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考試,由於「敏督利」颱風來襲,有關當局並未依照相關規定延遲舉行。花蓮、臺東等一些受災嚴重地區的考生不得不冒著狂風暴雨參加考試,臺灣教育當局和考試管理部門因此飽受民眾和輿論的抨擊,引發一場風波。
這次考試,輿論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是考試題目。7月2日,還未偵破的「3·19槍擊案」成為數學考題,讓臺灣10.4萬多名考生也加入「辦案」,埋首數學題中找尋槍手位置。
這道7分的選填題是這樣的:「李探長為了找尋槍手的可能發射位置,他設定一空間坐標,先從(0,0,2)朝向(5,8,3)發射一固定雷射束,接著又從點(0,7,a)沿平行線x軸方向發射另一雷射束,試問當a為何值時,兩雷射束會相交?」
這裡,旅美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博士化身為題目中的「李探長」,利用雷射束找槍手可能的位置。
很多考生對這個考題印象深刻,認為考題特殊又有創意,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出題老師真了不起!
臺北市補教協會數學老師柯文定說,這題不僅有趣,且難度不高。解赫哲老師認為,這題是高中數學第三冊的範疇,讓考生計算空中二條直線的交點。只是出題老師將二條直線包裝成為李昌鈺仿真槍手射擊位置的雷射束,可以達到讓考生莞爾一笑、放鬆心情的效果。
大學考試罕見地將政治時事套入考試題目中,引發島內輿論討論。
有數學老師就批判考題譁眾取寵。教了二十幾年高中數學的胡老師頗不以為然地表示,「這是作秀題」,如果李昌鈺真的用這種方法找兇手位置,他就不配稱神探。他說,現在的大學考試命題已經走火入魔,為了譁眾取寵,總愛賣弄這一類的「情境題」。
發起「民主行動聯盟」要求公布槍擊案真相的臺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則說:「出得好!物理更該考!」黃光國說,不僅數學科該命追求槍擊案真相的題目,物理科更該命題。例如,陳水扁的槍擊傷口需要多少熱量才能燒成那樣?為什么子彈沒有穿透陳水扁的衣服卻能射出11釐米長的傷口?需要多少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