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由機械工程學系、能源工程學系和工程力學系組成。2007年1月,工程力學系整體劃入航空航天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2個一級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學院擁有機械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熱物理2個博士後流動站,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及其所屬12個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設有5個本科專業。現任院長是國際著名的燃燒專家,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是交通大學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學院之一。學院有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特別在MEMS、網絡化診斷、光電檢測等方面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總體學術水平屬於全國領先水平。在全國學科評估名列第2。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是該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學院現有4個系:工業設計系、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機械電子工程系、儀器科學與技術系。15個研究所和4個教學科研中心,1個機械基礎教學中心,1個教學實驗中心以及1個工程訓練中心。設有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點和7個s碩士點),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上溯於1913年上海工業專門學校設立的電氣機械科,是上海交通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今天已發展到擁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動力與能源工程、工業工程與管理三個系及一個二級學院核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及核科學與工程國家一級學科,3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授權博士點、14個二級學科授權博士點、13個授權碩士點和7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5個本科專業。學院擁有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燃煤汙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振動衝擊噪聲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動力機械與工程、太陽能發電及製冷、複雜薄板結構數位化製造、網絡製造與企業信息化、核電工程技術9個國家及省部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和工程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始建於1953年,前身系華中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由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的機械系全部合併組成;1988年,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工程一系;1993年,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2000年,合校之後更為現名。學院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博士點和10個碩士點;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4個。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有7個系和4個研究所(中心),共 11個教學科研單位,設本科專業5個,並設有國家「 863 」智慧機器人網點開放實驗室、國家「 863 」CIMS培訓中心、國家工科機械基礎教學基地、 日本 SMC 哈工大氣動技術中心。。該專業是全國首批碩士點(1981)和博士點(1986)學科、首批(1987)博士後流動站、首批(1998)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單位。2007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現擁有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國家首批二級重點學科,1988)、機械電子工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001)、機械設計及理論(國防重點學科,2002)、工業工程(國防緊缺專業)、精密與微納製造(國防緊缺學科)、車輛工程等6個二級學科專業。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淵源於1932年成立的清華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目前包含「機械工程系」、「精密儀器系」、「熱能工程系」、「汽車工程系」、「工業工程系」以及「基礎工業訓練中心」6個部門。學院擁有光學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6個國家一級學科,包含材料加工工程、光學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11個國家二級學科;以及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8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摩擦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電力系統及發電設備控制和仿真」、「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汽車安全與節能」等 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防重點實驗室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共9個。學院積極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和相互滲透,融工程和管理於一體,形成了「能源裝備的設計與製造技術」、「微納製造與微系統技術」、「新能源汽車的先進設計與製造技術」、「成形製造模擬仿真創新」等學院四大集成創新平臺,具有鮮明的大機械學科特色。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最早的機械專業始建於1935年,是重慶大學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教學科研實力最為雄厚的學院之一,是重慶大學 「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和「985工程」創新平臺重點建設的研究基地,在2013年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機械工程學科排名第8,是重慶大學唯一進入前10%的學科。現有機械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有機械設計製造系、機械電子工程系、工業工程系、機械基礎系等4個系,7個研究所;開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三個本科專業。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是中國知名的機械類專業學院,綜合實力處於中國國內同類高校前列,為中國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學院從1943年延安自然科學院的機械工程系發展而來,本著為國家培養工業建設的專門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1948年機械系作為華北大學工學院一員遷入北京,1955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98年獲得中國首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培養了我國第二代坦克總設計師方慰先高級工程師、155自行火炮總設計師蘇哲子院士、雄獅坦克總設計師毛明研究員,第十二至十四屆中共中央委員阮崇武,第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張俊九、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焦開河、北京市副市長範伯元、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華榮、總裝備部副部長邱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軍用動力首席科學家王增全等傑出人才。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壯大,2002年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校附屬工程合併為現在的機械與車輛學院,至今已有車輛工程系、熱能與動力工程系、製造工程系、機電科學基礎部、工程訓練中心、機電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學院辦公室七個系級單位。學院擁有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兩個一級學科,機械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點,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研究生獲上銀、北京市優博等5篇。學院現有車輛工程、裝甲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工業工程5個本科專業,1個機械工程全英文教育專業。