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廣東省舉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深圳衛生健康系統共有58人獲評「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8個集體獲評「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此外,還有8人獲評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5個黨組織獲評「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據悉,58名「先進個人」都來自抗擊新冠疫情的「最前線」,既包括醫生護士,還包括疾控機構、檢驗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打好深圳疫情「阻擊戰」的同時,他們還馳援湖北武漢、荊州,共同抗擊新冠疫情。
58名抗疫「排頭兵」受表彰
梳理58名「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名單不難發現,不少人都是深圳抗疫一線的「熟面孔」。
在深圳,有疫情的地方,就有深圳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主任傅應雲的背影。2003年「非典」爆發,傅應雲參與了深圳「非典」危重病人的救治,2006年,她又搶救深圳首例H5N1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例。每年冬季流感,她也要參與會診。此次新冠疫情,傅應雲也是深圳最早上陣的專家之一,早在1月份,她就開始出任深圳市「新冠肺炎」臨床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抗「新冠肺炎」臨床專家組成員。
和傅應雲一樣,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何清也是深圳最早參與抗疫的醫生之一。
1月11日,深圳有一例武漢旅居史患者被送到市三院救治,情況危殆。幾天後,該患者確診成為廣東省第一例、也是武漢以外全國第一例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深圳市打響了新冠戰疫,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成為了新冠患者的定點救治醫療機構,市三院進入了戰時狀態,作為負責保障醫院後勤的副院長、傳染性疾病專家,何清要衝在前線的前線,
疫情的突然來襲讓醫院也有點措手不及,加上春節期間,防護物資尤為緊張,尤其是防護面罩,有一度,防護面罩只剩下三天的存儲量。為此,何清快速成立了7個小組,形成每天清點的日報模式。他一邊加緊了採購,主動出擊,不等面罩送上門就先派貨車去運送,一邊組織各科室清點防護面罩,不夠時,甚至動員護士們製作防護面罩。
此外,在對新冠病毒科研上,深圳醫生也衝在全國前列。作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研究所所長,張政帶領團隊與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團隊通力合作,對新冠病毒感染和恢復期病人體內保護性抗體反應進行了系統和全面的分析。團隊利用高精尖的抗體分析技術、抗體分離技術和抗體評估技術,從康復者血液B淋巴細胞中,成功分離出200多株抗新冠病毒的單克隆抗體,其中一些抗體展示了高效抗新冠病毒的中和能力,這一研究為下一步新冠病毒藥物的研究將起到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在核酸檢測試劑上,張政也帶領的科研團隊與廈門大學共同研發的新型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通過採集外周血來檢測,1小時左右出結果,改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核酸檢測速度慢、採樣複雜、需要高等級生物安全措施等「痛點」。
在做好本地疫情阻擊戰的同時,深圳醫生也出徵湖北。在58名「先進個人」中,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孟新科作為「深圳隊長」,第一批奔赴武漢。他和隊員要負責方艙醫院420張床位,3月1日,深圳醫療隊在清空方艙醫院C區病人後,轉戰該院B區。在B區診治原有病人中,治癒出院173人,轉出到定點醫院112人。3月6日,B區清空,期間,深圳醫療隊做到方艙醫院病人零死亡、醫療意外零發生、醫療工作零投訴,醫護人員零感染。
單日最高檢測近2萬樣本,弱陽性都逃不出「火眼金睛」
抗擊新冠肺炎,離不開一線的醫護人員,也離不開實驗室裡的檢驗人員,其中,羅湖醫院集團醫學檢驗實驗室核酸檢測量更是位居深圳醫療機構的第一名。在表彰大會上,這支「硬核」檢驗軍也獲評「先進集體」。
新冠肺炎「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核酸檢測,尤其是及時發現無症狀感染者避免聚集性感染,羅湖醫院集團醫學檢驗實驗室就是深圳市首批開展新冠核酸檢測的實驗室之一。
羅湖醫院集團副院長、醫學檢驗中心主任張秀明表示,截至到9月27日上午,羅湖醫院集團醫學檢驗實驗室共收到核酸樣本1169825例,其中實驗室檢測861535例,核酸檢測總量為廣東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一。在深圳羅湖「8.14」IBC專項篩查工作中,實驗室日最高檢測量18025例。
這支檢驗隊伍平均年齡只有35歲,在復旦大學《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檢驗醫學排名中,他們位居華南第十,深圳第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儘快完成樣本的檢測,減少患者、臨床科室的等待時間,也為了減少個人防護用品的浪費,常常連續6小時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間,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忍著,由於長時間穿戴防護裝備,檢驗人員的臉上、手上常常是一道道深深的紅色勒痕。
回憶起核酸檢測,實驗室分子檢驗專業組組長闞麗娟有著「驚心動魄」的經歷。
4月6日那天,闞麗娟在樣本檢測時,發現其中只有判斷依據中的一個N基因呈陽性,有一條影響檢測結果的曲線有反應但沒過閾值。闞麗娟重新提取核酸,用同一品牌試劑進行嚴格複查,同時用另一品牌試劑,對該核酸重複檢測三次。
「從專業角度來看,這是弱陽性,但必須經過覆核才能負責任地報告。」闞麗娟介紹,出現這種情況,實驗室一邊報告醫院醫務科,以便醫院隔離患者,一邊把標本和核酸送至市疾控中心做覆核。「第二天市疾控中心回復,覆核結果一致,是弱陽性。」闞麗娟說,這個弱陽性病例不僅證明了實驗室的臨床檢測和分析實力,更體現了檢驗工作的一份責任。
【見習記者】劉珊
【通訊員】深衛信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