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財帝原創 · 作者|唐潮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繫辭下》
掌舵者李東生正潛心布局,帶領TCL電子煥發新生。
11月17日,TCL電子發布了2020年三季報。財報顯示,今年1至9月,TCL電子持續經營業務實現營收318.3億港元,同比增長22%,扣非歸母淨利潤達到8.1億港元,同比增長56.6%。
支撐業績穩健增長的背後,是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鵝」事件下,TCL電子全球多元業務結構的逆勢爆發。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TCL電子旗下網際網路業務的翻倍增長。財報顯示,前三季度,TCL電子網際網路業務營收達到7.8億港元,同比增長100.4%,經營利潤達到3.3億港元,同比增長169.7%。
旗下負責探索內容產品與技術創新的網際網路公司——雷鳥網絡科技,已逐漸成長為TCL電子業績增長第二大動力引擎。
基於此,TCL電子正積極擁抱產業網際網路浪潮,奮力轉型為一家集軟硬體為一體的智能科技公司,首三季度全球網際網路業務利潤貢獻率已經超過30%。
據中信證券發布的研報,對標網際網路公司小米,TCL電子的網際網路業務應採用分部估值,給予32x PE,合理股價應在11.6港元左右。但從目前資本市場上看,科技公司——TCL電子的內在價值一直被市場低估:其11月25日收盤時的股價僅為6.09港元。
懂財帝認為,站在更長的投資周期來看,TCL電子圍繞「智能顯示+網際網路業務+中國品牌出海」三大核心要素,估值邏輯勢必改變。
「屏聯萬物,智顯未來」。可以預見,在下一個產業周期中,隨著科技浪潮的持續演進,以及「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落地,圍繞智慧顯示,TCL電子打造的全場景智能科技生態邊界將加速擴張。
穩健高增長:被低估的電子龍頭
「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外國投資,帶著中國品牌去國際鬥一場?」28年前,李東生突然冒出的「做具備國際影響力品牌」的想法,如今已變為現實。TCL電子已成為中國、全球智能顯示行業的龍頭公司。
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按銷售量計算,第三季度,TCL品牌電視以11.3%的市佔率穩居全球前三。
其中在海外市場,今年1至9月,TCL品牌電視在全球19個國家銷量位列前五,海外市場份額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
而在中國區市場,在第三季度中國電視機銷量同比下滑8.9%的市場大環境下,TCL品牌電視機國內市佔率逆勢提升3.1個百分點,至13.6%,排名上升至第三位。若按銷售額計算,TCL電子已位居中國前二。
回歸財報。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的同時,今年以來,TCL電子的業績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其三季報顯示,2020Q3,TCL電子持續經營業務實現營收146.8億港元,同比增長76.6%,環比增長43.9%,扣非歸母淨利潤達到3.6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1021.9%。
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TCL電子財報亮眼,業務版圖持續擴張,但資本市場還遠未反映其內在價值。用最直白的話說就是,TCL電子的股價與市值在港股被嚴重低估了。
公開數據顯示,TCL電子目前的每股淨資產約為5.12元。對比之下,其11月25日收盤時的股價僅為6.09元,其PB僅為1.29倍。對這樣一個財務穩健(帳上現金約87億港元)、工業與產品力基礎紮實、研發投入逐年提升的大國品牌來說,其實際價值遠未體現在當前港股市值上。
TCL電子投資價值為何被低估?
懂財帝深挖其中發現,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資本市場對TCL電子的刻板印象:他們認為TCL電子仍然是一家傳統的電視廠商。
但實際上,TCL電子早已實現了業務的多元增長。財報數據就是最直接的例證。前三季度,TCL電子旗下網際網路業務營收為7.8億港元,同比增長100.4%,經營利潤達到3.3億港元,同比增長169.7%。
同時期,TCL電子持續經營業務總營收為318.3億港元,利潤為8.67億港元。據此計算,前三季度,網際網路業務營收僅佔TCL電子總營收比的2.45%,但利潤佔比卻高達38.06%。
這意味著,TCL電子已逐漸成為一家智能顯示+網際網路業務驅動增長的科技公司。
除此之外,TCL電子旗下新並表的手機與服務,以及其他智能消費電子產品兩大業務也同樣值得關注。
財報顯示,9月,手機和服務業務營收為9億港元,同比增長8.0%,其中TCL品牌智慧型手機收入同比增幅高達215.5%。智能平板業務收入達1.5億港元,同比增長25.4%,路由器及其他智能連接產品收入達1.2億港元,同比增長115.5%。
TCL電子已脫離傳統黑電行業的概念範疇,蛻變為一家科技業務驅動的智能科技公司。
對比同業來看。曾經國內品牌電視賽道的頭部公司——長虹今年上半年的主營業務結構中,傳統家電產品營收佔比仍高達70.14%,主營利潤佔比則為65.08%。
回到資本市場,TCL電子未來會有多大的成長空間?
