝克漢姆事後指出,在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霍德爾一股腦將失敗的責任都推在了自己身上。
貝克漢姆在98年世界盃對西蒙尼犯規之後被罰下
2002-03賽季捧起聯賽冠軍獎盃時,貝克漢姆根本沒有想過接下來的夏天他就會離開,即便當時「飛靴門」已經讓他和弗格森的關係出現了裂隙。當時的弗格森和貝克漢姆,在對陣阿森納的足總杯比賽後爭論。
言語間,弗格森一腳踢飛地上的一隻球靴,這隻球靴剛好擊中了貝克漢姆的左側眉骨,頓時血流如注!貝克漢姆也按耐不住自己心頭的怒火,當場便和「老爵爺」發生了激烈的語言衝突,甚至要有動手的趨勢:他抓住了弗格森的衣服,還朝對方吐了好幾口痰……
弗格森在很早之前就結識了小貝克漢姆
但是在貝克漢姆和曼聯道別之後,各自都迎來了全新而成功的篇章。貝克漢姆轉會到了「銀河戰艦」皇家馬德裡,弗格森隨後也從裡斯本競技挖到了一位葡萄牙天才少年,讓他穿上了貝克漢姆留下來的曼聯7號,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克裡斯蒂亞諾·羅納爾多。
當時為了區分來自巴西的大羅和小羅,國內媒體給他取的簡稱還是「小小羅」,許多年輕球迷現在一口一個C羅喊著,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的偶像還有這麼一個稱號。稱號的改變與資訊時代的高速發展息息相關,命運的轉折卻和太多因素都有著極大的關係。
貝克漢姆離開曼聯之後,年輕的C羅接過了他的7號球衣
貝克漢姆沒能攜手海邊的曼徹斯特繼續走下去,雙方都留有許多的遺憾,但已經擁有的12年情緣,終歸是一段美妙的經歷。因而在片尾為曼聯生涯做總結時,貝克漢姆只有滿滿的深情:
「沒有什麼比這更大的了——為自己兒時支持的球隊效力,是每一個孩子的夢想。能夠做到這一切,我已經足夠幸運了。」
貝克漢姆在效力AC米蘭期間曾重返老特拉福德
電影背後的真情
那場比賽擔任天空體育現場評述的是馬丁·泰勒,他說他當時就知道,這個球將永載史冊,而歷史就發生在他的眼前:
「因為皮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很久,我有足夠的時間去想我需要說的,我看到的時候就覺得這個球應該能進,因為塞爾赫斯特球場的評論席位置非常好。你知道歷史就在你眼前被創造了,首先是這個球本身的精準和不可思議,還有一點就是這個進球來自大衛·貝克漢姆。」
貝克漢姆的驚天吊射讓他「一球成名」
馬丁繼續回憶:「這是進球是貝克漢姆走向成功道路上的一個非常特別的進球,大多數球員都不會在那個位置選擇起腳,這需要勇氣、智慧和技術。」
2013年,貝克漢姆在巴黎聖日爾曼宣布退役。即使是離開了心愛的綠茵場,貝克漢姆仍然能聽到馬丁·泰勒的那句「鞠個躬吧,貝克漢姆!」喜愛他、尊敬他的球迷們,仍然會對這名敬業的球員喝彩,為他搖旗吶喊……
即使是離開了綠茵場,貝克漢姆仍然能聽到泰勒那句「鞠個躬吧,貝克漢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