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迅速程度,國人有目共睹。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已經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託舉至地月轉移軌道,標誌著我國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戰略規劃。而不久之前,我國的地球觀測工程已經取得了圓滿成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升空,實現全球系統組網成功。最近,日媒發表文章對北鬥高度讚揚,稱雖然是後來的「新星」,但在多個國家,觀測頻率都要高於GPS,實力碾壓。
日媒:北鬥系統令GPS黯然失色
眾所周知,美國的GPS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20世紀70年代,美國意識到衛星在導航方面的巨大優越性,三軍聯合研製了GPS,經過20餘年的建設,1994年,美國已經擁有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GPS導航系統。而我國的北鬥系統,顯然還非常「年輕」。今年7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才正式開通。而且我國的北鬥是繼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和歐盟的伽利略系統之後的第4個衛星定位系統。但是其定位水平和性能卻讓許多國家刮目相看。
近日,日媒《日經亞洲評論》發表了一篇報導,名為《在165個國家 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使美GPS黯然失色》。在這篇文章中,日媒稱,美國衛星信號接收公司Trimble導航公司的數據顯示,在世界上195個主要國家當中有165個國家的首都(佔85%),北鬥衛星的觀測頻率要比美國的GPS高很多。日媒為此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在衣索比亞首都,有一家在線食品配送公司的人氣飆升,原因在於其配送非常精準到位。這背後的秘密正是北鬥衛星。這家公司使用了北鬥衛星,使這家公司的定位十分精準,這意味著北鬥在數據主導權全球爭奪戰中有突飛猛進的改進。
為何北鬥有優勢?
日本對於我國發展衛星高度關注,早在2019年,日本專家東京海洋大學的教授久保信明就對我國北鬥的發展做出了預測,「十年後北鬥的精度發展將追上發達國家」。而現在,國的北鬥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周邊許多國家已經開始使用。比如巴基斯坦使用北鬥作為軍用定位系統,突尼西亞則用於無人駕駛,中東地區也有多個國家拋棄GPS,轉而使用我國北鬥。
那麼,我國的北鬥有什麼優勢呢?首先,是不得不考慮的精度問題。我國的北鬥三號衛星定位系統組網完成之後,精度達到10米級別,測速精度在0.2m/s;亞太地區則是二倍精度,相比GPS來說,其定位精度更加準確。而且由於我國北鬥系統離地球比較遠,在信號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抗幹擾性大大增強。其次,就是美國喜歡用GPS來威脅其他國家,在沒有另一種定位系統的情況下,大部分國家只能使用GPS;但現在有了北鬥,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北鬥為經濟發展也帶來巨大推動
北鬥衛星全球導航系統的開通,意味著打破了GPS的壟斷,我國將更加獨立,更有底氣。而且北鬥帶來的經濟利益也是巨大的,目前全球處於疫情衝擊下,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而相對之下,北鬥衛星系統受到的影響較小,而且有長期發展的潛力,對於我國經濟發展有很大作用,據估計,2020年,我國的衛星導航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