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7月北鬥三號全球導航衛星升空之後,就全面開通了北鬥全球導航服務。受此影響, 一大波北鬥APP也來蹭熱度賺錢,引導不明真相的群眾紛紛下載,有的下載量高達幾十萬次,這些APP給大眾造成了一個錯覺:原來北鬥是一個APP,真相卻是:北鬥只是一種類似於5G信號塔的一種基礎設施,只是發射全球定位信號,而不是任何形式的APP。
還有一個誤區就是,因為所有手機裡都只支持GPS,而沒有指明北鬥,讓大家覺得北鬥永遠沒上線,其實GPS就是」全球定位導航定位系統」的簡稱,北鬥也是其中一種,只不過GPS是美國最早部署並商用的,所以才讓大家產生了GPG就等於美國衛星導航系統的錯覺。
那麼,既然北鬥不是APP,那我們用的手機怎麼接受到北鬥的信號嗎?其實很簡單,手機通過內置的晶片模塊就可以接受到北鬥信號,再通過算法把這種信號轉化成圖像,應用到各種APP裡,大家就能隨時使用了,而且現在大部分手機的定位晶片模塊能同時兼容幾種全球定位系統,這樣不管到哪個國家和地區,人們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手機接受不同的信號進行導航,保證自己不迷路。
所以,北鬥的信號是免費使用的,不需要我們花任何錢,如果有收費的北鬥導航軟體,肯定是騙人的,大家不要下載就可以,不過話又說回來,國家花費成百上千億的成本,建造出來的北鬥導航系統不可能不盈利,前期投資和後期開發和維護都需要相當多的資金,那麼我們的北鬥導航系統是靠什麼盈利的呢?
北鬥系統的盈利方面主要是在產業鏈上,主要分為三種:
從2018開始,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相關產業的總產值就已達到了3000億元,預計在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4000億,所以說,北鬥系統雖然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資本,但是盈利能力也是很厲害了,不過我國當初建設北鬥的本意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自主導航的需求,不受別人的約束,所以在和其它國家的衛星導航系統的商業競爭中,也有相當大的優勢,隨著全球範圍的商用,北鬥在未來能為我國產生的經濟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當然,要達到我國民族復興的目標,光有一個北鬥還是不夠的,我們不僅要建造一個全球化的衛星導航系統,還要建造一個全球化的空中網際網路系統,這個系統就是有名的「鴻雁星座」,比北鬥更宏偉,經濟效益也更大,想了解嗎?請看西瓜視頻創作人太空記的視頻:
打開西瓜視頻,搜索「太空記」,就能觀看完整視頻
這些年,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越來越快,西瓜視頻上有很多有關航天知識的視頻,如果想了解,可以打開西瓜視頻觀看,比如:
漲知識,看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