國泰君安發布的研究報告表示,TCL電子以軟硬體為一體的業務運營模式將形成正循環效應,其短期的合理股價區間應在10港元左右。
中信證券也於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按照分部估值法,參考網際網路公司小米的估值,TCL短期的合理股價區間應在11.6港元左右,其市值應在284億港元左右。
據此推算,短期內,TCL電子股價至少有64%至90%的增長空間。
多屏智能:全場景生態進擊
「科技是唯一可疊加式進步的動力。」——吳軍
產業網際網路浪潮奔湧激蕩,李東生與TCL電子洞察未來大勢,正打造全場景智能科技生態。
其中,大數據、算法與人工智慧等底層技術是驅動產品、業務革新的動力引擎。智能電視、5G手機等多屏硬體是獲取用戶,打造私域流量池的利器。以雷鳥網絡科技為核心的OTT業務則是變現流量,形成生態閉環的關鍵。
未來,根據TCL電子的構想,在「AI×IOT」生態中,屏聯萬物,智顯未來,人機之間的交互將無時無處不在。
因此,為強化底層技術,TCL電子CEO王成此前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早在2019上半年時,TCL電子就已經將各個產業內部相關的技術都集中,形成了通用能力平臺化,專業能力應用化,關鍵技術內核化,產品研發集成化的『四化』發展。同時成立鴻鵠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包括將原來的軟體中心從整個研發團隊剝離出來,專門成立軟體技術中心,增加源頭預算。」
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TCL電子研發費用達到3.9億港元,同比增長61.2%。前三季度TCL電子研發費用累計達9億港元,同比增長51.2%,研發費用率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達2.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季度TCL電子旗下研發中心總人數增長了66%,主要是人工智慧、智能家居、開放式軟體平臺等軟體類人員增長,其中軟體人員總數同比增加106%。
在持續的高投入下,如今,TCL電子旗下鴻鵠實驗室在全球已擁有4個技術研發中心,400多個AI算法團隊,以及200多個大數據云平臺團隊。
三季度,TCL電子相繼發布了全球首款5G 8K的QLED智屏、TCL Mini-LED系列以及TCL品牌首款5G手機。據介紹,TCL電子目前是全球首家量產Mini LED電視的企業。在保持本業的顯示技術領先前提下,吸引更多客戶選購公司產品,又隨著TCL電子大數據、算法與人工智慧等底層技術的成熟,提升用戶體驗,兩者將會相輔相成。
至此,TCL電子的多屏智能產品矩陣的雛形已開始顯現。
回溯發展史,TCL電子在科技領域不斷進擊的背後,源於其創始人李東生的長期主義思維。
理工科出身的李東生是國內最早擁抱網際網路科技浪潮的企業家之一。早在2009年,TCL就創建了「歡網」,意欲進軍網際網路電視賽道,探索產品與技術的創新。
在此,懂財帝科普一下OTT。OTT是指是指電視通過開放網際網路獲得各類資源,越過電信等傳統的運營商,包括智能電視和OTT盒子。OTT採用開放的網際網路來傳輸數據,具有資源豐富、可交互性強等優點。
2017年,隨著行業監管政策的開放、通信傳輸技術的革新以及用戶付費意願的提升,TCL電子開始剝離內部的「TV+事業部」,設立雷鳥科技負責TCL電子在全球範圍內的智能電視終端系統開發及內容運營。
如今,經過三年的淬鍊,雷鳥的羽翼已逐漸豐滿。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以雷鳥網絡科技為核心的TCL電子網際網路業務板塊實現營收2.6億港元,同比增長62.1%。
實際上,從業務本質上看,TCL電子OTT業務應用的是網際網路思維,相當於利用大數據、算法、人工智慧等技術給硬體賦能,並將其打造為具備數據交互能力的智能設備。
