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雅禮大學到雅禮中學
雅禮中學老校區位於今開福區湘雅路麻園嶺,老校區系今湘雅醫學院的一部分。雅禮今侯家塘校區為1953年遷建。雅禮中學的前身是建於1906年的雅禮大學。
雅禮中學老校門
清朝末年,長沙門戶開放,大批的外國人士來到長沙,其中有不少的知識分子,懷抱著傳播科學知識和西方文化的理想,在長沙開辦醫院、學校。20世紀初,美國耶魯大學的學生團體雅禮協會決定在中國辦學,發展教育,曾派出德士敦(Thurston)來華,並選定長沙作為他們辦學的理想地點。「雅禮」取「子所雅言,詩書執禮」之意。
1903年,湖南境內10個基督教會的代表在長沙開會,議決邀請雅禮協會來長沙創辦學校,將長沙作為發展教育事業的中心。雅禮協會經過討論,也認為湖南有2000多萬人口,長沙是其省會,地處華中腹地,可以影響全國,於是派遣勞爾·席比義(Warren B Seabury)前來長沙。
雅禮大學堂創始人蓋葆耐(右)和席比義
席比義是一位年輕的美國人,曾就讀於美國哈特福特神學院。來長沙後,他曾被聘在明德中學教過英語,與長沙教育界人士接觸廣泛。後來,雅禮會又派蓋葆賴(Gage)和胡美來到長沙。席比義又和蓋葆賴密切合作,在長沙西牌樓雅禮醫院的對面租借下一幢民房,為完成雅禮會交予的任務而努力。1907年,席比義去江西廬山,不幸在牯嶺去世。
西牌樓雅禮大學堂大門
雅禮大學庭院式校園
席比義與蓋葆賴的不懈努力終於取得了成果。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他們就在西牌樓的那幢民房創辦了一所大學,命名為雅禮大學堂。是年11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首次招收預科生53人。1914年雅禮大學正式成立。1919年,雅禮大學遷址北門外麻園嶺,規模越來越大,體制也越來越完整。
1906年雅禮大學預科開學典禮師生合影
扎著清朝長辯的雅禮大學堂預科生
1909年雅禮大學預科班全體師生合影
1912年雅禮大學預科首屆畢業生(左起)李昶、勞啟祥、黃榮光
雅禮大學預科頒發的第一張文憑
1910年,雅禮會又在雅禮大學校內辦了雅禮中學。到1916年,中學的在校生大約有100來人。中學的教師實際上就是雅禮大學的教師兼任。這所中學收費很高,大約每學期需銀洋100元左右,因此,學生大都是富家子弟或名流後代。學校待遇也比較好。學生都是寄宿,食堂可以自己花錢加菜,衣著方面,冬季穿呢制服,夏季穿自制服,平時都穿皮鞋。
大革命時期,雅禮大學遷到湖北武漢,結束了在長沙二十來年的歷史。1928年「革命風暴」平息後,雅禮協會返回長沙,復辦雅禮中學,大學再也沒有恢復。
雅禮中學麻園嶺老校園
雅禮中學教師宿舍
雅禮協會在中國辦學的指導思想是「培養中國人自己來教中國人」。因此,雅禮中學的教職員中,有較多的中國人,有些後來還掌握了學校的一些管理權。如創辦初期,學校負責總務的是中國人王海軒,他除掌管學校財務外,到後來,連聘請教職員、處分和開除學生他都有權過問。1928年,聘請由雅禮大學畢業的勞啟祥代理校長。改組後的雅禮中學是一個初高兩級中學,定名為湖南私立雅禮中學。該校的經費由5個教會團體分別承擔,由5個團體派出代表組成學校董事會,共同管理學校。
勞啟祥
勞啟祥(1893—1974),1917年畢業於長沙雅禮大學,留校任數學教師。1924年留學美國,獲芝加哥大學理科碩士學位。1928年回國,任雅禮中學代校長。1932年轉為校長,制定「公、勤、誠、樸」校訓。校歌歌詞分為三段:
(一)
崑崙渤海之間,五千年民族。
萬裡長江大河,助文明發育。
地球旋轉無停,惜光陰易逝。
吸收歐美文明,乃吾儕素志。
(二)
美國紐翰芬城,有雅禮大學。
分校設在中華,育英才為樂。
長沙自昔名區,愛湘清嶽峻。
多士負笈來遊,看儒風丕振。
(三)
東方西方聖人,勸為善則一。
悠久博厚高明,惟至誠無息。
校中彝訓長垂,尚公勤誠樸。
君子終日乾乾,集大成可卜。
副歌為:
經天緯地才能,由學問成就。
及時奮發精神,好擔當宇宙。
雅禮中學物理實驗室
雅禮中學化學實驗室
雅禮中學生物實驗室
