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13年9月巴基斯坦地震的思考(2)

2020-10-18 Seisman

2. 巴基斯坦地震的構造環境

陳立軍

1.     巴基斯坦的2次強震概況:

2.     巴基斯坦地震的構造環境

3.     巴基斯坦的地震活動背景(待續)

2. 巴基斯坦地震的構造環境

2.1 全球的大陸漂移活動

2.1為全球GPS年度成果圖及近地表運動模式示意圖。作者從http://sideshow.jpl.nasa.gov網頁收集到19902010年代部分GPS年度成果圖皆為如此大同小異的圖像,說明這些圖像是相對穩定的(陳立軍,2013)。

由圖2.1可見,2021世紀全球近地表的構造運動表現為:東半球總體呈順時針旋轉,西半球總體呈逆時針旋轉,優勢速率2175px/a,共同分裂大西洋,壓迫太平洋。這是一種典型的大陸漂移現象。

這種大陸漂移現象,必然是全球地殼構造活動的最積極的因素之一,應該會衍生出各式的一級構造活動。

仔細分析圖2.1,在一級構造的兩側構成GPS觀測到的運移方向相反的有4大構造行跡。一是大西洋洋底中脊(簡稱中洋脊),寬度15002000km,兩側的地表位移完全相反。二是印度洋內的東經90度海嶺,近南北走向,長約6000km,為世界上最長最直的線狀構造(據地礦所情報組,1974),使得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表位移方向明顯差異。三是馬裡亞納海溝(東經140度)長2550km,寬70km,深11033m(據地礦所情報組,1974),兩側的地表位移方向和幅度迥異。四是太平洋東部的西經90度海嶺(或稱東太平洋海嶺),地勢較為平緩,寬20004000km,比大洋盆地高出2-3km(據地礦所情報組,1974兩側的地表位移性質迥異。

4個一級構造單元中,大西洋洋底中脊和西經90度海嶺存在海底擴張現象,東經90度海嶺似為左型走滑型(詳後),馬裡亞納海溝有深源地震活動,最大深度600km以上,三維空間分布沿海溝近於直立

2.1 全球GPS年度成果圖及地表運動模式示意圖

(據http://sideshow.jpl.nasa.gov網頁(2011)改編)

根據近50年來的全球地震目錄(ANSS),全球約有20多個地方有深源地震或中、深源地震活動,最大深度740km。這些深源地震活動區地震的立體空間分布猶如一個個倒立的地震圓錐體(seismic cone),據此作者定義了24個地震柱構造(陳立軍20122013),如圖2.2中橘色圓點所示。據統計,全球95%以上的殼內強震(Ⅰ級地震柱7級以上地震,Ⅱ級地震柱6.5級以上地震)和87%的活火山均發生在則24個地震柱構造的影響區之內。

根據近50年來的全球地震目錄(ANSS)和火山月報(GVP),全球的海嶺,包括大西洋海嶺,只有淺源地震和少量的火山活動。2004年以前,海嶺的最大震源深度可達40km2004年以後震源深度的測定技術得到改進,海嶺的震源深度基本在20km以內。

鑑於這樣的區別,作者將地震柱構造活躍的深源地震帶稱為熱機帶,而將海嶺地震活動稱為冷機帶。前者呈M型,後者呈W型。兩者錯位倒扣,位差約為地理90°

另外,根據Vincent Courtillot2003)和Raffaella Montelli2003)等的結果編制而成深度為500km2850km地幔層中地震波速層析圖像(陳立軍,2008),發現全球有兩大超級地幔柱,分別位於非洲南部和太平洋中南部(夏威夷)。兩大超級地幔柱深度可達2850km,中心位置大約相距地理180度。

綜合以上諸多構造要素,可以組成全球的一級構造單元如圖2.2所示。圖中的構造行跡基本上是關於地球的自轉軸對稱分布的。由於這些一級構造單元差異的繼承性運動,便會產生諸如緯向構造、經向構造、旋扭構造等二級的構造單元。李四光的地質力學提供了這些構造單元分析的最好理論和方法。

 

2.2 全球一級構造單元草圖

2.2 印度洋的洋殼構造

印度洋的洋殼構造頗為複雜(圖2.3)。印度洋中脊系統在印度洋當中呈倒「Y」形展布,稱為中印度洋海嶺,由一系列平行中脊軸的山脈組成。北段稱為卡爾斯伯格海嶺,南面分為兩支。卡爾斯伯格海嶺被一些斷裂帶錯開。歐文斷裂帶在阿拉伯灣之西、亞丁灣之東,一直延伸到索馬利亞深海平原,為印度洋北部最重要的斷裂。其北端與興都庫什的NNE向平移斷裂帶相連。東經73°左右有一近南北向的弧形海底高原,即查戈斯拉克代夫海臺(Chagos-Laccadives),在查戈斯群島之南與中印度洋海嶺山脈合併在一起。整個海臺屬所謂微型大陸性質。海臺以西為阿拉伯海盆。東經90度海嶺近南北走向,把東印度洋海盆分成兩部分。西部為錫蘭深海平原,東部為沃頓海盆(據地礦所情報組,1974

