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焦一線原創
文丨蔡靜靈
編輯丨李芊雪
1月11日晚,《大江大河2》迎來大結局,隔日「想看大江大河3」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榜。
作為2018年現象級電視劇《大江大河》的續集,《大江大河2》沿用了主創人員,也延續了原先的製作班底——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簡稱正午陽光),製片人侯鴻亮,監製孔笙。
時隔兩年正式上線的《大江大河2》打破了國產續集必撲街的魔咒,品質和口碑更勝一籌的同時,卻難以撬動收視和熱度的杆槓。不過對正午陽光而言,《大江大河2》超越前作的口碑足以佐證團隊的製作能力,也為其後續打造系列劇布局提供了樣板。
1
顛覆續集魔咒
《大江大河2》口碑超前作
《大江大河》與正午陽光的故事要從12年前說起。
2009年元旦,一部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的網絡小說《大江東去》橫空出世。作者阿耐以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進程為背景,講述了一批人從完全計劃經濟摸著石頭過河,到市場經濟途中的探索與追求,映射了一代人的沉浮與興衰。
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侯鴻亮一看到這部小說便愛不釋手,因為他與書中人物有著極大的共鳴,字裡行間都是他所經歷過的時代。
不舍晝夜讀完小說後,侯鴻亮第一時間聯繫作者阿耐,可惜當時電視劇版權已名花有主。因此,他便買下阿耐另外兩部作品——《歡樂頌》和《回家》。前者於2015年播出,紅極一時;後者則是爆款現象劇——《都挺好》的前身。
2014年,《大江東去》前一任版權到期,正午陽光順利接手。4年之後,《大江東去》更名為《大江大河》,以獻禮改革開放影視劇的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該劇先後斬獲五個一工程獎、白玉蘭獎、飛天獎、金鷹獎等多個行業大獎。
珠玉在前。今年年底,「零宣發」的《大江大河2》頭頂「原版人馬」的光環上線,截止1月11日《大江大河2》收官,其在豆瓣評分高達9.1分,不僅抗住了「續集撲街」的魔咒,豆瓣評分甚至超過8.8分的前作。
《大江大河2》於2020年12月20日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首播,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同步播出。相比第一部47集,《大江大河2》在劇集上做了縮減,39集的編排使情節更為緊湊。
《大江大河》系列的主體故事,其實就是三個普通人一路「升級打怪」的故事。如果說第一部是創業篇,那麼《大江大河2》則是守業篇。
承襲第一部宋運輝(王凱飾)、雷東寶(楊爍飾)、楊巡(董子健飾)等人的成長線,《大江大河2》裡的三人不再停留於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鬥,反之投身於時代改革浪潮中。三人的命運沉浮正是那個時代,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的縮影。
敘述上,《大江大河2》仍以平凡人的故事折射時代的變遷,真實的藝術筆觸和接地氣的表達喚起觀眾的共鳴與共情。細節上,劇中人物極具身份象徵的服裝和造型,茶缸、檯燈等生活用品高度還原了時代場景,便於觀眾產生代入感。
節奏緊湊、情節真實、細節考究,《大江大河2》成功地在電視劇市場中殺出重圍,一躍成為2020年年度口碑佳作。
2
叫好不叫座
劇二代難破圈層
儘管口碑上拔得頭籌,但《大江大河2》收視不高已成定局。
貓眼專業版顯示,上線24天、多平臺播放的《大江大河2》實時熱度不敵同期,是前五名中唯一一部歷史最高熱度未破9500的劇目。
收官當晚零點,「大江大河2」的詞條登上熱搜,排名卻在30名開外。在抖音上,前陣大火的《三十而已》抖音話題播放量為231億,當下熱映的《流金歲月》、《有翡》分別拿下了42.3億和26.9億的成績,而已完結的《大江大河2》停在了8.3億。值得一提的是,僅上線4天的《上陽賦》話題播放量便達到6.6億。
收官當晚零點,微博熱搜截圖
《大江大河2》在千呼萬喚中上線,品質和口碑獲得認可,為何難以撬動泛受眾市場呢?
其一,相比第一部以「高考」開篇引發共鳴,後期主要女性角色的離世引發討論,第二部的情節較為平緩,戲劇衝突不足也稍顯不足;劇中主角們步入職場後,出現較多的專業術語,在內容和技術層面與大眾產生壁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可看性。
其二,《大江大河2》沒有流量加持,劇集零宣發,後期營銷較少,年末電視劇觀眾的分流也使其難以突出。
其三,對比《有翡》、《巡迴檢察組》等大眾題材,年代劇有著天然的「短板」,其聚焦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故事決定了嚴肅命題的基調;作為續集的《大江大河2》並非是一個全新的故事,因此《大江大河》系列自帶觀看門檻,流失了圈層外的觀眾。
3
蓄力系列劇賽道
正午陽光挑戰劇三代
大IP的續集難拍,在國產劇的創作環境中已是事實。
在國內,系列劇作品超過五部的屈指可數,反觀國外,八季《權力的遊戲》、十季《老友記》等經典IP保鮮期極長。客觀上看,原因之一在於國外邊拍邊播的播放制度,為打造IP系列作品提供了保障,縮短了製作周期。
此外,相較於國外成熟的系列劇製作方能根據市場反應和社會熱點更新劇情,以保持影視IP熱度的延續,國內大部分系列劇仍缺乏適應力和快速製作的能力。質量跟不上數量,原班人馬更換,創作周期拖長等因素都會使觀眾流失、評分走低。
另外,系列劇在享受資源紅利的同時,也要為觀眾更高的心理預期買單,而國內系列劇製作水準的彈性多數無法填補這一期待。2020年年底上映的大秦帝國系列最終篇——《大秦賦》、《人民的名義》姊妹篇——《巡迴檢查組》,儘管熱度和收視在線,但兩部作品的評分都遠無法比肩前作。
即便是有「國劇門面」之稱的正午陽光,此前續拍的《歡樂頌2》《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也沒能超越第一部。因此,對正午陽光而言,《大江大河2》在口碑上的反超是創作團隊的一次揚眉吐氣,是對其系列IP打造和製作實力的證明。
談及對《大江大河》的期待,侯鴻亮曾向媒體表示不想做爆款,「我覺得做出來能夠接近原著,能夠達到創作團隊所有人心裡的理想,這就很難得了。」目前看來,儘管《大江大河2》收視上不溫不火,但在口碑和內容上,已達到了創作團隊的預期。
除《大江大河3》外,《琅琊榜3》的劇本已經完結,《歡樂頌》第3、4、5部也已經在籌備之中。
《大江大河2》作為系列作品的中間橋梁,不僅承載著觀眾的預期,更決定了第三部的命運。
去年年底,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公開宣布,《大江大河3》的劇本正在創作中,這意味著正午陽光和大江大河的故事仍在繼續。《大江大河》系列的經驗,或許也將為正午陽光接下來的其他系列劇開發提供參考。正午陽光系列劇第三代的布局正在悄然鋪開。
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編輯署名,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