勞啟祥領導「文理分科」教育改革獲得成功。高中一、二年級把三年的課程學完,高三時根據各人的愛好和特長,分文史、數理、農醫三科,學習大學一年級的高等教材。1937年的高中畢業學生,全部考入清華、交大等名牌大學,升學率達100%。自1932年至1952年,勞啟祥連任雅禮校長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選為長沙市第一屆人民代表,編著有《混合數學》《初等代數》《平面幾何》等,為國內各中學廣泛採用。
雅禮科學館與籃球場
1936年雅禮友聲會合影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長沙遭到了日軍飛機的轟炸。雅禮中學為了做好轉移的準備,就派了王光鼎和譚安琪兩位老師到沅陵籌辦雅禮沅陵分校。王、譚兩位到沅陵後不久,便向當地遵道會借到了三棟質量很好的房屋,作為分校,並立即籌劃開辦。寒假期間先後舉辦了兩次招生考試,兩次一共才錄取了l0來個學生。人數雖然不多,但寒假一過,1938年春天分校便如期開學了。
遷徙沅陵的雅禮師生隊伍
由於前線國民黨軍隊的節節失利,長沙處境日益緊張。l938 年暑假,學校便作全校遷往沅陵的計劃,又派盛群鐸老師先行去沅陵搭建木質校舍。到下學期開學時,學校奉命緊急疏散,全校隨即全部遷到沅陵。當時日寇的飛機還時常轟炸沅陵,為了防範日軍空襲,學校自己修建了防空洞。有空襲警報時,防空洞前仍然書聲琅琅,當聞隆隆飛機聲,師生們才進入防空洞中。
沅陵雅禮中學木質校舍
在當時,雅禮中學不僅非常注重教學工作,而且在學生當中還開展了各項健康有益的活動,如實驗競賽活動,英語演講比賽,各種文娛體育活動,特別是學校抗日救亡宣傳活動開展得很活躍,同學們紛紛組織起來,採取各種形式進行抗日宣傳。冰社多次在沅陵街頭公演抗日題材的話劇,大大激勵了群眾和同學們同仇敵愾之心。
雅禮教職員工在沅陵時合影
1944年,日寇大舉南侵,佔領了長沙、衡陽之後,又下桂林、柳州,北折侵犯獨山,形成一條弧形曲線,沅陵被困在中間,三面受敵。雅禮中學進入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一部分家在淪陷區的學生與家人失去了聯繫,生活來源也沒有著落。勞啟祥校長、應開識主任、盛群鐸主任和許多老師四處奔走,向社會呼籲援助。學校又進一步採取一些應急措施,如可以延期交納學費,開展半工半讀,幫助同學們尋找在後方的親友,建立聯繫,請求予以幫助。經過多方努力,學校教學工作照常進行,家在淪陷區的同學得以維持學習,直到抗戰勝利。
雅禮中學課堂
1945年8月,日寇無條件投降,學校迅即決定復員長沙。日軍1941年冬進攻長沙時,駐軍雅禮中學的麻園嶺校舍,次年元月4日敗退時,將校舍全部焚毀,僅存西雅村宿舍區部分。因此,學校復原工作非常困難。當時長沙木材奇缺,盛群鐸又轉回沅陵,組織將兩棟大木屋拆下紮成木排運下,將原教室修復成兩層兼作寢室之用,另建兩大棟木屋作學生及單身教師生活區。籌備工作草草完成後,學校便於l946年上學期全部遷回長沙。由於學校工作繁重,勞啟祥校長忙於對外接洽,去南京、上海及美國籌募重建雅禮經費,學校董事會推應開識為副校長兼教導主任,總理全校工作。1946年11月16日是雅禮建校40周年紀念日,學校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雅禮創始人之一胡美博士代表雅禮協會來長沙祝賀。1947年上學期,雅禮中學還為紀念勞啟祥校長在雅禮工作30周年,舉行了有數百人參加的盛大慶祝會,並贈給他一個金質獎章。
1951年學校改名為解放中學,勞啟祥繼任校長。1952年下學期由長沙市政府接收,改為長沙市第五中學。1953年老校區讓給湖南醫學院(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在侯家塘楓樹山新建校舍。80年代後恢復雅禮中學校名。
雅禮學生中也湧現了不少名人。柳直荀烈士曾是雅禮大學本科學生。著名哲學家金嶽霖,化學家曾昭掄、鄒承魯、程鎔時、黃子卿,生物學家盛彤笙、李星學,物理學家蕭健、陳能寬等均出自民國時期的雅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