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始逐步建設,至今已經成功建立起全球四大衛星定位系統。美國的GPS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研發時間歷時悠久,功能也最為強大,其類型也分為民用和軍用兩種。GPS最早也是為軍事戰略服務的,軍用的GPS精度已經能夠達到0.1米的水平,可以說幾乎是沒有誤差。這意味著美國的飛彈可以精準地發射到地球上任何一個目標,其軍事威懾力不言而喻。
民用的GPS對於我們來說就十分熟悉了,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手機和汽車導航,都是運用了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美國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方面的主導的地位讓我們國家一直放心不下,中國也一向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所以勵志要研發出屬於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在航天航空領域不過多依靠別人的技術。令人驚喜的是,我國科研團隊經過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最終研發出了北鬥系統。
如今的北鬥系統,已經布局完善,面對全球開放了。這就意味著我國的北鬥系統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覆蓋完善,外國企業都可以申請和我國進行合作,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都擁有了較大的提升。不過,我們卻發現,世界上大部分人,甚至包括中國人自己,都還在使用GPS系統,這是為什麼呢?答案讓人有些意外。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美國的GPS歷史久遠,而北鬥的建成時間相對較短,正處於初期的一個初步試驗階段。即使現在整個系統搭建完善了,在剛開始使用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都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然後通過技術更新與升級一步步更好地去完善它。定位系統的評斷當然以精度為指標,「年輕」的北鬥在這一點上比起GPS來說確實差了一點,還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空間。
其次,面世多年的GPS可以說是一大「經典」,開放了這麼久,市場競爭力極強。而北鬥系統剛剛建成,宣傳力度也還遠遠不夠,別的國家知道中國擁有了這項技術,卻沒有一個具體深入的了解,自然也就不會輕易捨棄熟悉的GPS去選擇北鬥了。
所以,北鬥系統的大眾普及度是不夠的的,它目前的運用更多地集中在我國的軍事和商業領域。但我們完全不用感到灰心,畢竟中國能夠獨立自主地研發出這一套衛星定位系統,已經是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看到了前進的希望。相信北鬥只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澱和考驗,完成測試並加大宣傳力度,在未來「逆襲」GPS也不是沒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