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詩描繪的是我國傳統的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我國幾千年來一直處於農耕社會,農耕文明伴隨著我國一直走到現在。但是單純的耕地務農,根本養活不了一家人,所以農民耕地務農的同時也會養上幾隻家禽,豬狗,雞鴨,牛羊等。這些家禽就是農民的財產,是除農作物以外的收入來源,但是也不乏喜歡不勞而獲,好吃懶做之人或動物會偷農民的飼養的家禽。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許多的農民就會選擇採取防盜措施,比如說養一隻狗看家護院或者是在小偷出沒的地方放上夾板陷阱等,來減少財產損失。一個偏遠山村的一名男子想法正是如此,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數自家雞的數量,但是每天都會有幾隻雞神秘失蹤。
於是他決定在家中偷家禽的野生動物容易出沒的地方放上捕獵夾,一天清晨他像往常一樣起床到圍欄邊準備數雞,卻發現捕獸夾有了收穫,但是偷雞賊沒抓到,卻抓到了一個「奇怪生物」。
自己從小到大從來沒見過這個生物,不由得慌了神,連忙將自己家的情況報告給當地的有關部門,有關部門馬上派出專家來到他家,見到這個被抓住的「奇怪生物」。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專家看見這個「奇怪生物」也是嚇了一跳。為什麼連見多識廣的專家都對這個生物連連稱奇,這就和當地的生態環境有關。
由於男子居住的村子遠離人煙,地處偏僻,村子裡的人想要將自己家養的家禽拿去賣了換錢都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到一個集市。所以這個地方的生態環境未被破壞,大山中就有些平時看不見的動物,趁著人們外出或者夜裡出來偷東西吃,男子家的雞就是被山中的野生動物偷吃的。但是男子一直生活在這個地方,見過的野生動物也不少,卻不認識這個「奇怪生物」。
經過專家們的研究和鑑別,男子抓到的「奇怪生物」原來是原產於美國的一種有甲類動物,名字叫做「鎧鼠」,顧名思義,這個傢伙全身長滿了堅固的甲殼,但是卻長得像鼠一樣,遠處看就像一隻長了鎧甲的老鼠。
鎧鼠是最早在美洲大陸被發現,那時候的鎧鼠大家庭「鼠口」眾多,加上身上有一層鎧甲,任何動物想要傷害它都要掂量一番,搞不好還沒吃下肚子,就被崩掉幾顆牙,這就導致鎧鼠的天敵極其稀少,於是它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美洲大陸被發現並逐漸走入歐洲人的眼中,於是就有歐洲人來到這片土地定居。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首要解決的便是食物,歐洲人很快就發現鎧鼠肉質鮮美,營養物質高,而且很好捕捉,它們不會逃跑,遇到威脅只知道將自己裹成一團,露出堅硬的外殼。
但是這招對十分聰明的人類不管用,只要將它放在火上烤一會,它們就會忍耐不住高溫伸展開自己的身體,這時候就只能任人宰割。於是它們就遭到歐洲人的大規模捕殺,很快,鎧鼠在當地就成為了瀕危物種。
而在我國地界發現鎧鼠,是一件發現瀕危物種的好事,但是專家卻心驚膽戰。因為鎧鼠雖然是瀕危物種,且肉質鮮美,但是體內卻有對人類來說致命的「麻風病毒」,這是種能讓人皮膚麻痺甚至肢體受損,嚴重的人甚至會落下終身殘疾。
美洲有一段時間麻風病盛行,就與當地人喜歡吃鎧鼠有關。「麻風病毒」能在鎧鼠體內存活是因為鎧鼠的體溫和特殊的器官,但是人類沒有鎧鼠的器官和體溫,面對「麻風病毒」只能坐以待斃。幸好該男子看見鎧鼠的第一想法不是吃掉,而是聯繫有關部門,將病毒的肆虐扼殺在搖籃中。
很多野外的野生動物體內或多或少都帶有病毒,很容易就能傳染給人類,所以我們絕不能隨意捕殺野生動物,更不能貪圖一時嘴癮食用野味。在野外發現不認識的野生動物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報告給當地有關部門,請他們派出專業人員來處理。這不僅僅是為了自身安全,更是能對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研究做出貢獻。
參考資料:
《清平樂·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