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總體積高達14.2萬億立方米

2020-05-06 魅力科學君

我們人類雖然號稱是地球的主人,但實際上我們的實力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強,我們在地球上所鑽的孔,最深的也僅有12公裡多一點,與地球高達6371公裡的半徑相比,這樣的深度實在是不值一提。那麼既然人類沒辦法在地球上鑽一個很深的孔,科學家又是用什麼方法探索地球深處呢?


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總體積高達14.2萬億立方米

答案就是利用地震波,簡單地說就是先觀測地震波在地球深處的傳播過程,然後再對收集到的重要數據(如傳播時間、傳播途徑等)進行分析,就可以推測出在地球深處的物質到底是什麼。

早在1909年,地球物理學家安德烈.莫霍洛維奇就根據29個地震臺的地震波數據發現了地殼與地幔之間的分界面(莫霍面),在後來的30多年的時間裡,科學家們又利用同樣的方法建立了我們現有的地球結構模型,即地球是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而地核又分為固態的內核和液態的外核。


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總體積高達14.2萬億立方米

但人類並不會滿足於這樣的成果,事實上,科學家們對地球深處的研究就從未停止過,人們還發展出了一項酷炫的技術——地震層析成像技術,簡單地講就是,該技術可以利用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對地球的內部結構進行直接成像。

在過去的日子裡,隨著該項技術的日益成熟,人們得到了越來越清晰的地球內部結構圖像,也發現了地球深處的很多秘密,而這其中有一個發現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並且直到現在科學家也不清楚到底是什麼。


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總體積高達14.2萬億立方米

(利用地震層析成像技術繪製的3D示意圖)

在1970年代,研究人員就注意到,當地震剪切波(又稱橫波)在地幔和地核之間的邊界(CMB)上方的兩片較大的區域傳播時,其傳播速度明顯低於平均速度,於是將其稱為「大低剪切速度區」(Large low-shear-velocity provinces,簡稱LLSVP),並據此初步推測出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不斷進步的地震層析成像技術確認了這兩個巨大的結構物的存在,相關數據表明,它們都在地球赤道的附近,分別位於太平洋和非洲的下方,其最厚的區域可達到1000公裡,總體積高達14.2萬億立方米。


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總體積高達14.2萬億立方米

(註:圖源Nature,圖中數字的單位為1000公裡,紅色和白色箭頭表示地幔的對流情況,標註為「Pacific LLSVP」 和 「African LLSVP」的區域就是這兩個結構物)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說了,地球深處都是擠壓在一起的巖石物質,科學家憑什麼就可以說這兩個「大低剪切速度區」就是單獨的結構物呢?

其實這並不是拍拍腦袋就隨便作出的結論,首先就是地震層析成像技術顯示的圖像表明,這兩個「大低剪切速度區」的邊界是尖銳的,其次是科學家根據地球上層的火成巖沉積情況分析出,這兩個「大低剪切速度區」至少已經穩定存在了2.5億年之久。


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總體積高達14.2萬億立方米

(註:火成巖即地球內部湧出的巖漿冷卻後形成的巖石,而利用地震層析成像技術繪製的圖像顯示,這兩個巨大的結構物與一些火山是連接起來的,因此地表上的不少火山活動都與它們相關)

要知道在地球深處的高溫高壓下,即使是固態的物質也可以發生流動(這也是地幔對流的原因),而在這種情況下,這兩個「大低剪切速度區」與地球深處其他物質居然會出現尖銳的分界面,就足以說明它們與地球深處的普通物質在成分上存在著明顯差異,而且其物質密度也必須比周圍的物質更加大,否則的話,這兩個「大低剪切速度區」就不可能長時間地存在,因為它們會在周圍物質的擠壓下迅速與之融為一體,根本不可能穩定存在2.5億年。

另外要說的是,在發生了較大規模的地震、火山爆發等事件之後,整個地球都會發生微弱的震動,這被稱為地球的自由震蕩,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儀器(如應變地震儀、重力儀等)就可以將其記錄下來。


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總體積高達14.2萬億立方米

由於地球的自由振蕩對物質的密度非常敏感,因此它可以用來判定地球深處物質密度的相對大小,事實上,科學家在作出上述結論的時候,過去記錄下來地球自由振蕩的觀測數據也是他們重要的依據。

因此可以說,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並且也知道了它們存在的時間以及大小,但遺憾的是,由於科技水平的限制,現在的我們根本就不可能深入到地下去一探究竟,因此直到現在科學家也不清楚它們到底是什麼,只能提出一些假設。

例如「熱化學假說」認為它們是地球「與生俱來」的獨特結構物,「浮力數假說」認為它們其實就是兩團非常高溫的巖石物質,然而這些假設都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不能夠完美地解釋為什麼它們能夠長期穩定地存在。