一方面,智能設備採集用戶數據,進行畫像分析,藉助算法與人工智慧為用戶精準推薦內容、豐富娛樂場景。另一方面,TCL電子通過大數據了解用戶需求,在上遊提升研發能力更新產品,不斷創新用戶體驗,並通過網際網路增值服務實現流量變現,形成業務閉環。
在科技生態的助力下,今年前三季度,雷鳥網絡科技中國區月活為1740萬,ARPU值達到33.8港元,同比增長36.5%。
而在海外,第三季度,TCL電子牽手巨頭,網際網路業務實現營收8144.2萬港元,同比上升32.3%。
軟硬一體護城河
智能激發二次增長曲線
「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溼雪和長長的山坡。」——巴菲特
毫無疑問,當前TCL電子是中國智造與網際網路科技融合的經典範例。
TCL電子已憑藉強大的科技能力,形成了獨特的長坡厚雪。軟硬一體,30年鑄造的全球硬體智能電視、智慧型手機等終端硬體,正與新型內容生態碰撞,與人工智慧、萬物網際網路技術結合,造就牢不可摧的動態護城河。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極為優質的投資標的。
順著這一思路,懂財帝遍覽資本市場,為TCL電子找到了更長期的對標物——市值近2萬億美元的科技巨頭蘋果。
簡要類比二者業務模式能清晰地發現,TCL電子與蘋果均形成了集軟硬體為一體的業務結構。其中,智能硬體產品毛利率較低,但能帶來用戶與流量。而軟體等增值服務科技含量高,毛利率高,能實現流量變現,形成服務閉環。
實際上,主營業務僅僅是一家公司的外在表現,真正決定企業內核特質、基因,以及護城河的是公司創始人。
對此,紅杉資本主席麥可莫裡茨曾說過,「一個公司的基因早在它最初的18個月就被決定了。如果DNA是對的,它就是一塊金子;如果不對,那基本就玩完了。」
對比公司創始人來看,李東生與賈伯斯都有著同樣龐大的商業野心與勇於變革創新的特質。
李東生,1957年出生於廣東惠州,天生具有廣東人敢闖敢拼、百折不撓的性格。早在大學畢業時,他就果斷放棄了事業單位的鐵飯碗,選擇去企業幹苦力活,並在此後逐漸成為惠州的經濟重臣。
1993年,李東生帶著「做國際大品牌」的執念重回TCL,帶領其殺入彩電行業。很快,在「王牌大彩電」的戰略定位下,TCL不斷攻城略地,迅速成為了當時國內的品牌電視行業的頭部公司。
但李東生並未沾沾自喜,他開始布局收購海外公司,意欲打破國際貿易壁壘,向國外輸出「中國製造」產品。
就在這時,由於李東生收購湯姆遜的電視、DVD業務,TCL出現了成立以來的首次虧損,股價也隨之下挫。
李東生深陷輿論漩渦。為重整士氣,他給集團連續寫五篇名為《鷹的重生》的文章,他告訴TCL人,「我們會如同鷹一樣重生,並傲立科技潮頭。」
後來的事實證明,李東生當年戰略決策極為正確。這項海外收購業務直接幫助TCL電子拿到了國外品牌電視行業的入場券,為其獲取了大量的國外用戶。
如今,按銷售量計算,TCL電子第三季度全球市場份額為11.3%,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品牌電視廠商。在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布局、19個重點國家排名前五;其中北美市場、新興市場和歐洲市場銷量同比明顯增長,增幅分別為133.6%、24.5%和204.3%。
但李東生有更大的商業版圖。在此基礎上,已創建二十餘年的TCL電子正深化數位化、科技化、產業網際網路化轉型。可以預見,未來TCL電子有望成為中國智能硬體與「AI×IOT」產業生態的領軍者。
每一次科技浪潮撲來時,TCL人都如同鷹一樣重生,傲立科技潮頭。
TCL如鷹一樣不斷重生蝶變,煥發生機,「AI×IOT」正激發它的新的增長曲線。
說明:數據源於公開披露,本文僅代表該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