其中,裝甲車輛工程、車輛工程、機械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工信部重點專業,工業工程專業為國防緊缺本科專業,裝甲車輛工程同時還為國防重點本科專業。此外,裝甲車輛工程、車輛工程、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車輛工程、機械工程專業並於2014年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吉林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吉林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的機械系,是由上海交通大學、華中工學院、山東工學院等院校的相關專業組合而成,後更名為吉林工業大學機械系。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院校合併及專業調整,分別在1997年和2000年先後與吉林工業大學的工程機械系、力學系以及長春科技大學、吉林大學、長春郵電學院的相關專業合併,於2000年組成了現在的吉林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院下設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系、機械設計及自動化系、機械電子工程系、力學系、工業工程系等五個系和工程與計算機圖學教研室、機械原理與設計教研室等兩個基礎課教研室,並建立了吉林大學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吉林大學工程裝備實驗中心。學院具有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固體力學、工程力學、生物醫學工程、工業工程等七個碩士點;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固體力學、工業工程等五個博士點;機械工程、力學兩個博士后里流動站;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授予權,是「九·五」及「十·五」期間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和「985工程」建設學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
機電學院現設4個系:設計工程系、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系、機械電子工程系、航空宇航製造工程系。學院建有江蘇省機械工程教學實驗中心、江蘇省數位化設計製造工程技術中心、部級特種加工開放研究實驗室、部級CAD/CAM開放研究實驗室、院先進位造技術中心實驗室和各專業、學科方向上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和實驗室。機電學院是國內第一批經國務院批准設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單位,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航空宇航製造工程、微機電系統與微細製造、製造信息化技術均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設計學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和航空宇航製造工程兩個學科設有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崗位;由機電學院相關學科交叉構成的先進位造技術學科為江蘇省重中之重學科;設有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和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學院歷史可追溯到1952年北航建校時創建的飛機工藝、發動機工藝專業教研室,1978年後建立了製造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1998年4月28日,製造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合併,組建成立了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最具實力的學院之一。學院學科覆蓋了5個一級學科,分別是,機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和材料科學與工程3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學2個一級學科。下設有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工業與製造系統工程、航空宇航製造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工業設計(研究方向)等7個二級學科。學院設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工業設計等2個本科專業。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成立於1997年,是天津大學最具實力的學院之一。學院下設機械工程、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一級博士點學科和博士後流動站,含14個二級博士點、17個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點,以及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程力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4個本科生專業。其中,機械設計及理論、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力學為國家重點學科,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固體力學、工程熱物理為天津市重點學科。學院建有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工科力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以及機械工程、力學、能源與動力工程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此外,學院建有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構理論與裝備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低溫熱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建)、天津市裝備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現代工程力學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非線性動力學與混沌控制重點實驗室、科技部地熱研究培訓中心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以及內燃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和複雜裝備機構理論與設計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的前身為1908年興辦的機械科,是湖南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
學院現設有機械工程、力學、動力工程、工業工程4個一級學科,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3個碩士點、4個專業碩士點;機械工程、力學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後流動站;機械工程學科是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建有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汽車車身先進設計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等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以及特種裝備先進設計與仿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汽車電子控制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汽車模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能雷射製造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4個省部級科研基地;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成立於1999年,由原機械工程系、模具研究所和工程訓練中心整合而成。機械工程系成立於1949年,是我校最早設立的8個系之一。2010年,機械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能源與動力學院共同組建機械工程與材料能源學部。學院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儀器學科與技術),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微機電工程、工業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9個碩士點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微機電工程、工業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2個大學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含日語強化、國際班)、測控技術與儀器]。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來源於同濟醫工學堂時期的機電科(1912年6月)。1987年11月,機械工程學院正式成立。2012年3月,學院更名為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學院下設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機械設計及理論研究所、現代製造技術研究所、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暖通空調研究所、燃氣工程研究所、熱能與環境工程研究所及工業工程研究所等八個研究所,專業基礎教育部和機械工程綜合實驗中心,先進城市能源及建築環境控制與安全綜合實驗中心。另有中國工程機械學會,工程機械研究院,《中國工程機械學報》編輯部,建設部同濟大學環衛機械研究所,建設部同濟大學中法煤氣培訓中心,上海建設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設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以及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熱能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 5個博士點和相關 8個碩士點。已形成機、電、液和信息技術一體化發展的以及面向能源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的學科特色,培養了一大批機械設計製造、熱能及暖通製冷技術的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高級人才。
