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升級版(試行)》正式發布」以來,很多用戶對升級版充滿期待,想進一步了解升級版改進內容以及優勢。
升級版延續了基礎版跨學科比較的理念和「金字塔形」分區思想,並針對現有期刊評價體系的瓶頸問題作了相應的擴展和改進。
引入論文主題體系
升級版首次將論文主題體系引入到期刊評價,作為影響力歸一化的基礎。論文主題體系是基於引用和文本生成,將每篇論文都劃分到一個主題。下圖就是主題間關係的可視化。
推薦閱讀:
這個夏天,我們給每本SCI期刊拍攝了X光照片
看過9156本SCI期刊的X光照片,我們終於發現影響因子...
提出期刊超越指數
為了更好描述期刊的主題表現,升級版設計了「期刊超越指數」取代影響因子指標。期刊超越指數,即本刊論文的被引頻次高於相同主題、相同文獻類型的其它期刊的概率。更多內容請參見連結。
新增SSCI期刊
升級版覆蓋了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收錄的期刊,補充和完善社會科學的期刊範圍。
調整大類學科
SSCI期刊擴展社會科學類學科:經濟學、法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將不完整的哲學、歷史學、語言學和傳播學期刊合併成「人文科學」。
工程技術大類中獨立出材料科學和計算機科學。
通過上述擴展和改進,升級版完善了現有的期刊評價體系。相比基礎版,升級版有以下突出的優勢。
弱化對預製學科體系的依賴
基於主題體系的論文影響力歸一化和基於概率的期刊超越指數,能更好消除學科間引用行為的差異,弱化了期刊分區對預製學科體系的依賴。
體現期刊的學科交叉性
論文主題體系動態反映科學共同體研究內容,期刊的主題分布充分揭示出期刊的學科交叉性。這也是期刊載文的學科交叉性與「期刊-學科」單一隸屬關係的矛盾的解決方案。
突破均值指標的瓶頸
均值類評價指標,如期刊影響因子,容易受極端值的影響,反映期刊整體水平時可能存在偏差。基於概率的期刊超越指數,其評價結果更加魯棒,不易被人為操縱。
某刊70%論文為零被引論文,但有一篇極高被引論文,因而其影響因子為5.0+,處於1區(基礎版)。而期刊超越指數可以更全面反映該刊整體影響力,如下圖。
期刊超越指數=0.359 / 4區
揭示更多的基礎研究期刊
相對於應用研究論文,基礎研究論文的引用不夠活躍。主題體系的可比性更為精準,有利於揭示優秀的基礎研究成果。
Journal of the ACM是美國計算機協會旗艦刊物。J ACM偏理論研究,發表論文多為計算機領域的重要成果,但篇均被引頻次(期刊影響因子)較低,學科排名不高。下圖說明J ACM主題表現超過大多數期刊,是計算機科學領域1區期刊。
3區->1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