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耐磨性特徵
粉塵在流動過程中對壁(或管壁)的磨損程度稱為粉塵磨損,包括顆粒對裝置壁的直接衝擊引起的磨損和顆粒與倉壁的摩擦引起的磨損。具有高硬度、高密度、粗糙表面和邊緣的顆粒比具有光滑表面和球形顆粒的顆粒耐磨性好幾倍。空氣流速越高,耐磨性越強;粒度越大,耐磨性越強。在常見粉塵中,鋁粉、矽粉、焦粉、碳粉、燒結粉等屬於高磨蝕性粉塵。
當粉塵的流動性和摩擦性較強時,會直接磨損管道和濾袋,降低除塵器的使用壽命。因此,在除塵技術中,有必要採取適當措施減少粉塵磨損。
粉塵的潤溼性特徵
灰塵顆粒是否能相互粘附或接觸液體後難以附著的程度的性質稱為潤溼性(也稱為潤溼性)。粉塵按其潤溼程度可分為疏水性粉塵(如石墨、炭黑等)和母體粉塵(如石英粉塵、鍋爐飛灰等)。當疏水性粉塵與液體接觸時,接觸面趨於收縮,不能粘附,粉塵不易溼潤;當親水性粉塵與液體接觸時,接觸;當接觸面膨脹和粘附時,粉塵容易溼潤。
隨著粒徑的減小、壓力的減小和溫度的升高,粉塵的潤溼性降低。此外,粉塵的潤溼性還與粉塵的類型、粒徑和形狀、形成條件、成分、溫度、含水量、表面粗糙度和電荷有關,還與液體的表面張力、粘附力和粉塵顆粒與液體的接觸方式有關。液體的表面張力越小,粉塵的潤溼性越好。
在除塵技術中,粉塵的潤溼性是選擇除塵設備的主要依據之一。對於潤溼性好的親水性粉塵,可選用溼式除塵器。對於一些潤溼性差的疏水性粉塵,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潤溼劑(如皂甙),以降低水的表面張力,提高潤溼效果,使細小的生顆粒凝聚成較大的粉塵顆粒並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