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進行到末期時,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軸心國陣營的實力正在逐漸衰弱,對戰場的掌控力也是越來越弱,這場戰爭基本上已經註定同盟國終將勝利了。當時軸心國陣營的三大核心中,義大利早就是同盟國那邊的人了,只剩下德國和日本還在苟延殘喘。在很多人看來當時日本是進行了瘋狂抵抗的,而德國好像是直接就被蘇聯一舉殲滅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德軍在察覺到情況不對的時候也曾經瘋狂地想要挽回優勢,他們最後顯得那麼平靜,主要是因為早就已經掙扎過了。我們今天要講的這架跨時代的科幻噴氣式轟炸機Ho-229,就是納粹德國垂死掙扎的產物之一,它到底有多科幻呢?來一睹為快吧!
德國在二戰初期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為了獲得更多資源,他們又撕毀條約進攻了蘇聯,他們的目標是先把蘇聯拿下,然後就可以有足夠多的物資以及時間去侵略別國了。蘇德戰爭中一開始佔據著優勢的也是德國,但是在莫斯科保衛戰以及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德國都戰敗了,戰場的形勢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
在德國意識到危機來臨的時候就開始想辦法擺脫這種危機了,日本面臨困境的時候是想出了「本土決戰」這樣的應對手段,那麼德國又是怎麼做的呢?他們覺得,在兵力和戰鬥力上自己已經不佔優勢了,但如果可以研製出非常強力非常先進威力驚人的夢幻武器,他們就可以一舉扭轉戰局,於是那段時間德國設計建造了不少「奇蹟武器」。
那段時間德國的科學家可以說是把自己的平生所學都使了出來,無論多誇張多離譜的設想都敢拿出來說,雖然裡面有一些設計看上去就不太正常,但也有一些的確具有超越時代的先進性,可惜的是因為技術水平不足加上理論不夠完善,他們的實用性都比較低,例如無線電遙控子彈弗裡茨X,另外還有颶風武器,以及我們前面提到的Ho-229。如果這些武器能夠批量生產,或者是解決一些關鍵性的問題,說不定還真的能夠扭轉戰局,但當時的德國也做不到這點。
Ho-229是歷史上第一架無尾飛翼轟炸機,在它之前從來沒有人想過可以把轟炸機做成這個樣子,外形看上去極具科技感和現代感,如果光看外表你或許無法想像這是一款誕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轟炸機。很多人在看到Ho-229的時候,很容易將其和美國的B2轟炸機聯繫在一起,因為它們的確長得非常相似,而且也有一種說法是,Ho-229就是B2的原型和初始機。
Ho-229的設計師以及製造者是霍頓兄弟,他們一向都對戰機的飛翼布局很感興趣,覺得只有這樣的戰機才能把飛行速度進一步提高,當時德軍面臨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他們只好寄希望於霍頓兄弟能把這款戰機研製成功。類似這種構造的戰機最難的地方就是在飛行過程中保持穩定,因為它表面很光滑,如果哪裡沒處理好或者是故障的話,氣流一亂它就容易失去平衡,所以在研製初期它也墜毀過好多次。但是霍頓兄弟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這款戰機最終還真的被研製成功了,霍頓兄弟在讓它可以投入實戰的同時,儘可能滿足了德軍在速度已經載彈量的要求,據說它的速度最快可以達到每小時1000千米,載彈量也有9噸左右,是當時世界上性能最恐怖也是最先進的戰機。
但是正當德軍想要對其進行批量生產的時候,搖搖欲墜的納粹德國已經撐不住了,還沒來得及等到大量的Ho-229問世,他們就已經徹底覆滅了,那些掙扎和努力最終成為了白費功夫,對德國來說這或許是一種遺憾,但是對於整個世界來說卻是一種幸運。後來Ho-229的原型機以及設計圖等資料都到了美國手裡,我們不知道美國最終用它來做了些什麼,但是看著和它極其相似的B2轟炸機,確實是有理由懷疑他們借鑑過Ho-229。
每次看到德國在垂死掙扎之際發明出的那些武器,總是忍不住感慨,人的創造力的確是無限的,壓力越大的時候反而會爆發出更大的潛力,如果這種潛力不是用在侵略和擴張上,而是用在科學研究以及保護自身上,德國最後的結局估計也不會如此悽慘。但歷史就是這樣的殘酷,沒有如果,也不會有重來一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