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30歲是人生的一個坎。30歲之前或許有面對失敗的勇氣,有無數次重新開始的機會,但是30歲之後,或許因為生活的重擔和家庭的壓力,讓大多數人害怕失去,害怕失敗了就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不少人到了30歲都會在內心詢問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嗎?我還有其他選擇嗎?我還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我相信當你有這樣的想法時,不妨來看看那些商業大佬們30歲之後都在做些什麼。
馬雲
馬雲的30歲,還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裡任職英語講師。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馬雲去了趟美國,也正是這一次的機會,徹底改變了馬雲的一生,也讓他認定未來一定是網際網路的天下。
回國之後,他辭去了原來講師的職位,開始著手準備開幹網際網路。他逢人就對他講起網際網路的理念,講解他對電子商務的想法。在當時電腦並不是家家必備的產品,誰會相信一臺電腦就能改變人們今後的生活呢?
不管身邊的人是如何看待他,馬雲還是一如既往的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網際網路的事業中。不過,創業之路九死一生,馬雲也不例外。經過5年的時間,馬雲依舊一事無成。
(杭州湖畔花園演講 圖源/百度)
1999年,馬雲35歲。在這一年的春節,馬雲召集了18個人在杭州湖畔花園激情澎湃地演講了兩個小時。至此,阿里巴巴由此誕生。同年,馬雲先後拿到了日本軟銀和高盛的投資,阿里巴巴的神話也就此開始。
馬雲的起步,是從30歲之後開始的。
黃崢
黃崢算是眾多成功企業家裡算比較"晚出道"的一名創業者了。但是,也是最為年輕的企業家之一。
從小,黃崢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年。高中畢業後被保送到浙江大學,隨後便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留學,畢業後進入了谷歌工作。
(黃崢與巴菲特合照 圖源/百度)
並且在讀書期間,就已經和丁磊、段永平這樣的商業大佬成了朋友。也正是因為他們開啟了黃崢的創業之路。
2007年,那時候的黃崢27歲,他選擇離開谷歌,先後多次創業。從一開始做電商網站歐酷到成立遊戲公司"尋夢",再到最後重新回來電商行業,成立了到目前最成功的項目"拼多多"。
2015年,35歲的黃崢在中國電商市場已被淘寶和京東佔領的格局下,突出重圍,硬生生地擠出了一片天地。
至今為止,拼多多僅僅只成立了5年,市值就已經突破千億,並且與成立了10多年的淘寶還有京東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黃崢的起步,也正好是30歲之後。
任正非
說到民族企業,第一個讓我想到的就是任正非。而任正非的30歲,正好還在部隊當兵。當時的他,絕對不會想到自己以後會創辦出華為這麼偉大的企業。
從大學畢業後,任正非就參了軍,在當時的部隊裡,任正非是少有的大學生,這也讓他在部隊裡擔任起了技術人員。
1977年,33歲的任正非就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研發了一款叫"空氣壓力天平"的儀器,這也讓他成為了軍內小有名氣的人物,並且被授予了技術副團級的職稱。
(年輕時的任正非 圖源/百度)
這時候的任正非可能想著這一生都會在部隊裡度過了,再怎麼說也是作為一名國家級的科研人員度過一生。但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1984年,任正非所處的工程兵部隊就被迫裁撤了。這時候的任正非不得不離開部隊,開始到社會上去打工。由於知識學歷擺在那,第一次出社會就擔任了南油集團下屬某電子企業的副總經理。
但是由於沒有市場經驗,不知道社會的險惡,任正非出手了一批200萬的貨品卻遲遲沒有收到貨款,也正是因為此事讓他和他的家庭出現了破裂。不僅工作丟了,妻子也和他離了婚,這時候的任正非40歲。
為了還清欠款,任正非和他的家人們在深圳租了一間十幾平米的小房間,一日一餐,日子過得十分艱苦。
我相信很多人年過40歲,再碰上上百萬的欠款,一定會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但是任正非抱著扭轉命運的想法,借到了2萬塊錢,註冊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就是華為。
這塊是華為並不是一家技術型的企業,他最早賣過減肥藥、保健產品等亂七八糟的產品。知道任正非開始自主研發出了"程控交換機",這也幫助他和他的公司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歷時32年,一步一步地將華為做到了今天的地位。
任正非的起步,是在40歲之後。
30歲晚嗎?其實並不晚,只是看你是否想不想再拼一把。像以上這些商業大佬,三十歲還才是"人生事業"的開始。還有非常多的著名企業家也是30而後開始創業。所以,已經過了30這個坎的我們何必慨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呢?
只要心中還有夢想,就別怕時間已經太晚。