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是中國頂尖的研究型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和學術交流等方面,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源於1920年成立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電氣機械工程系。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前身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富拉爾基重型機械學院重型機械系,成立於1958年,當時設有軋鋼機器及工藝、鍛壓機器及工藝、冶金設備和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4個本科專業。1985年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在秦皇島創建分校(燕山大學),南北兩校分設機械一系、機械二系和冶金機械系、機械系。1997年南北兩校合併,正式更名為燕山大學,同時南北兩校四系合一,成立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以重型機械及裝備為特色,以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加工工程等重點學科為基礎,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學院擁有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含有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三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材料加工工程為國防重點學科和河北省重點學科 。
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
2002年,學校實行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改革,將原飛行器製造工程系與原機械系合併成立了機電工程學院,2003年更名為機電學院。學院設有飛行器製造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車輛工程、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工業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微機電系統工程、機械工程(國際班)等9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特色專業1個、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2個、國家新興戰略產業相關專業1個、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重點專業1個、國防重點建設專業2個、陝西省名牌專業3個。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含2門網絡精品課程),陝西省精品課程9門,形成了「國家精品課程」群。
目前,學院有5個專業系,分別是航空宇航製造工程系、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微系統工程系、工業工程系、工業設計系;有機械基礎等3個實驗教學中心;有2個國家級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此外,還建有機械設計、舞蹈機器人、微/納米「小精靈」等8個面向全校開放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目前有4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工業工程、環保裝備及環境監測;2個工程碩士授權點:機械工程、工業工程;3個高校教師系列碩士學位授權點: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環保裝備及環境監測工程,4個省級重點學科:機械工程(A類)、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現在汽車製造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科研基地:汽車技術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安徽省數位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綠色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工業車輛重點實驗室(共建)、安徽省汽車NVH與可靠性重點實驗室(共建)、安徽省低溫與製冷重點實驗室(共建);7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車技術與裝備工程中心、安徽省汽車自動化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車VNH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鍛壓數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安徽省冶金精整成套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安徽省水處理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安徽省粉末冶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的大部分學科專業已有60年的歷史,也有部分是新興學科專業。
西南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是西南交通大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學院之一,其前身為唐山路礦學堂機械科,始建於1919年。
學院現有本科生4900餘人,涉及7個本科專業,其中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和能源與動力工程為四川省品牌特色專業。學院建有國家級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四川省機械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國家精品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程、資源共享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8門,MOOCs課程8門。
擁有機械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現有各類研究生904人,學院所屬部分研究所為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有先進驅動節能技術、摩擦學及表面工程、綠色人居工程與建築節能等6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學院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摩擦學及表面工程、車輛及城市軌道裝備技術、起重運輸與物流裝備、機械電子工程、先進位造、暖通及工業空氣動力學、能源汽車與創新設計、機器人及機構學、工業工程等。近幾年共承擔了包括國際合作、國家基礎研究計劃、國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鐵道部研發計劃項目等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項目500餘項。
武漢理工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位於武漢理工大學馬房山校區,機械工程是武漢理工大學優勢學科之一,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含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工業工程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並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擁有機械工程(含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工業工程4個二級學科方向)和儀器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為部級重點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為湖北省特色學科,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為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學院擁有數字製造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伯明罕大學智能機械聯合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科研與教學基地,特種機械裝備與物流技術是「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高性能機械裝備的數位化動態監測技術是「十一五」「211」工程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