由於海嶺的繼承性運動,出現大量的平移斷層,將海嶺加以截切。根據海嶺截切的運動方向大致可以判斷,阿拉伯海盆似乎呈現左旋的趨勢,而錫蘭深海平原似乎呈現右旋的趨勢。至於它們是否能以塊體的方式向北俯衝,則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

 

2.3 印度洋的洋殼構造

2.3興都庫什的旋扭構造

作者在《青藏高原的地震構造與地震活動》一文中,提出了青藏高原的地震構造模式如圖2.4所示,重點在興都庫什的旋扭構造運動(陳立軍,2013)。將構造模式展示在Google Earth地圖上,則如圖2.5所示。

由圖2.4可見,帕米爾-興都庫什這裡匯聚了五座大的山系: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蘇萊曼山脈和帕爾帕米斯山脈。五大山系相間五個平原或者高原:青藏高原,塔裡木盆地,土蘭平原,赫爾曼德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五座大山匯聚於一點,即帕米爾-興都庫什地區。同時,相間的五個平原(或高原)也尖滅於此處。

2.4的地震構造模式恰如伸出左手抓起一坨泥巴逆時針地緩慢旋扭所形成的大地地貌。按照李四光(1976)的泥巴實驗模式,完全可以設計一套實驗裝置來模擬這個旋扭過程。於是,青藏高原和赫爾曼德河平原被擠了出去,印度河平原被拉了進來,塔裡木盆地(順時針旋扭,據牛之俊等,20072008和郭良遷的私人通信2002),土蘭平原由於天山山脈受旋扭運動影響較小則在原地扭動著。如果把蘇萊曼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原始地貌假定為單一的緯向構造,把崑崙山脈和帕爾帕米斯山脈的原始地貌也假定為單一的緯向構造,天山山脈則基本保留緯向構造的態勢,於是旋扭運動及其影響就更加形象化了。

 2.4 青藏高原及鄰區地震構造圖

(據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1981)、李春昱等(1982)等改編

2.5更加形象地表現了這種模式。該圖的附圖上,在帕米爾可以見到興都庫什旋扭與天山山脈之間的牽引現象,就是重要的證據之一。

興都庫什這裡有中深源的地震活動,最大震源深度可達300km以上,三維空間上構成一個倒立的圓錐體,作者定義為興都庫什地震柱構造。興都庫什地震柱構造正是興都庫什旋扭運動的主因。

巴基斯坦地震發生在蘇萊曼山脈之中。蘇萊曼山脈受到興都庫什旋扭運動的影響成左型走滑性質。

 2.5 青藏高原及鄰區地震構造衛星圖片

(據Google Earth 2013版編制

2.4 巴基斯坦的地震構造

巴基斯坦地震構造的資料較少。據Peter D. Clift等(2004)關於印度河盆地的區域地質圖,7.7級地震的發震構造應為Chaman斷裂。該斷裂正是左型走滑型,與地震的機制解一致。該斷裂走向NNE,一直延伸到瓜達爾海邊,即新生小島的位置。

根據印度洋洋殼的構造分析,Chaman斷裂與阿拉伯海盆的歐文斷裂是相連接的。但是,這兩條斷裂的活動性質不一致。Chaman斷裂呈左型走滑型,而歐文斷裂則呈右型走滑型,表現了斷裂活動的分段性。正因為如此,在阿拉伯海盆的北部邊緣,即瓜達爾附近地區,有可能出現一個引張區。

新生小島的出現,可能是這個引張區提供了地殼深部液體(或氣體)湧出的通道。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地殼深部液體(或氣體)由於高溫高壓而噴湧,攜帶著地殼上部物質拱起而成小島。墨爾本大學地質學者加裡·吉布森認為,這座小島是一座泥火山,緣於甲烷氣體在強烈地震中推升一些物質(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bajisitandizhen/detail_2013_09/26/29884409_0.shtml)。作者很贊同這個觀點。

 2.6 印度河盆地的區域地質圖

(據Peter D. Clift等(2004)改編)

       巴基斯坦地震的發生可能受到興都庫什地震柱構造的控制,在某種意義上或許也能做出預測。詳情且聽下回分解。

2013.10.1 初稿,2020.7.22 校訂)

初見:

參考文獻:

