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視頻+練習合集
三年級上冊數學總複習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口算兩位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先用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個位數)加、減(個位數),再把兩次所得的結果(相加)。也可以先用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再用所得結果加、減(一位數)。
2、筆算幾百幾十幾相加、減的方法: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它(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要從(前一位)退1當(10),加上(本位)上的數再減。
3、在估算時,要根據具體情境,適當地選擇(往大估)或(往小估)。
4、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時,先算(0)前面的數乘一位數的積,不要忘記在結果(末尾)添加(相對應個數的0)。
5、筆算乘法的時候,哪一位上(相乘)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多位數乘一位數時,多位數(末尾)有幾個0,積的(末尾)至少有幾個0.
6、0乘任何數都等於( 0 )。
7、驗算減法時,可以用(被減數)減去(差),看結果是否等於減數;或用(減數)加(差),看結果是否等於被減數。
8、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為幾份,(分母)就是幾,表示這樣的幾份,(分子)就是幾。
9、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時,(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都為1的分數比較大小時,(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
10、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11、倍不是(單位),是一種倍數關係。
12、比最大的兩位數多231的數是(330),445比800少(335)。
13、要使3()×3的結果是兩位數,「()」裡最大能填(3),要使210×()的結果是三位數,「()」裡最大能填(4)。
14、346-26=320的驗算列式是(320+26/346-320)。
15、把一條絲繩均分成7段,1段是它的(71),4段是它的(74)。
16、30是5的(6)倍,30的5倍是(150)。
17、把一張紙均分為8份,用其中2份做千紙鶴,其中1份做小船,剩下的折花,折花用了這張紙的(八)分之(五),寫作(85),做千紙鶴用了(82),做小船用了(81)。這三個分數按大到小排序(85)>(82)>(81)。
18、在()裡填上「>」「
71(>)9152(5361(51
1-93(>)911-32(>)5141(=)1-43
34+23(>)23×2 56+76(
76-22(>)13×4 143-35(>)22×3
二、選擇題
19、最大的三位數加最大的兩位數等於(B)。
B、1098
20、最大的兩位數的兩倍與最小的三位數相加等於(A)。
A、298
21、最大的三位數與最大的一位數的7倍相減的結果是(C)。
C、936
22、332×4的最高位是(B)。
B、千位
23、6個71和3個71相減等於(C)。
C、73
24、將一根鐵絲掰成相同長度的5段,取走其中3段,剩下(B)。
B、52
25、16米的41與24米的(B)一樣長。
B、61
三、應用題
26、342+43+342=727(人)
答:三、四年級共有727人。
27、 (1)、25×2=50(人) 25×2+5=55(人)
答:中班有50人,大班有55人。
(2)、25+50+55=130(人)
答:這三個班共有130人
28、440×4=1760(千米)1760(千米)=1760000(米)
答:四個小時共行駛1760000米。
29、98×15+78×20≈100×15+80×20=3100(元)
答:她大概需要準備3100元。
30、 1-73=741-74=7374>73
答:小芳剩下的筆芯多。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把較小的單位轉化為較大的單位需要(除以)進率,把較大的單位轉化為較小的單位需要(乘以)進率。
2、計算經過的時間,可以在鐘面上(數格子),也可以列式計算,
(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時間。
3、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即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4、(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也叫(公裡),1千米=(1000)米。
5、米與分米之間和分米與釐米之間的進率都是(10),5分米=(50)釐米=(500)毫米。
6、電話卡的厚度約是1(毫米),玻璃杯的高度約是10(釐米)。
7、運動場的跑道一般是400米,2圈半是1(千米)。
8、2時30分=(150)分 8分=(480)秒
3千米45米=(1045)米 2千克500克=(2500)克
90秒=(1)分(30)秒
5噸=(5000)千克=(5000000)克
3時45分-2時15分=(90)分=(5400)秒
1078米=(1)千米(48)米
2908千克=(2)噸(908)千克
二、選擇題
9、一輛大型運煤車可以運煤4(C)。
C、噸
10、小明早上7時離開家去學校,15分鐘後到學校,他在(B)到校。
B、7:15
11、4噸和4千米比較,(C)。
C、無法比較
12、時針從鐘面上走過一格經過的時間是(A)。
A、60分
13、鐘面上,(C)走得最快。
C、秒針
14、小明25分鐘能跑4千米,在100分鐘內,小明跑了(B)千米。
B、16
15、正常人拇指指甲一般長為2(C)。
C、釐米
三、應用題
16、11時30分-2時30分=3時 120×3=360(千米)
520(公裡)=520(千米)>360(千米)
答:他無法趕到會議。
17、 6時10分-4時40分=1小時30分=90分
答:他還要等90分鐘才有電。
18、方案一:租一次大貨車,七次小貨車:140+60+140×7=1180(元)
方案二:租三次大貨車,4次小貨車:3×(140+60)+4×140=1160(元)
方案三:租五次大貨車,一次小貨車:5×(140+60)+140=1140(元)
1180>1160>1140 答:租五次大貨車和一次小貨車時,運費最便宜。
19、1998+2997≈5000(千克)
6噸=6000(千克) 6000(千克)>5000(千克)
答:能順利通過。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四邊形有(4)條邊,(4)個角,是(封閉)圖形。
2、長方形(對邊)相等,有4個(直角);正方形4條邊(相等),有4個(直角)。
3、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4、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或正方形,拼出的圖形(周長)不相等,(正方形)的周長較小。
5、正方形的邊長為20釐米,其周長為(8)分米。
6、用兩個長為50釐米,寬為30釐米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新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比原來兩個長方形的周長和少(100/60)釐米。
7、正方形的一邊長是其周長的(41)。
8、測量物體周長可以用(繩測)法和(直尺測量法)法。
二,選擇題
9、將一個長為16釐米,寬為12釐米的鐵絲折成正方形,該正方形邊長為(B)釐米。
B、14
10、一個正方形邊長減少了24釐米,其邊長減少(A)釐米。
A、6
11、一個長方形周長增加了8釐米,其寬不變,則該長方形的長增加(C)釐米。
C、4
12、一個長方形的長是16釐米,寬是8釐米,將它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形,該正方形的邊長是(B)釐米。
B、8
13、右圖中,b圖正方形邊長為4釐米,
a,b兩個圖形周長(C)
C、一樣長
三、應用題
14、(30+20)×2=100(釐米)
100釐米=10分米
答:這種紙幣周長約是10分米。
15、(130+80)×2×3=1260(米)
答:他們一共要跑1260米。
16(1)、18×4=72(米)72米
答:80米籬笆夠。
(2)、72+6×2=84(米)84-72=12(米)
答:新籬笆比原來的籬笆長12米。
17、(20+16)×2-2×2×4+2×2×4=72(分米)
答:所剩部分周長是72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