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日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空中護旗梯隊拉開了閱兵分列式的序幕,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飄揚在天安門上空。20架直升機組成巨大的「70」字樣。
受閱部隊由15個徒步方隊、32個裝備方隊、12個空中梯隊組成,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空中護旗梯隊(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空中護旗梯隊(air echelon escorting flags):護衛黨旗國旗軍旗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空中護旗梯隊護衛著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flag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拉開閱兵分列式帷幕(marking the start of a grand National Day military parade)。
領導指揮方隊。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我軍首次組建領導指揮方隊(PLA phalanx of officers)接受檢閱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領導指揮方隊步伐整齊地通過天安門。隊員從軍委機關(military commission authorities)、各戰區(theater commands)、各軍兵種(army services)和武警部隊(armed police)領導指揮機構中抽組。第一排面全為將軍(generals)。
phalanx: ['feɪl.æŋks] n. 方陣
儀仗隊在接受檢閱。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儀仗方隊(formation of Guard of Honor)首次同時高擎黨旗國旗軍旗受閱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儀仗方隊隊員作為徒步方隊排頭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行進中的陸軍方隊。 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陸軍方隊(the PLA Army formation):隊員均來自一線作戰部隊
代表百萬陸軍受閱的陸軍方隊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亮相。
海軍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海軍方隊(the PLA Navy formation):共和國新一代水兵接受檢閱
藍白披肩,金錨飄帶,身著潔白水兵服的海軍方隊(a new generation of the naval forces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空軍方隊。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空軍方隊(the PLA Air Force formation):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接受檢閱
這是空降兵第16次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受閱的火箭軍方隊。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火箭軍方隊(the PLA Rocket Force formation):首次以戰略軍種名義亮相國慶閱兵
352名身著墨綠色火箭軍軍服(in dark green uniforms)的受閱隊員接受了檢閱。這是由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後,火箭軍部隊首次以戰略軍種(strategic force)的名義參加國慶閱兵。
戰略支援部隊方隊接受檢閱。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戰略支援部隊方隊(PLA Strategic Support Force formation)首次亮相國慶閱兵
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新型作戰力量(a new type of combat force)、新質作戰能力的重要增長點,戰略支援部隊方隊在國慶70周年閱兵中首次亮相,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聯勤保障部隊方隊。 新華社記者劉瀟攝
聯勤保障部隊方隊(PLA Joint Logistic Support Force formation):改革重塑後全新亮相
除2名將軍領隊外,300多名長期從事保障工作的保管員、駕駛員、炊事員和衛勤人員等,從幕後走到臺前,以嶄新姿態接受檢閱。
行進中的武警部隊方隊。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武警部隊方隊(Armed Police formation):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閃亮的槍刺、獨有的橄欖綠和鮮紅的肩章,武警部隊方隊以排山倒海之勢走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女兵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
女兵方隊(formation of servicewomen):全新編成 首次掛槍
在閱兵徒步方隊中,女兵方隊首次以掛槍形式,全新混合編組參加國慶閱兵,成為閱兵中引人注目的五彩方陣。
院校科研方隊。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院校科研方隊(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平均學歷最高首次亮相國慶閱兵
行進中的文職人員方隊。 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文職人員方隊(formation of the civil service)首次亮相閱兵盛典
作為15個徒步方隊中唯一不帶槍方隊,文職人員方隊走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預備役部隊方隊。 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預備役部隊方隊(formation of reserve forces):由各軍種聯合編成的端槍方隊
預備役部隊方隊作為一個由各軍種聯合編成的端槍方隊接受檢閱。
受閱的民兵方隊。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民兵方隊(formation of women militia):「鏗鏘玫瑰」綻放長安街
