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經緯/報導
誠邀各路英雄豪傑加入,合作開展以前沿技術為基礎的化學合成與應用研究,建設中國領先的自動化高通量化學合成實驗室。
PI簡介
廖礦標博士,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研究員、中心負責人。2013年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後前往Emory University,加入著名有機化學家Huw Davies課題組攻讀博士學位,2017年畢業後應邀加入世界一流醫藥公司Abbvie擔任Senior Scientist。曾獲得多項榮譽,包括Reaxys Prize Finalist和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至今已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2篇Nature、1篇Nature Chemistry以及1篇ACS Catalysis,積累了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的豐富經驗。時刻掌握前沿研究動態和未來發展方向,除了擅長設計催化劑的精密三維結構,還深諳自動化高通量篩選和合成工作流程和解決方案的設計之道,可高效發現新反應和解決合成難題。與學術界和工業界保持緊密聯繫,並受邀管理ACS GCI Ignition基金以及擔任Nature和JACS等多家頂級期刊審稿人。
課題組連結
https://www.x-mol.com/groups/Liao_Kuangbiao
研究方向簡介
以自動化高通量為基礎開展有機合成方法學開發和應用研究
方法學開發分為三個模塊,首先,利用自動化高通量篩選和合成技術快速建立系統的催化劑體系,應用於惰性化學鍵活化、氟化學和後期官能化等領域,解決傳統催化劑設計難和周期長等常見難題;其次,融合自動化高通量與光化學和電化學等技術,開發新型反應;進而建立標準化的資料庫,對海量數據進行規律分析和反應預測,發展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
應用研究將以高通量合成為核心,發展化合物標記技術和建立先導化合物篩選平臺,與生命科學家合作開發新型藥物,探索化合物衍化過程和調控生命現象。
應聘者需要提交一份未來研究或職業發展規劃,我們期待應聘者有自己的想法、格局和戰略眼光,我們的理念是招聘最傑出的人才來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才能達成我們共同的目標,而不是招聘一批人來聽我們的安排去做事。
總之,什麼好玩我們就玩什麼。
應聘基本要求
對科研有熱情,有激情,有初戀般的衝動!
任何有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相關背景者皆可。優秀的應聘人員可以是但不限於以下任意一種情況:擁有化學合成或方法學開發的紮實功底,擅長光化學、電化學或流動化學技術;專攻分析化學、計算化學或生物化學但有一定的合成基礎。目前急需藥物化學、化學生物學和計算化學相關人才。
薪資待遇和應聘崗位要求
我們不提供有競爭力的待遇,我們只提供有碾壓性的薪酬。
1. 博士後:稅前年薪32.4-41萬,按個人條件確定薪酬等級,另有成果獎勵上不封頂,入站後可申請轉為助理研究員或副研究員;博士後要求博士畢業三年內,35歲以下。詳情請參見廣東省博士後政策;
2. 按照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五險一金,福利待遇;
3. 可根據自身條件申請黃埔區、廣州市和廣東省的安家費及其他福利待遇,詳情請見:《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聚集「黃埔人才」實施辦法》、《廣州市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方案》和《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
4. 對於有突出科研能力和學科背景的應聘者,薪酬、經費面議。
談理想之前,我們已經把麵包做好了。
自動化高通量及發展前景
通俗來說,自動化合成是指大部分(如果非要在這上面加上一個數字,目前是80%)的實驗操作都由機器完成,高通量則是在短時間內完成數百乃至數千實驗。二者合一可以有效地降低對實驗人員的技能要求和化學合成的門檻,減少實驗環節的人員誤差,實現標準化和模塊化的高效率合成。通過設置任務,一鍵執行,增加實驗員的walk away time,這段時間可以用來分析數據、討論結果或查閱文獻,也可以去喝口水、吃點心或給重要的人發一條簡訊。將合成化學從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傳統模式升級為以腦力勞動為主的現代模式,幫助實驗員營造輕鬆的氛圍,獲得愉悅的心情與無盡的靈感。
自動化高通量是現代合成化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相關人才卻稀缺,就業需求大而競爭小。加入我們,你必將成為藥企、高校和科研院所爭相聘請的對象,我們也會盡全力幫助你實現職業發展目標。只要你努力學習,刻苦鑽研,你的未來必將是海闊天空。
為什麼要加入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簡稱「再生醫學省實驗室」,成立於2017年12月22日,是廣東省以培育創建國家實驗室、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為目標啟動建設的首批省實驗室之一,2019年6月獲批為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再生醫學省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和粵港澳地區優勢科研單位建設,致力於基礎科學研究,建成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和開發高地、國際重要幹細胞和再生醫學臨床研究基地、高端生物醫藥管理人才培養高地。實驗室堅持國際化、高起點,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陳曄光、徐濤、侯凡凡等,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王迎軍等一批國內頂尖團隊加入,同時廣泛吸納國內外優勢科研力量。截至目前,團隊成員先後在Cell、Nature 等國際知名雜誌及子刊發表 70 篇文章,在幹細胞與再生醫學、藥物篩選、裝備研製等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
我們手持化學這柄上古神器,又兼具自動化高通量的強大火力,除了做合成化學基礎研究,還可以通過省實驗室的高度國際化學科交叉平臺,與生命科學家合作,研究並解決更具挑戰性的化學難題,並通過發表高水平文章,傳播前沿成果,增加知識積累,推動領域發展。
應聘請將(1)簡歷、(2)代表性論文原文、(3)研究總結和(4)未來研究或職業發展規劃,以「應聘職位+姓名」為郵件主題,發送至zhu_xinwei@grmh-gdl.cn,同時抄送liao_kuangbiao@grmh-gd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