1.陳立軍.青藏高原的地震構造與地震活動[J]. 地震研究,2013Vol.36No.1123-131

2. 陳立軍.地震地熱說原理與應用[J]. 內陸地震,2012Vol.26No.2108-122

3. 陳立軍.地震柱構造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徵[J]. 華南地震。2013Vol.33No.11-14

4. 陳立軍全球地震、火山和地幔柱的比較研究[OL]. 2008

5. 地礦所情報組海底地貌概述.地質礦產研究.1974年第一期(總第一期),內部刊物,P.132-149

6. 李四光,1976,地質力學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

7. 牛之俊,遊新兆,楊少敏. 利用GP S分析天山現今地殼形變特徵[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7Vol.27, No.2, 1-9

8. 楊少敏,李傑,王琪.GPS研究天山現今變形與斷層活動[J].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8Vol.38No.7872880

9. Peter D. Clift, Ian H. Campbell, Malcolm S. Pringle, et al. Thermo-chronology of the modern Indus River bed load: New insight into the controls on the marine stratigraphic record. TECTONICS, VOL. 23, TC5013, doi: 10.1029/2003TC001559, 2004

相關焦點

  • 《2013年巴基斯坦7.7級地震與興都庫什的地震構造》發表
    陳立軍   近日,《2013年巴基斯坦7.7級地震與興都庫什的地震構造》將付印,其文獻檢索為: 2013年巴基斯坦7.7級地震與興都庫什的地震構造[J]. 巴基斯坦的強震活動,是興都庫什地震柱構造的活動提供能源、興都庫什旋扭構造運動提供構造環境所致,或有深部流體參與,以致強震活動與泥火山並發。2.
  • 巴基斯坦向中國地震災區捐款100萬美元(圖)
    人民網7月25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13年7月24日,王毅外長會見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代表中國政府接受巴基斯坦政府向中國地震災區提供的100萬美元人道主義捐款。  王毅說,患難見真情,巴基斯坦不愧是中國的「鐵哥們」。
  • 巴基斯坦發生5.2級地震為南亞地震餘震
    新華社消息巴基斯坦地震局官員證實,巴基斯坦北部12月25日13時2分左右發生芮氏5.2級地震,首都伊斯蘭瑪巴德有明顯震感。但是,目前還沒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  地震發生後,不少驚恐的伊斯蘭瑪巴德居民急忙跑到大街上躲避。新華社伊斯蘭瑪巴德分社的一位保安人員邊用手比畫邊說,地震時,地上搖晃不停,人好像飄蕩在大海上。
  • 歷史上的今天:1531年葡萄牙裡斯本大地震 1700年卡斯卡迪亞9.2級地震 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邦大地震
    在1月26日主震發生前在1月2日和1月7日曾經發生過2次前震活動,而前震活動也造成至少1000人遇難,部分房屋被摧毀,在主震發生後在葡萄牙沿岸大量船隻被拋向岸邊,部分船隻擱淺在入海口的現象被認為是這次強震引發的海嘯導致的。
  • 中國氣象局2013年9月新聞發布會
    8月以來,東北地區平均降水量為130.2毫米,較常年同期(122.2毫米)偏多6.6%,為1999年以來第二多,僅次於2010年(178.4毫米)。廣東、廣西和海南3省(區)平均降水量為337.3毫米,較常年同期(205.1毫米)偏多64.5%,為1951年以來第二多,僅次於1967年(379.7毫米)。
  • 巴基斯坦紀念南亞地震4周年
    巴基斯坦紀念南亞地震4周年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0月08日23:23   新華網伊斯蘭瑪巴德10月8日電(記者田寶劍)當地時間8日上午8時50分,巴基斯坦北部巴控克什米爾首府穆扎法拉巴德上空響起刺耳的警笛聲,該市道路上所有車輛一律停駛1分鐘,向4年前這一時刻發生在該地區的南亞大地震遇難者致哀。
  • 巴基斯坦紀念南亞大地震一周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08日 21:14 來源: >  新華網伊斯蘭瑪巴德10月8日電(記者李敬臣)巴基斯坦8日舉行一系列活動,悼念一年前南亞大地震的死難者。
  • 南亞地震災區迎來艱難冬季 巴基斯坦救援仍在繼續
    然而,今年的瑞雪對於兩個月前從那場7.6級大地震中死裡逃生的倖存者來說,卻意味著更加艱難的嚴冬已經到來。   地震發生後,巴基斯坦政府把震後工作劃分為營救、救濟、安置和重建四個階段,並緊急成立了以祖拜爾中將為主席的地震救援和重建局,全面協調災民安置、物資運送、傳染病防治及災區重建等工作。
  • 巴基斯坦援助中國地震災區物資啟運
    專題:震城突進——解放軍抗災紀實  新華網伊斯蘭瑪巴德5月16日電(記者李敬臣)兩架巴基斯坦空軍運輸機當地時間16日清晨從伊斯蘭瑪巴德郊外的傑格拉拉空軍基地起飛,將飽含巴基斯坦人民對中國人民深情厚誼的救援物資運往中國四川省省會成都。
  • 中國順利完成對巴基斯坦地震緊急物資援助工作