由北京市朝陽區在編女民兵遴選抽組的民兵方隊(the militia force in Beijing's Chaoyang District),作為新時代國防後備力量,代表全國民兵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行進中的維和部隊方隊。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維和部隊方隊(formation of Chinese peacekeepers)首次亮相國慶閱兵
頭戴藍色貝雷帽、胸佩藍色絲巾(blue berets and scarves)的維和部隊方隊,作為最後一支徒步方隊經過天安門,首次在國慶閱兵中接受檢閱。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行駛在裝備方隊最前面的是戰旗方隊。
受閱的戰旗方隊。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戰旗方隊(formation of flags):100面榮譽戰旗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
坦克方隊。新華社記者申宏攝
坦克方隊:新一代「陸戰之王」( new-generation main battlefield 99A tanks)亮相國慶閱兵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坦克方隊的22輛99A坦克箭形布陣,象徵著「陸戰之王」勇往直前。
輕型裝甲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輕型裝甲方隊(formation of light armored vehicles):15式輕型坦克首次亮相國慶閱兵
作為國產最新型陸軍裝甲突擊力量的優秀代表,15式輕型坦克首次亮相國慶閱兵。
兩棲突擊車方隊。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兩棲突擊車方隊(formation of amphibious assault vehicles):背水善攻堅刀鋒永向前
由海軍陸戰隊所屬部隊抽組而成的兩棲突擊車方隊,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亮相。
空降兵戰車方隊。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空降兵(airborne troops formation)戰車方隊:首次編入陸上作戰模塊受閱
行進中的自行火炮方隊。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自行火炮方隊(self - propelled gun formation):陸地「戰神」換羽騰飛
自行火炮方隊攜兩型最新型數位化火炮精彩亮相。
反坦克飛彈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反坦克飛彈方隊(anti-tank missile formation):重型反坦克武器系統接受檢閱
由2臺指揮車和16輛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組成的反坦克飛彈方隊,通過天安門。
特戰裝備方隊。 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特戰裝備方隊(special warfare equipment formation):中國特戰精兵驚豔亮相
武警反恐突擊方隊。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武警反恐突擊方隊(formation of anti-terrorist armed police force):反恐維穩的「壓艙石」
由16輛最新型反恐突擊車(newest anti-terrorist assault vehicles)和防暴裝甲車(armored anti-riot vehicles)組成的武警反恐突擊方隊,駛過天安門。
岸艦飛彈方隊。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岸艦飛彈方隊(ground-to-ship missile formation):大國利劍威鎮海疆
以海軍機動岸艦飛彈某團為主組建的岸艦飛彈方隊,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亮相。
艦艦/潛艦飛彈方隊。 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
艦艦/潛艦飛彈方隊(ship-to-ship/underwater-to-ship missile formation):新型反艦巡航飛彈首次公開亮相
艦載防空武器方隊。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艦載防空武器方隊(formation of shipborne anti-aircraft weapons):立體的現代化防空反導防護網
這個方隊由南部戰區海軍某綜合保障基地牽頭組建,受閱裝備為海紅旗-9B、紅旗-16、紅旗-10等武器系統。
預警雷達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預警雷達方隊(early-warning radar formation):構築新一代防空預警體系
地空飛彈方隊(surface-to-air missile formation):構築區域防空堅固屏障
野戰防空飛彈方隊。 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野戰防空飛彈方隊(field anti-aircraft missile formation):鑄就鋼鐵之盾守護天空安全
信息作戰方隊(new-type informationized armed forces):信息制勝的「尖刀鐵拳」
無人作戰第1方隊。 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
無人作戰方隊(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phalanxes)
由4型11架無人機組成的無人作戰第1方隊,以陸空混合編組的模式在國慶閱兵中閃亮登場。
無人作戰第2方隊。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無人作戰第2方隊:察打一體功能強大
無人作戰第3方隊接受檢閱。 新華社記者 高潔 攝
無人作戰第3方隊:陸海戰場精銳「騎兵」
補給供應方隊接受檢閱。 新華社記者 高潔 攝
補給供應方隊(replenishment formation):聯保「鐵騎」接受檢閱
補給供應方隊由野戰淨水車、野戰站臺車、整體自裝卸運加油車和主食加工方艙等4型聯勤保障裝備組成。
搶修搶救方隊。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 攝
搶修搶救方隊(emergency rescue formation):戰鬥員和裝備的「移動醫院」
搶修搶救方隊由野戰手術方艙、裝備搶救車、拆裝修理車、裝甲搶修車和裝甲搶救車等5類裝備組成。
受閱的東風-17常規飛彈方隊。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東風-17常規飛彈方隊(Dongfeng-17 conventional missiles):使命必達的精確打擊尖刀