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總體積高達14.2萬億立方米

但我們也不必為此擔心什麼,因為這兩個「潛伏」在地球深處的巨大結構物都已經安靜地存在了至少2.5億年,在未來想必一定也會繼續安靜地存在。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總體積高達14.2萬億立方米
    在過去的日子裡,隨著該項技術的日益成熟,人們得到了越來越清晰的地球內部結構圖像,也發現了地球深處的很多秘密,而這其中有一個發現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地球深處「潛伏」著兩個巨大的結構物,並且直到現在科學家也不清楚到底是什麼。
  • 科學家在地球內部,發現兩個巨大的結構物,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
    地球的內部到底有什麼?當然了小說中的內容都是作者編造出來的,沒有任何的事實依據,要知道越往地下深入,受到的壓力也就越大,所以說接近地心的位置,壓力之大溫度之高說是地獄也不為過,那麼生命也很難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下來。
  • 地球體積的液氮能否撲滅太陽?
    在地球上的常規氣壓和溫度下,氮分子呈現為氣態。為了讓氮氣液化,可以通過加壓的方式獲得,也可以在常壓下降溫到-196 ℃得到。在常壓下,液氮的密度約為807千克/立方米。如果有罐體積與地球相同的液氮,其體積為1.083×10^21立方米,所以包含的液氮總質量為8.74×10^23千克,即8.74萬億億噸。倘若把這麼多的液氮投入到太陽中,能否把太陽撲滅呢?先說結論,太陽不會被撲滅,反而會「燒得更加旺盛」。
  • 宇宙最大的天體,質量是地球的2萬萬億倍,體積能裝下2億億個太陽
    我們知道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對於人類來說,木星已經是一個巨無霸了,因為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00多倍,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也就是說木星可以裝下1300個地球,然而木星這個「巨無霸」在太陽面前根本就是小弟,因為太陽的質量是木星質量的1000多倍,太陽的體積同樣是木星體積的1000倍左右,由此可見太陽有多麼龐大,如果把地球同比例大小的圖片放在太陽圖片上,你會發現地球只有一個像素那麼大,可是就是只有像素那麼大的地球卻生活著
  • 研究員:鑽石儲存量1000萬億噸鑽石,大量鑽石正在地球深處沉睡
    文/玉濁清研究員:鑽石全球儲存量1000萬億噸鑽石,大量鑽石正在地球深處沉睡如果要說到女人最喜歡的東西,可能大家都會想到鑽石,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物質,這個研究對表示:有大量的鑽石在地球內部沉睡。其實鑽石是一種比較堅硬的物質,同時也是碳元素在地球內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形成的晶體,不過由於鑽石位於地層深處,開採的難度比較大,所以全世界每年鑽石的產量只有20到30噸。正所謂物以稀為貴,而這種天然物質就顯得極為珍貴,鑽石的稀有性及透明度,也使其價格極其昂貴。
  • 中子星密度是水的100萬億倍,若地球壓成中子星,體積將會多小?
    中子星密度是水的100萬億倍,若地球壓成中子星,體積將會多小?密度可以說是物理學中重要的物質屬性,我們都知道密度的計算公式是質量除以體積,那麼宇宙天體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之一的中子星其密度有多大呢?假如把地球壓縮為中子星那樣的密度,地球的體積又會小到怎樣的程度呢?讓我們聽聽科學家怎麼解釋的吧!首先讓我們先介紹下大密度天體的常客「黑洞」,早在18世紀數學家、物理學家拉普拉斯就表示,一個具有與地球同樣密度,而直徑是太陽250倍的天體,它發射的光線將被自身的引力吸引,其發射的光線將不會被我們看到,因此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很可能是看不見的。
  • 貝加爾湖和五大湖淡水儲量佔世界淡水湖總水量的40%,你相信嗎?
    地球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唯一一顆在表面擁有大量液態水的星球,所以地球是一顆水的行星。我們地球的總水量約為13.8億立方千米,當然我們知道地球上的水主要是以海水的形式存在,世界海水總量約為13.31億立方千米,約佔全球總水量的96.5%。
  • 地球到底有多大?
    地球到底有多大?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張旅行者一號給我們留下的經典照片吧!這就是《暗淡藍點》。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號在距離地球64億公裡的宇宙深處拍攝的地球。在這張照片中地球只有一個像素大小,它就像一粒發出淡藍色光芒的塵埃懸浮在太陽系中漆黑的背景當中。
  • 宇宙中最大天體:質量是地球的2萬萬億倍,體積是太陽的2億億倍
    宇宙中最大天體:質量是地球的2萬萬億倍,體積是太陽的2億億倍太陽系內有著數不清的恆星和行星,太陽和地球僅僅只是其中最微不可聞的一顆天體而已