    商務部9日宣布,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政府新提供的第10批緊急救災物資已於11月9日晚安全抵達伊斯蘭瑪巴德。至此,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地震災區新提供的緊急物資援助已全部完成。  自巴基斯坦地震災害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分三次先後向巴提供了2673萬美元的無償援助,包括物資、現匯和派遣醫療救援隊等。中國提供的物資共約1911噸,分24架次運往災區。  商務部有關方面負責人說,中方提供的援助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高度評價,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讚譽。巴方表示,巴政府和人民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在巴災後給予的同情和物資援助。
  • 中國向巴基斯坦移交第二批地震救災物資
    人民網伊斯蘭瑪巴德1月25日電(記者徐偉)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第二批總價值2000萬元人民幣的人道主義物資援助,25日運抵巴首都伊斯蘭瑪巴德。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巴國家災難管理局主席阿斯加爾·納瓦茲出席交接儀式,並籤署了物資交接證書。
  • 智利地震或引發海嘯 盤點近年來全球重大地震災害
    2004年2月24日,摩洛哥北部胡塞馬地區發生芮氏6.5級強烈地震,造成628人死亡,926人受傷。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7.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波及多個國家,共造成20多萬人死亡或失蹤,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 巴基斯坦紀念南亞地震1周年 180萬人仍居無定所
    巴基斯坦紀念南亞地震一周年穆沙拉夫為7.3萬名死難者默哀  無法忘記那些可怕的場面  巴基斯坦全國8日舉行紀念活動,悼念一年前南亞大地震死難者。巴基斯坦總統佩爾韋茲·穆沙拉夫前往災區,為死難者默哀。
  • 2017年12月7日新疆喀什地震最新消息 葉城地震5.2級(圖)
    2017年12月7日新疆喀什地震最新消息 葉城地震5.2級(圖)  在12月07日07時29分在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發生5.2級地震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啟動Ⅳ級應急響應,由新疆地震局「訪惠聚」工作隊3人,新疆地震局在南疆開展業務工作的4人,喀什地震局3人組成的應急工作隊,趕赴震中,開展災情調查。
  • 墨西哥發生強震 盤點近年來全球重大地震災害
    以下是對近年來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世界主要地震盤點: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芮氏8.0級地震,統計顯示,地震造成約6.9萬人遇難,逾37萬人受傷。10月29日,巴基斯坦奎達市附近連續兩次地震,第一次震級5.0級,第二次6.5級,300人死亡,3.56萬人受傷。
  • 巴基斯坦地方政府向中國地震災區捐贈3500頂帳篷
    運載著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政府捐贈給中國地震災區的3500頂帳篷的車隊駛達紅旗拉甫口岸。孟祥麟攝影車隊停在我檢查站接受檢查。孟祥麟攝影運送帳篷的巴基斯坦車隊。孟祥麟攝影巴基斯坦司機在接受我邊防人員檢查。孟祥麟攝影中巴兩國官員在車隊前合影留念。
  • 中國援巴物資於本月15日運抵巴基斯坦地震災區
    佛教在線11月16日訊 11月15日,協助援巴救災物資運輸工作的新疆自治區民政廳有關人員從巴基斯坦返回喀什。這標誌著新疆圓滿完成首次承擔的國際救援運輸任務。 今年10月8日發生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克什米爾的強烈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 巴基斯坦總理到中國駐巴大使館就地震表示慰問
    新華網伊斯蘭瑪巴德5月15日電(記者李忠發 饒博)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15日到中國駐巴大使館,對中國四川遭受地震災害表示慰問,對地震造成的巨大生命和財產損失表示悲痛。  當天上午10時,吉拉尼一行專程來到中國駐巴大使館,對使館工作人員和媒體發表講話,並在留言簿上留言,表示將全力支持中國地震災害的救援行動。
  • 中國商務部啟動應對阿富汗、巴基斯坦地震緊急援助預案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電  據中國商務部官方網站27日消息,商務部已經啟動應對阿富汗、巴基斯坦地震災情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預案。  10月26日,阿富汗發生7.8級大地震。據報導,地震已造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南亞大地震一周年 巴基斯坦舉行紀念儀式
    據新華社10月8日電巴基斯坦10月8日舉行一系列活動,悼念一年前南亞大地震的死難者。  巴控克什米爾首府穆扎法拉巴德是地震重災區之一。當地時間8時51分,即去年10月8日裡氏7.6級大地震發生的同一時刻,克什米爾大學上空響起警報聲,在那裡參加悼念活動的人們向地震死難者默哀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