長劍-100巡航飛彈方隊。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長劍-100巡航飛彈方隊(formation of CJ-100 cruise missiles):「千裡點穴」的長纓利刃
東風-26核常兼備飛彈方隊接受檢閱。 新華社記者 高潔 攝
東風-26核常兼備飛彈方隊(formation of Dongfeng-26 conventional and nuclear missiles):核常兼備的新型戰略利器
巨浪-2飛彈方隊接受檢閱。 新華社記者 高潔 攝
巨浪-2飛彈方隊:我國最新型潛射戰略飛彈(newest type of submarine-launched strategic missiles)首次公開亮相
東風-31甲改核飛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新華社記者 袁滿 攝
東風-31甲改核飛彈方隊(formation of Dongfeng-31A missiles):扛起重大責任的大國重器
東風-5B核飛彈方隊。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東風-5B核飛彈方隊(formation of Dongfeng-5B nuclear missiles):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強盾牌
東風-41核飛彈方隊接受檢閱。 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東風-41核飛彈方隊(formation of Dongfeng-41 intercontinental strategic nuclear missiles):我國戰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
我軍新型信息作戰力量首次集中亮相國慶閱兵
這是國防和軍隊改革以來,我軍新型信息作戰力量首次在國慶閱兵中集中公開亮相。
戰略打擊(strategic strike)模塊:維護捍衛和平的堅強盾牌
作為受閱裝備方隊的壓軸巨陣,由7個型號飛彈方隊組成的戰略打擊模塊,駛過天安門。
空中梯隊 air echelons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受閱的領隊機梯隊。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領隊機梯隊(leading aircraft echelon):七道彩煙為新中國慶祝生日
預警指揮機梯隊。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預警指揮機梯隊(echelon of early warning and command aircraft):我軍預警指揮能力建設步入快車道
海上巡邏機梯隊。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海上巡邏機梯隊(echelon of maritime patrol aircraft ):海軍新型信息作戰力量首次集體亮相
空警-500H預警機、空警-200H預警機(KJ-500H and KJ-200H early warning aircraft)、運-8反潛巡邏機(Y-8 anti-submarine patrol aircraft)、運-8技術偵察機(Y-8 technical reconnaissance aircraft)組成的海上巡邏機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作為海軍新型信息作戰力量(new type of informationized combat forces)的4型特種機首次集體亮相。
運輸機梯隊(echelon of military transport aircraft):運-20煥發新質戰鬥力
3架運-20大型運輸機(Y-20 large-size transport aircraft)和3架運-9中型運輸機(Y-9 medium-size transport planes)首次密集編隊飛越天安門廣場,氣勢如虹、場面壯觀。
支援保障機梯隊(support aircraft echelon):特種機首次亮相國慶閱兵
由運-8、運-9等6型特種飛機(Y-9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 aircraft, Y-8 long-distance support jamming aircraft, Y-8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aircraft and Y-9 medical aircraft)組成的支援保障機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受閱的轟炸機梯隊。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轟炸機梯隊(bombers echelon):全面提升戰略打擊能力
3架轟-6N(H-6N bombers)、6架轟-6K(H-6K bombers)組成的轟炸機梯隊(long-range strategic bombers),分為3個3機楔隊呼嘯而來。
加受油機梯隊。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加受油機梯隊(echelon of refueling and receiver aircraft):大國空軍高飛遠航的「標配」
兩架轟油-6空中加油機拖著長長的加油管,與4架殲-10B殲擊機組成加受油機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以預加油狀態演繹「長空之吻」。
艦載機梯隊(echelon of aircraft carrier-borne fighter):4年5次受閱
5架殲-15艦載戰鬥機(J-15 fighter jets)組成的楔形梯隊從天安門廣場上空呼嘯而過。
受閱的殲擊機梯隊。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殲擊機梯隊(fighter jets echelon):體系作戰的「刀尖」
殲擊機梯隊呼嘯著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5架殲-20(J-20 stealth fighters)、5架殲-16(J-16 fighters)和5架殲-10C飛機(J-10C fighters)組成3個楔隊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陸航突擊梯隊(assault echelon of the PLAA aviation force):直-20直升機(Z-20 helicopter)列裝部隊後首次亮相
涵蓋陸軍航空兵現役所有主戰裝備(the main battle equipment of the aviation force)的陸航突擊梯隊掠過天安門廣場上空。
教練機梯隊(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教練機梯隊(echelon of training aircrafts):彩練烘託壯美航跡
(來源:新華社、中國日報網 編輯:yaning)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61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