  • 宇宙最大天體被發現,質量是地球的2萬萬億倍,體積是太陽的2億億倍
    從地球上看,太陽只有圓盤大小,但是太陽實際大小要遠遠比這個圓盤大很多。根據科學家們計算,太陽可以裝下一百三十萬個地球、一千多個木星,是一顆相對巨大的恆星,而我們生活的星球地球卻很小,如果拿著同樣比例大小的地球和太陽進行對比,通過調整,你會發現地球在太陽照片上的大小只有一個像素而已,可是就是只有像素那麼大的地球卻生活著70多億人類和數以百億計的動物。
  •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體積是地球的90多萬倍,連木星都要黯然失色
    公開資料顯示,地球的體積為1萬億立方米,表面積為5.1億平方公裡,其中陸地為1.5億平方公裡,科學家推測在地球上的陸地站滿人,平均每個人站立面積為1160平方釐米,那麼全世界陸地可以站1200億人,從這裡可以看出地球很龐大。
  • 廣東淡水資源最豐富湖泊,儲量達139億立方米,足夠14億人口飲用
    ——漢·劉安眾所周知,我們人類一直以來賴以生存的地球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水球。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因為在地球便面有大部分的面積都被海水給覆蓋了,而陸地只佔其中一小部分,根據科學家研究表明,在整個地球上,水的總體積就佔有四分之三,也就是說大部分的面積都被水資源給佔了,所以在太空所看到的地球就是藍色。雖然地球上的儲水量很大,但是我們人類所使用的淡水資源卻很少,而且也很有限。
  • 地球深處有兩個巨型結構,地幔下有氧氣源,地表下還有巨大海洋
    文/瑤堇雲詩地球深處有兩個巨型結構,地幔下有氧氣源,地表下還有巨大海洋對於我們生存著的這個地方,人類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研究的全面,儘管對宇宙的研更加吸引人們的注意,所以少有人會知道就在最近,有了一項新的發現,說是在地球表面以下的2896公裡所在的地方,有兩個巨型的結構,程度大約是珠穆朗瑪峰的一百倍左右,現在,還沒能研究出這些結構的起源,也不清楚它們的組成部分,它們位於靠近地核的部分。
  • 四川盆地6300米下發現超級氣田,儲量萬億立方米,夠國人用3年
    ,傳統能源屬於不可再生能源,因為石油的形成過程需要幾百萬年,這樣一來,即便地球能源再豐富,但總量畢竟有限,總有被用枯竭的一天,更何況人類消耗能源的速度越來越快。2020年5月,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在德陽與安嶽之間的裂陷盆地東側勘探到一個蘊藏天然氣帶地區,再次增加了我國可開採天然氣能源儲備總量,氣層深度在6300米以下,厚度達128米,專家初步預計其儲量超過萬億立方米,並且直接與覆蓋在上面烴源巖接觸,屬於優質儲層。
  • 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聊點科技【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
  • 「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 把100立方米的水壓縮成1立方米,結果會如何?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水施加足夠的壓力,那麼這些水分子就可能會挨得更緊密,從宏觀的層面來看,水的體積就被壓縮了。>——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海水的體積就被強大的壓力(約1100個標準大氣壓)壓縮了大約4.74%(註:與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海水相比)。
  • 把100立方米的水壓縮到1立方米,會發生什麼?
    那麼以此類推,原子的體積是原子核體積的1萬億倍。 水的壓縮極其困難,因為需要克服強大的簡併壓力。太陽內部的大氣壓力是3000億個大氣壓,物質密度也是100噸每立方米。 只要能達到3000億個大氣壓,水一樣可以從100立方米壓縮到一立方米。 那麼被壓縮以後,會不會發生核聚變呢?其實是很困難的。 太陽內部既有3000億個大氣壓的高壓又有1500萬度的高溫。氫的核聚變仍然會很緩慢。
  • 如果把100立方米的水,壓縮成一立方米會怎麼樣?
    那麼以此類推,原子的體積是原子核體積的1萬億倍。水的壓縮極其困難,因為需要克服強大的簡併壓力。但是並不是不可以壓縮。太陽內部的大氣壓力是3000億個大氣壓,物質密度也是100噸每立方米。只要能達到3000億個大氣壓,水一樣可以從100立方米壓縮到一立方米。那麼被壓縮以後,會不會發生核聚變呢?其實是很困難的。
  • 最大的生物,壽命超過2700年體積達1487立方米,就在美國
    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最大的生物,壽命超過2700年體積達1487立方米,就在美國。敬仰大樹中國人對古樹有著說不出的情結,並且習慣把巨大古老的樹叫做它的存在歷史可能高達2700年左右,體積達到1487立方米。最令人吃驚的是它的重量,高達2800多噸。規模之大沒有20個成年男子難以完成合抱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